陈卡;糜漫天;余小平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属生物类黄酮,主要是指以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的化合物,主要有3类,即染料木甙类(genistin)、大豆甙类(daidzin)、6-甲氧基大豆甙类(glycitin).目前,大量体内外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均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效,如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癌症和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等.本研究在国内率先以脑缺血再灌注小鼠为模型,探讨SI对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邢岩;田庆伟;王永明;李智惠;叶丹秋;陈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世纪50年代J.D.Watson和F.Crick关于DNA双螺旋模板学说的提出,60年代J.Monad和F.Jacod关于基因调控操纵子学说的出现,以及70年代初期DNA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一整套的DNA体外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它使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分子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分子心脏病学、分子神经病学、分子内分泌学,以及分子营养学等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分子营养学已引起国内外营养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赵法伋;郭俊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居民使用营养补充剂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和相关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53 159名18岁及以上居民的营养补充剂使用率及其中钙制品、铁剂、维生素和其他保健食品的使用率进行分析.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为5.1%,其中钙制品、铁剂、维生素和其他保健食品的使用率分别为3.4%、1.3%、2.4%和2.2%.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60岁及以上年龄组、45-59岁年龄组、18-44岁年龄组使用率依次降低.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使用营养补充剂尚不普遍.
作者:马冠生;崔朝辉;李艳平;胡小琪;王京钟;杨晓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对腹水型小鼠肝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HepA-H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Gen对HepA-H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检测Gen诱导的HepA-H细胞凋亡.同时,将HepA-H皮下接种于NIH小鼠的足垫,Gen混悬于2%的卵磷脂中,从细胞接种的D2起,每日以100或200 mg/(kg bw·d)腹腔给药,D1 5取淋巴结观察,并计算转移率.TUNEL法检测淋巴结内凋亡的HepA-H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Gen在体外对HepA-H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并能诱导HepA-H细胞凋亡;在体内能减少荷瘤动物肿瘤体积和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给药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en能明显抑制HepA-H肝癌细胞增殖和淋巴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阮姝琴;李继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以控制血糖负荷和总能量为特征,体现食物血糖应答差异的新型食物交换系统,探索其在糖尿病人饮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食物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与碳水化物含量计算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比较GI与GL的相关性以及对食物血糖效应的影响.融合GL和食物交换份方法的特点,提出基于GL的新型食物交换份.结果:粮谷类、豆类及制品的GI与GL%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55.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GI与GL%无明显相关性.基于GL的食物交换份既保留了传统交换方法简单易行的特点,又充分考虑了碳水化物在质和量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在控制总能量的同时,定量预测或调整混合膳食的血糖应答效应.结论:基于GL的食物交换份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值得实践和推广.
作者:孙建琴;沈秀华;宗敏;陈艳秋;冯颖;陈霞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结合高脂饲料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胰岛素敏感指数、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分为模型组,LBP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 bw·d)],同时设立正常对照及正常高剂量对照组,试验期1个月.检测LBP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s-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及肾脏白介素-8 (IL-8)含量、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LBP可降低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AGEs-P及血浆HbAlc与肾脏中IL-8含量,肾脏病变明显改善.结论:LBP可降低模型大鼠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减少肾脏IL-8的分泌,从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作者:孙桂菊;张勇;黄杰;王少康;孙子林;黄培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视黄酸(RA)对脐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探讨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在RA对脐血DC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脐血9份,分离单个核细胞后,均匀分为4组:对照组、RA组、RARα特异性拮抗剂组(RO组)、RA+RO组.在体外进行DC的诱导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及其荧光强度,观察RA及RARα对DC分化、成熟的影响;培养DC与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lymphocyte reaction,MLR)后,观察RA及RARα对DC刺激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研究RA和RARα在DC对Th细胞极向分化调节中的作用.结果:RA使DC的分化、成熟明显受抑,但当RO同时加入时,则可逆转该影响;MLR后发现RO可逆转RA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DC对T细胞极向分化的研究中,无论在蛋白水平还是基因水平,RO均可明显阻止RA对Th1(IFN-γ)的下调和对Th2(IL-4、IL-10)的上调作用.结论:RA抑制体外培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向DC的分化和成熟,降低其MLR能力,使免疫反应向Th2方向偏移.RARα从多个环节上参与了RA对脐血DC的调节作用.
作者:陶月红;杨毅;王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系统了解、及时掌握我国城乡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提高我国婴幼儿的体质及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为了保证婴幼儿的调查人数,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调查步骤由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组成.结果:我国婴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平均分别为3 309 g和50.0 cm,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01),婴儿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出生比例以及早产率分别为3.6%、5.3%和12.3%,城乡差别显著(P<0.001);本次调查4个月内婴儿,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为71.6%,农村显著高于城市(P<0.001).出生后4个月以内添加辅食的比例累计达到30.4%、4-6个月为57.2%.结论:我国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明显改善,新生儿出生后喂养方式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随着爱婴医院的创建与完善,我国母乳喂养率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提出的目标还有差距.
作者:赖建强;荫士安;马冠生;朴建华;杨晓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持续高强度光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牛磺酸组(Tau Ⅰ),4%牛磺酸组(TauⅡ),饲料干预15 d后光照(3000±200 lx),持续24 h,光照前后测定视网膜牛磺酸含量([Tau]r)和血清牛磺酸含量([Tau]s),并通过视网膜电图(scotopic electroretinograph,Scot-ERG)、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判定牛磺酸的防护效应.结果:光照前TauⅡ组[Tau]s高,光照后下降,Tau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au Ⅰ组;光照前[Tau]r各组无显著差异,光照后TauⅡ组维持较高含量.Scot-ERG结果:光照后对照组波型不典型,a波、b波幅值显著降低,潜伏时间延长,Tau Ⅰ和TauⅡ组波型典型,其中TauⅡ组仅a波幅值下降;光照后对照组视网膜内外节段(retina outer/inner segment,ROS/RIS)排列紊乱,外核层(outer nuclearlayer,ONL)变薄,线粒体肿胀,而Tau Ⅰ和TauⅡ组视网膜结构保持良好,线粒体轻微肿胀.结论:喂饲牛磺酸尤其4%剂量对光化学损伤条件下视网膜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卡;糜漫天;余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外周血核黄素及其衍生物FMN、FAD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血浆和红细胞样品用乙腈、三氯甲烷处理,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采用Waters AtlantisTMC18色谱柱(150 mm×4.6 mm I.d.,5μm)分离,以甲醇-5m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450 nm,发射波长520 nm).结果:本法测定核黄素、FMN、FAD的线性范围均为1~400 nmol/L,低检测限依次分别为0.2、0.25、0.25 nmol/L(S/N=3);日内和日间测定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核黄素分别为1.3%,2.2%,FMN分别为2.9%,3.7%,FAD分别为2.0%,3.6%.三者在血浆样品和红细胞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均达到要求.结论:本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血浆和红细胞中核黄素、FMN、FAD含量.
作者:韦京豫;郭长江;徐静;杨继军;庞伟;徐琪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鸡的主要脂肪酸合成器官是肝脏[1],而同为鸟类的肉鸭的脂肪积累特点与猪和牛相似,有别于鸡[2].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类家禽在脂类代谢中肝脏及脂肪组织合成脂类的差异性.
作者:周长海;王淑杰;田中桂一;大谷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A(VA)强化食用油营养干预对少年儿童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在四个不同地区选择VA缺乏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VA含量为7 500μg/kg的食用油对受试儿童进行5个月营养干预,观察血清VA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含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儿童的血清V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gA和补体C3含量得到显著改善,但IgG,IgM含量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结论:VA强化食用油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VA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王冬兰;肖庆敏;洪燕;李树田;陈伟强;程义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分布多的色素之一,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番茄红素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有效的单线态氧淬灭剂.镉是一种重金属环境污染物,是较强的脂质过氧化剂,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镉能使DNA单链断裂,并有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ine,8-OHdG)的生成[1].本实验采用大鼠镉暴露损伤模型,观察番茄红素对镉中毒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洪志;万丽葵;李辉;张剑峰;那立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1ysaccharides,LBP)对半去势大鼠性功能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摘除右侧睾丸.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丙酸睾丸素2 mg/(kg bw·d)),LBP实验组给予灌胃LBP 10 mg/(kg bw·d)),观察半去势大鼠的交配实验及阴茎勃起实验.结果:LBP实验组、阳性对照组能明显缩短阴茎勃起潜伏期、骑跨潜伏期,提高骑跨动物百分率;提高半去势大鼠血清T水平,降低E2的水平;提高其附性腺器官脏器系数、精子计数及活力.结论:LBP可以提高半去势大鼠的性功能,其机制不是作为雄性激素替代物,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起作用.
作者:罗琼;黄晓兰;李卓能;杨明亮;阎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燕麦β-葡聚糖(Oglu)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DM)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DM模型后灌胃Oglu,剂量200 mg/kgbw,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并取大鼠胰腺,观测胰岛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分析胰岛β细胞凋亡和p53、bcl-2基因表达.结果:经Oglu治疗后,DM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29.34±5.1)和C肽含量(1.89±0.28)较治疗前(16.8±4.9和1.32±0.31)明显增高(P<0.01),胰腺细胞团由1~2个增加到2~4个,且受损胰岛细胞有明显好转迹象;胰岛bcl-2基因表达增强,p53基因表达受抑,同时胰岛β细胞的凋亡进程得到缓解.结论:Oglu对大鼠受损的胰岛细胞有一定修复作用,可促进bcl-2和抑制p53基因表达.
作者:汪海波;刘大川;汪海婴;崔邦梓;谢笔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在食品中应用甘薯花青苷色素(SPAC),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抑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测定SPAC清除O-·2和·OH及抑制丙二醛(MDA)生成的能力.测定SPAC对小鼠血清及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S180生长和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MDA生成的作用.结果:在体外实验中SPAC能清除O-·2和·OH,与同浓度VC相比,清除率分别提高30.63%和20.57%;小鼠灌胃SPAC后的血清和皮肤细胞中SOD活力分别提高27.30%和13.50%;SPAC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高抑瘤率达到43.12%;与对照组相比,在用SPAC的抑瘤组小鼠血清中GSH-Px和SOD活性明显提高,MDA降低.结论:SPAC具有抗氧化及抑肿瘤作用,在食品和化妆品中有开发潜力.
作者:王关林;岳静;苏冬霞;方宏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孕期维生素A边缘缺乏(MVAD)对仔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直接影响.方法:将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MVAD和对照组,从交配前3w开始分别饲予维生素A(VA)缺乏饲料(含VA 400 IU/kg)和VA充足饲料(含VA 6 500 IU/kg).仔鼠断乳后,继续饲予与其母鼠相同的特殊饲料至生后7 w.高效液相技术检测血清VA浓度,运用电生理技术测试7w龄幼鼠海马脑片的长时程增强(LTP),电镜观察海马脑片突触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VAD组孕鼠及仔鼠血清V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VAD 7w龄幼鼠海马脑片诱发LTP,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增加的百分比(25.4±2.01)%明显低于对照组[(57.5%±8.63)%,P<0.01].MVAD组孵育脑片的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视黄酸(RA)后,fEPSP斜率的改变明显增大(P<0.01),加入铁剂或锌剂后fEPSP斜率的改变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孵育脑片的人工脑脊液中加入RA受体拮抗剂(Ro41-5253)后,fEPSP斜率的改变明显减小;电镜观察,强直刺激后1 h,脑脊液中补充RA的比没有补充RA的MVAD组脑片的突触界面曲率增大.结论:孕期VA边缘缺乏能直接损害幼鼠海马的LTP.
作者:毛春婷;李廷玉;刘友学;瞿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脂饲料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糖代谢及血清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将20只14w雄性OLETF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高脂及标准饲料喂饲10w,两种饲料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相似.大鼠第24 w龄时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大鼠的胰岛素水平和血清磷脂脂肪酸组成.结果:实验期间两组大鼠总进食量无统计学差异,但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标准饲料组(P<0.01);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水平测定结果表明,两组大鼠的糖代谢状态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磷脂脂肪酸组成中,除总n-6PUFA和18:3(n-3)的百分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脂肪酸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饲料脂肪酸组成保持可比的情况下,饲料脂肪量的增加可使OLETF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而对糖代谢的影响不明显,同时对OLETF大鼠血清磷脂脂肪酸组成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史继虹;郭红卫;方京冲;史虹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大米(转SCK基因大米)与亲本大米的食用品质进行比较.方法:首先对两种稻米的米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测定了两种大米在40℃、60℃时的吸水率;挑选1 0名志愿者,对两种米饭的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利用国标方法,测定并比较大米烹调前后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并计算烹调后营养成分的保留率.结果:转SCK基因大米与亲本大米营养成分保留率和吸水特性无差别,但转SCK基因大米的米质和感官评分有所下降.结论:转SCK基因大米营养价值无明显改变,米质和感官评分的下降是否与外源基因的转入有关值得引起注意.
作者:韩军花;杨月欣;边立华;门建华;王竹;沈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姜黄素能否增强氟尿嘧啶(fluorouracil,FU)抗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探讨其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中位效应原理和联合作用指数法来定量姜黄素与FU的联合作用.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联合应用两种药物之后对于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和FU的半数生长抑制率(IC50)分别为15.9±1.96和17.3±1.85μmol/L.当姜黄素与FU联合应用时,在较高的作用水平可以定量地观察到对HT-29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并且这种协同作用随COX-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姜黄素可以增强FU的化学治疗效果,在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方面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能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杜伯雨;姜丽平;夏泉;卢永科;陈新志;仲来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