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波;陈嘉宁;汪迎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糖皮质激素,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7例(47只眼),22例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25例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视力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有效率63.63%,常规剂量治疗组有效率28.0%.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优于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与结膜炎、角膜炎眼部刺激症的关系.方法对结膜炎、角膜炎患者,特别是久治不愈的有顽固性结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检查睑板腺开口情况,用玻璃棒从睑结膜面靠穹窿部睑板向睑缘合力挤压睑板腺,观察其分泌物性质,按分泌物的外观分为:正常:蛋清状,分泌物无色透明;异常:(1)稀黄状;(2)白色颗粒状;(3)奶油状;(4)牙膏状.同时适当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等.结果 80例患者中,20例挤压睑板时挤出牙膏状分泌物后,立即感到眼部舒适,症状明显减轻;30例仅在上睑或下睑挤出1~3个牙膏状分泌物,症状体征轻微,经一次按压后症状体征消失.15例伴有睑结膜乳头和滤泡.11例长期受眼部刺激症折磨,诊为慢性结膜炎和点状角膜炎,详查发现睑板腺开口粗大,有脂质物阻塞,按压睑板有大量的变性脂质物溢出,按压后眼压立即感到舒适.结论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表现多样,清除睑板腺异常分泌物可显著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邹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眶内侧壁骨折的CT表现

    目的通过对40例眼眶内侧壁骨折的CT表现分析,以达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眼眶内侧壁骨折的CT资料.轴位扫描40例,冠状位扫描35例,兴趣区高分辨率扫描5例.根据眼眶内侧壁骨折的特点,将其分为直接骨折和爆裂骨折.结果直接骨折5例,爆裂骨折35例.眼眶内侧壁骨折的CT直接征象: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移位2例,额、颌缝分离1例,骨质粉碎2例,眶壁曲度失常5例,眶壁局部凹陷30例(31只眼).结论 CT能够准确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对眼眶内侧壁骨折具有确诊价值.

    作者:金启安;邓克学;吴国忠;程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6例(32只眼)正常人进行OPs和F-ERG检测,对27例(53只眼)糖尿病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Ps和F-ERG检测.结果 OPs中O3波幅、O4波幅、OPs总波幅及F-ERG中b波峰潜时较其他指标敏感,其中O4波幅和b波峰潜时为敏感指标,但均不能反映早期DR的严重程度.结论 OPs的O4波幅和F-ERG的b波峰潜时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赵宏伟;唐朝珍;唐罗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正常人群视乳头形态结构参数的测定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视乳头形态结构参数的正常值.方法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HRT)系统对排除眼病的200只眼进行检查,按年龄分成5组,得出不同年龄人体视乳头参数的数值.结果应用HRT系统提供的视乳头各类参数,主要有视盘面积(disk area)、视杯面积(cup area)、杯盘面积比(cup/disk area ratio)、盘缘面积(rim area)、视杯体积(cup volume)、盘缘体积(rim volume)、平均视杯深度(mean cup depth)、大视杯深度(maximum cup depth)、视杯形状测定(cup shape measure)、轮廓线高度变化(height variation contour)、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mean RNFL thickness)、视网膜神经纤维截面面积(RNFL cross section area),通过统计分析,5组数值视杯面积、盘缘体积、轮廓线高度变化、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截面面积在49岁以下与5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而49岁以下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比较该组数据,较以往欧美所提供的数据有所不同,该组数据较以往国内参考值亦有差别.

    作者:章淑华;王育良;刘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天性睑内翻与下睑缩肌的发育异常

    目的探讨先天性睑内翻的病因.方法对42例(84只眼)先天性睑内翻患者行下睑缩肌延长术,观察下睑缩肌发育及附着情况,并与老年性睑内翻相比较.结果 42例(84只眼)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2~3年,无复发.结论下睑缩肌的发育异常与先天性睑内翻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作者:马红卫;高保清;方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单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

    患者,女,25岁.主诉右眼视物不清10余年,于1994年3月15日来我院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散瞳检查眼底:右眼视乳头颜色稍蜡黄,视网膜血管细、窄,整个视网膜周边赤道部典型骨细胞色素沉着,有的呈蜘蛛状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黄斑发暗,中心凹光反射(-).左眼检查正常.每年复诊检查.2002年3月20日患者来院复查,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

    作者:乔玉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作者:罗添场;阮敏毅;刘明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治疗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ARD)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PRD)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以无晶状体眼及人工晶状体眼原发生视网膜脱离65例(65只眼)为研究对象,分首次单纯环扎加压组30例(30只眼)及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例(35只眼),进行临床治疗以及复发后进一步治疗观察.结果 30只眼单纯环扎加压组一次手术成功率86.67%(26/30).随访3个月~1年,平均5.2个月.视网膜复位27只眼,复位率90%,其中3只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手术联合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只眼作为首次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91.43%(32/35),3只眼为巩膜手术复发者,共38只眼,随访3个月~1年,平均4.9个月,视网膜复位37只眼,复位率97.37%.总手术成功率93.85%(61/65).结论单纯环扎加压术和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治疗ARD和PPRD具有较好的效果.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对PVR增生较重的病例效果显著.两种手术方法结合治疗ARD和PPRD能明显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倪建同;张皙;黄路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例眶内肿瘤患者采用眶内侧进路摘除肿瘤.结果手术摘除肿瘤经病理诊断,血管平滑肌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皮样囊肿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至10年无复发.结论对眶前部肿瘤,特别是位于肌锥内侧靠近眶内侧壁、眶尖有透明区、肿瘤与眼球粘连不明显者,进行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摘除肿瘤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手术方法.

    作者:曾涛;杨永福;陈前;赵惠琼;胡亚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30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眼底镜检查用于诊断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对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均行视力及常规检查,用中药复明汤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全身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支持疗法.观察时间两个月.结果经FFA确诊的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30例(36只眼)中:视力提高≥5行者6只眼,视力≥2行者24只眼,无效者6只眼.视力恢复时间2~7周,水肿消退时间2~6周,出血吸收时间3~8周,有效率83.3%.结论采用复明汤联合西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出血吸收好,视力恢复明显.

    作者:党万利;谷志彬;王晓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Ⅰ期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Ⅰ期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性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3例(197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在术中应用玻切头对后囊行Ⅰ期环形切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随访一年以上,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73只眼(37.1%),0.5~0.9者81只眼(41.1%),0.1~0.4者40只眼(20.3%),小于0.1者3只眼(1.5%).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出现新生膜性混浊.结论Ⅰ期行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无明显视网膜脱离高危因素者,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晓辉;郭珊华;陈樱;喻长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MCP-1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同时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PC-1)的表达,探讨其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大鼠建立结扎颈总动脉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的MCP-1的表达状态.结果在缺血再灌注损伤1小时,未见MCP-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6小时,MCP-1开始表达,至第24小时表达强,第48小时开始减弱,但第72小时仍有表达.结论 MCO-1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游志鹏;李国栋;姜德咏;赵宏伟;刘湘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目的评价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只眼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施行环扎、硅海绵与硅胶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轻度冷凝术后辅以氪激光光凝,出院观察6个月,随访其视力、视网膜复位、PVR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对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疗效、视力有明显提高.未发生1例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玻体璃切割2只眼除外),及前部缺血、眼外肌麻痹、硅胶海绵外露.结论巩膜环扎、硅海绵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眼内气体填充、轻度视网膜冷凝,缓解玻璃体牵拉、封闭裂孔,减轻或扭转眼PVR进程,减少了术后复发,避免了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发生一些并发症,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

    作者:肖云;蔡雪虹;高晓唯;蒋国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对30例(30只眼)NVG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5例,单纯小梁切除术9例,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9例,睫状体冷凝、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小梁切除术7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眼痛症状、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视力变化情况.随访10~28个月.结果单纯睫状体冷凝术,术后眼压仍高.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脱出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各1例,术后6例眼压高,经结膜下注射5-Fu后,出院时仍有2例眼压稍高,随访后有3例眼压高.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睫状体冷凝、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小梁切除术两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无明显差异,经随访后前者有1例眼压高,后者有4例发生眼球萎缩.以上各种手术术后眼痛症状明显缓解,视力无明显提高.结论睫状体冷凝加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小梁切除术,因术后低眼压发病率较高,远期可致眼球萎缩,故不主张联合行睫状前动脉结扎术.单纯睫状体冷凝术术后降眼压效果差.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多,术后降眼压效果不理想.如将两者联合,术后降眼压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又可避免术后因局部应用5-Fu产生的并发症,故提倡联合手术.

    作者:史慧敏;李诲;黄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术后的角膜地形图改变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术前术后的角膜屈光状态及其与术前胬肉大小的关系,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与必要性.方法对29例(32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测量,并于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以资对比.结果 32只眼均有程度不同的顺规散光,其大小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有关.手术显著降低了角膜散光,提高了角膜平均屈光力.手术导致的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平均屈光力变化和术前胬肉大小显著相关.结论翼状胬肉的生长和手术切除对角膜的屈光状况有显著影响,胬肉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当胬肉较大时,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可能包括一部分假象.

    作者:乔宝笛;蔡剑秋;施明光;韩真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作者:曲虹;牛膺筠;赵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全光凝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光凝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远期疗效.方法对56例(58只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患眼采用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进行光凝治疗.光凝后经平均随访18个月,对比分析光凝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效45只眼,占77.6%;好转9只眼,占15.5%;治疗后视力进步者37只眼,占63.8%;无变化者15只眼,占25.9%;减退者6只眼,占10.3%.结论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术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预防及黄斑水肿的消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周宏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容炎的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发眼内容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选择及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并发眼内容炎患者行房水、玻璃体液微生物检查,根据病情选择玻璃体腔内注入广谱抗生素或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决定人工晶状体是否取出,同时全身、局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眼部变化.结果 10例有阳性菌种培养结果.2例经玻璃体腔注药病情控制;1例行眼球摘除术;17例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同时行IOL取出术12例,1例手术治疗无效行眼内容物剜出术.术后6月~24月间共随访到17例,其治疗前视力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视力与是否获得细菌阳性培养有关(P<0.05).结论及时的玻璃体腔广谱抗生素注射及适时的玻璃体切除术仍可保存部分较理想的视功能,视力预后与细菌培养结果及治疗前视力有关.

    作者:童晓维;赵培泉;黄欣;王文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turge-Weber综合征2例

    Sturge-Weber综合征(SWS)是一种少见而又难治的疾病,自1993年始,我院共接诊7例,临床症状、面-眼-颅体征都比较典型,其中5例有癫痫发作史,6例有同侧青光眼及视功能障碍.我们收治了其中2例,1例伴有青光眼,另1例不伴眼部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大元;于俊丽;崔佳嵩;房强;荣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10只眼角膜移植术后出现继发性青光眼92只眼的不同发生原因,分别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 80只眼经药物治疗2~3周后眼压恢复正常.10只眼行抗青光眼手术,其中8只眼术后眼压得以控制,2只眼失败后改行青光眼阀门术,2只眼失明.结论角膜移植术后出现的继发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并严格随访眼压,是减少晚期青光眼的关键措施.

    作者:盛敏杰;林安娟;陈婴;屈晨;管宇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