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赵宏伟;唐朝珍;唐罗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闪光视网膜电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6例(32只眼)正常人进行OPs和F-ERG检测,对27例(53只眼)糖尿病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Ps和F-ERG检测.结果 OPs中O3波幅、O4波幅、OPs总波幅及F-ERG中b波峰潜时较其他指标敏感,其中O4波幅和b波峰潜时为敏感指标,但均不能反映早期DR的严重程度.结论 OPs的O4波幅和F-ERG的b波峰潜时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指标.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Ⅰ期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Ⅰ期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性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3例(197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在术中应用玻切头对后囊行Ⅰ期环形切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随访一年以上,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73只眼(37.1%),0.5~0.9者81只眼(41.1%),0.1~0.4者40只眼(20.3%),小于0.1者3只眼(1.5%).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出现新生膜性混浊.结论Ⅰ期行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无明显视网膜脱离高危因素者,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晓辉;郭珊华;陈樱;喻长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眼内炎30例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及玻璃体类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1990~2002年收治的所有外伤性眼内炎患者30例,对其性别、年龄、外伤类型、病原体、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性.结果男性23例,平均24.8岁.女性7例,平均13.1岁.学龄前儿童和未成年人以注射器外伤为主,成年人以铁丝扎伤及铁异物为主;其中18例进行病原体检查,阳性率为55%,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分别有4例和6例.玻璃体类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有效的方法.结论对不同的年龄与职业采取恰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外伤性眼内炎;对眼内炎患者应及时选择适合的玻璃体类手术治疗.

    作者:吴晓玉;闵寒毅;陈有信;董方田;刘熙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天性睑内翻与下睑缩肌的发育异常

    目的探讨先天性睑内翻的病因.方法对42例(84只眼)先天性睑内翻患者行下睑缩肌延长术,观察下睑缩肌发育及附着情况,并与老年性睑内翻相比较.结果 42例(84只眼)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2~3年,无复发.结论下睑缩肌的发育异常与先天性睑内翻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作者:马红卫;高保清;方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targardt病1例

    患者,女,19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年,加重半年,于2002年5月17日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无夜盲,无眼红、眼痛,无全身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近视力J5,左眼0.1,近视力J3,均不能矫正.

    作者:刘彦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治疗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ARD)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PRD)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以无晶状体眼及人工晶状体眼原发生视网膜脱离65例(65只眼)为研究对象,分首次单纯环扎加压组30例(30只眼)及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例(35只眼),进行临床治疗以及复发后进一步治疗观察.结果 30只眼单纯环扎加压组一次手术成功率86.67%(26/30).随访3个月~1年,平均5.2个月.视网膜复位27只眼,复位率90%,其中3只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手术联合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只眼作为首次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91.43%(32/35),3只眼为巩膜手术复发者,共38只眼,随访3个月~1年,平均4.9个月,视网膜复位37只眼,复位率97.37%.总手术成功率93.85%(61/65).结论单纯环扎加压术和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治疗ARD和PPRD具有较好的效果.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对PVR增生较重的病例效果显著.两种手术方法结合治疗ARD和PPRD能明显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倪建同;张皙;黄路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6例(32只眼)正常人进行OPs和F-ERG检测,对27例(53只眼)糖尿病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Ps和F-ERG检测.结果 OPs中O3波幅、O4波幅、OPs总波幅及F-ERG中b波峰潜时较其他指标敏感,其中O4波幅和b波峰潜时为敏感指标,但均不能反映早期DR的严重程度.结论 OPs的O4波幅和F-ERG的b波峰潜时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赵宏伟;唐朝珍;唐罗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联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1例

    患者,男,77岁.因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力明显下降,伴左侧头痛、恶心1天,于2001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曾于20天前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在本院行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0.1,眼压在24~30mmHg之间,点抗生素眼水、0.5%噻吗心安眼水及双氯芬酸钠眼水治疗.

    作者:王维;李振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Nd:YAG激光联合置管、药物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

    我们从1999年12月~2001年10月,采用Nd:YAG激光联合置管、药物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1例(11只眼),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云;杨文敏;叶迎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turge-Weber综合征2例

    Sturge-Weber综合征(SWS)是一种少见而又难治的疾病,自1993年始,我院共接诊7例,临床症状、面-眼-颅体征都比较典型,其中5例有癫痫发作史,6例有同侧青光眼及视功能障碍.我们收治了其中2例,1例伴有青光眼,另1例不伴眼部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大元;于俊丽;崔佳嵩;房强;荣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作者:罗添场;阮敏毅;刘明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例眶内肿瘤患者采用眶内侧进路摘除肿瘤.结果手术摘除肿瘤经病理诊断,血管平滑肌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皮样囊肿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至10年无复发.结论对眶前部肿瘤,特别是位于肌锥内侧靠近眶内侧壁、眶尖有透明区、肿瘤与眼球粘连不明显者,进行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摘除肿瘤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手术方法.

    作者:曾涛;杨永福;陈前;赵惠琼;胡亚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矫正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斜视患儿120例并分为两组,A组为氯胺酮、安定复合静脉麻醉,B组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组.术中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和围术期并发症或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后心率加快和平均动脉压升高比B组明显(P<0.05),B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苏醒时间快.结论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比氯胺酮+安定静脉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适合儿童的麻醉方法.

    作者:曾思明;莫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夹持的观察分析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6年12月~2002年10月共观察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瞳孔挟持22例(22只眼),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8~78岁,平均56.5岁.外伤性白内障5例(其中儿童外伤性白内障2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老年性白内障12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

    作者:朱海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3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在眼窝重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只眼)置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无眼畸形或眼内容物剜除术、眼球摘除术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3~24个月,仅2例患者发生义眼座外露而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均得到很好矫治,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羟基磷灰石是眼窝塌陷整形矫治和预防的良好填充物.

    作者:姜映滨;李林;王抗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利用Sturm光锥解释单纯远视散光的一种临床矫正方法

    目的介绍单纯远视散光的一种临床矫正方法.方法利用Sturm光锥的光学原理对用屈光度相同的近视圆柱镜片轴位垂直于原轴位放置可以提高远视力的现象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利用屈光度相同的近视圆柱镜片轴位垂直于原单纯远视散光的轴位放置能够提高患者的远视力,经试戴无不适症状可以配镜.结论可以在必要时配戴矫正视力较好的近视圆柱镜片提高单纯远视散光患者的远视力以方便患者;也可以利用此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准确的鉴别此类视力下降患者佳的视觉分辨力,避免误诊.

    作者:夏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KTP泪道激光早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先天异常.我院于2000年12月~2002年5月采用KTP泪道激光早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21例(32只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幸宜春;廖莹琳;刘理萍;肖璐;刘春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注射器戳伤致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了避免严重交叉感染,一次性注射器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存在管理上的疏漏,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导致眼外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常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年龄小,不易配合,就诊时间晚,常延误病情,造成的危害极大,预后差.

    作者:高和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白内障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佳方法.方法对外伤性白内障113例(117只眼)行手术治疗,白内障吸出摘除同时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42只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提高81只眼,不变29只眼,下降3只眼.形成后发生性白内障,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31只眼,人工晶状体偏位4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眼球萎缩1只眼.结论术前术中予以妥善的措施,手术尽量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者尽可能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作支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能减少手术次数及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钟海彬;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真菌性眼内炎眼内容物剜除联合Ⅰ期肌锥内义眼胎植入术临床报告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9年4月~2002年9月收治真菌性眼内炎患者5例(5只眼),男4例,女1例,年龄34~62岁.其中外源性感染4例,内源性感染1例,发病时间28天~3月,均采取各种药物和玻璃体注药、玻璃体切割等治疗无效,视力无光感.术前均在本院或外院行玻璃体和/或房水涂片及培养确诊为真菌性感染.

    作者:刘惠芸;周广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作者:曲虹;牛膺筠;赵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