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TP泪道激光早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幸宜春;廖莹琳;刘理萍;肖璐;刘春晓

关键词:泪道激光, 早期治疗, 新生儿, 泪囊炎, 现报道如下, 先天异常, 眼科, 疗效
摘要:新生儿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先天异常.我院于2000年12月~2002年5月采用KTP泪道激光早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21例(32只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角结膜烧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角结膜烧伤的效果.方法采用西安市眼库提供的新鲜人羊膜材料,对43例(58只眼)严重的角结膜烧伤患者在伤后7天内行羊膜移植.结果 58只眼中41只眼无睑球粘连,占70%,17只眼留有部分轻度粘连.9只眼角膜旁中央留有薄翳,49只眼角膜不规则混浊,瘢痕愈合,眼表稳定.结论羊膜具有抗蛋白酶的活性,消除炎症细胞的入侵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且羊膜具有抗粘连的能力,烧伤早期行羊膜移植可明显减少睑球粘连并达到早期眼表稳定.

    作者:朱斌良;张长宁;吴洁;马挺;银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环扎加压术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巨大裂孔通常指裂孔范围在子午线方向≥90°,常伴玻璃体牵引,裂孔后瓣不同程度向后翻转,由此导致的视网膜脱离(RD)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至关重要.现就我科近年采用环扎加压术治疗单纯巨大裂孔性RD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陈爱蔚;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Nd:YAG激光联合置管、药物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

    我们从1999年12月~2001年10月,采用Nd:YAG激光联合置管、药物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1例(11只眼),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云;杨文敏;叶迎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真菌性眼内炎眼内容物剜除联合Ⅰ期肌锥内义眼胎植入术临床报告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9年4月~2002年9月收治真菌性眼内炎患者5例(5只眼),男4例,女1例,年龄34~62岁.其中外源性感染4例,内源性感染1例,发病时间28天~3月,均采取各种药物和玻璃体注药、玻璃体切割等治疗无效,视力无光感.术前均在本院或外院行玻璃体和/或房水涂片及培养确诊为真菌性感染.

    作者:刘惠芸;周广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部碱烧伤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维生素C、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方法 25例眼部碱烧伤患者应用维生素C、地塞米松、自血、抗炎等综合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5例(32只眼)无并发症者16只眼,角膜翳11只眼,角膜新生血管4只眼,角膜白斑1只眼.结论Ⅰ、Ⅱ、Ⅲ度眼部碱烧伤,应用维生素C、地塞米松、抗炎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洪文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单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

    患者,女,25岁.主诉右眼视物不清10余年,于1994年3月15日来我院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散瞳检查眼底:右眼视乳头颜色稍蜡黄,视网膜血管细、窄,整个视网膜周边赤道部典型骨细胞色素沉着,有的呈蜘蛛状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黄斑发暗,中心凹光反射(-).左眼检查正常.每年复诊检查.2002年3月20日患者来院复查,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

    作者:乔玉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例眶内肿瘤患者采用眶内侧进路摘除肿瘤.结果手术摘除肿瘤经病理诊断,血管平滑肌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皮样囊肿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至10年无复发.结论对眶前部肿瘤,特别是位于肌锥内侧靠近眶内侧壁、眶尖有透明区、肿瘤与眼球粘连不明显者,进行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摘除肿瘤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手术方法.

    作者:曾涛;杨永福;陈前;赵惠琼;胡亚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ROLS全视野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ROLS(reinverting operating system)即称再翻转直立正像手术透镜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1998年7月~1999年10月期间在显微镜下应用ROLS完成109例(109只眼)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3只眼(76.1%),其中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8只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7只眼,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只眼,后极裂孔性视网膜离17只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6只眼(23.9%),其中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10只眼,中央静脉分支阻塞并发视网膜脱离9只眼,眼球穿通伤球内异物取出后并发视网膜脱离7只眼.109只眼均在ROLS全视野镜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109只眼经过3~25个月随访,平均为(8.4±4.9)个月.一次手术复位96只眼(占88.1%),未复位13只眼(占11.9%).5只眼经两次手术成功,终解剖复位101只眼,成功率达92.7%.视力增加者77只眼(占70.6%),不变者28只眼(占25.7%),视力减退者4只眼(占3.7%).佳视力达0.5.结论应用ROLS全视网膜镜可为术者提供一个较高倍率,较稳定的从黄斑到锯齿缘的全景视网膜观察.使术中完成气液交换,切除前PVR,施行周边360度视网膜切开或切除,彻底完成硅油与重水的交换,以及为全视网膜光凝等操作更加方便、可靠,从而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

    作者:赵秉水;陈松;李燕;关禹博;刘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全光凝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光凝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远期疗效.方法对56例(58只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患眼采用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进行光凝治疗.光凝后经平均随访18个月,对比分析光凝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效45只眼,占77.6%;好转9只眼,占15.5%;治疗后视力进步者37只眼,占63.8%;无变化者15只眼,占25.9%;减退者6只眼,占10.3%.结论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术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预防及黄斑水肿的消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周宏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30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眼底镜检查用于诊断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对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均行视力及常规检查,用中药复明汤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全身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支持疗法.观察时间两个月.结果经FFA确诊的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30例(36只眼)中:视力提高≥5行者6只眼,视力≥2行者24只眼,无效者6只眼.视力恢复时间2~7周,水肿消退时间2~6周,出血吸收时间3~8周,有效率83.3%.结论采用复明汤联合西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出血吸收好,视力恢复明显.

    作者:党万利;谷志彬;王晓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爆竹炸伤89例分析

    我院自1990年~2000年10年间共收治眼爆竹炸伤89例,现将其致伤原因、眼部损伤程度及治疗前后视力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曾照年;刘苏冰;汪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时机及方法

    新生儿泪囊炎在婴幼儿眼病中属常见病,其治疗时机的把握、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儿的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就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许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targardt病1例

    患者,女,19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年,加重半年,于2002年5月17日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无夜盲,无眼红、眼痛,无全身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近视力J5,左眼0.1,近视力J3,均不能矫正.

    作者:刘彦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正常人群视乳头形态结构参数的测定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视乳头形态结构参数的正常值.方法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HRT)系统对排除眼病的200只眼进行检查,按年龄分成5组,得出不同年龄人体视乳头参数的数值.结果应用HRT系统提供的视乳头各类参数,主要有视盘面积(disk area)、视杯面积(cup area)、杯盘面积比(cup/disk area ratio)、盘缘面积(rim area)、视杯体积(cup volume)、盘缘体积(rim volume)、平均视杯深度(mean cup depth)、大视杯深度(maximum cup depth)、视杯形状测定(cup shape measure)、轮廓线高度变化(height variation contour)、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mean RNFL thickness)、视网膜神经纤维截面面积(RNFL cross section area),通过统计分析,5组数值视杯面积、盘缘体积、轮廓线高度变化、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截面面积在49岁以下与5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而49岁以下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比较该组数据,较以往欧美所提供的数据有所不同,该组数据较以往国内参考值亦有差别.

    作者:章淑华;王育良;刘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地图状脉络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地图状脉络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脉络膜炎症,主要侵犯脉络膜血管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常见于中青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可能属于脉络膜血管的炎性疾病.主要症状有急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变形和暗点;急性期眼底表现为视盘周围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多角形盘状视网膜深层浸润性病灶,有时伴有神经上皮脱离或视网膜水肿,可伴有轻度玻璃体炎症.新的复发性病灶常始发于陈旧瘢痕性病灶的边缘,呈多角形向黄斑区蔓延,形成匐形样表现.愈合后常留有黄斑部瘢痕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并造成严重视力损害.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急性期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作者:郑曰忠;时冀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Ⅰ期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Ⅰ期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性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3例(197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在术中应用玻切头对后囊行Ⅰ期环形切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随访一年以上,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73只眼(37.1%),0.5~0.9者81只眼(41.1%),0.1~0.4者40只眼(20.3%),小于0.1者3只眼(1.5%).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出现新生膜性混浊.结论Ⅰ期行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无明显视网膜脱离高危因素者,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晓辉;郭珊华;陈樱;喻长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容炎的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发眼内容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选择及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并发眼内容炎患者行房水、玻璃体液微生物检查,根据病情选择玻璃体腔内注入广谱抗生素或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决定人工晶状体是否取出,同时全身、局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眼部变化.结果 10例有阳性菌种培养结果.2例经玻璃体腔注药病情控制;1例行眼球摘除术;17例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同时行IOL取出术12例,1例手术治疗无效行眼内容物剜出术.术后6月~24月间共随访到17例,其治疗前视力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视力与是否获得细菌阳性培养有关(P<0.05).结论及时的玻璃体腔广谱抗生素注射及适时的玻璃体切除术仍可保存部分较理想的视功能,视力预后与细菌培养结果及治疗前视力有关.

    作者:童晓维;赵培泉;黄欣;王文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KTP泪道激光早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先天异常.我院于2000年12月~2002年5月采用KTP泪道激光早期治疗新生儿泪囊炎21例(32只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幸宜春;廖莹琳;刘理萍;肖璐;刘春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白内障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佳方法.方法对外伤性白内障113例(117只眼)行手术治疗,白内障吸出摘除同时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42只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提高81只眼,不变29只眼,下降3只眼.形成后发生性白内障,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31只眼,人工晶状体偏位4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眼球萎缩1只眼.结论术前术中予以妥善的措施,手术尽量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者尽可能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作支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能减少手术次数及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钟海彬;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7例(47只眼),22例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25例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视力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有效率63.63%,常规剂量治疗组有效率28.0%.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优于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

    作者:黄波;陈嘉宁;汪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