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角结膜烧伤疗效观察

朱斌良;张长宁;吴洁;马挺;银勇

关键词:角结膜烧伤, 羊膜移植, 睑球粘连
摘要: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角结膜烧伤的效果.方法采用西安市眼库提供的新鲜人羊膜材料,对43例(58只眼)严重的角结膜烧伤患者在伤后7天内行羊膜移植.结果 58只眼中41只眼无睑球粘连,占70%,17只眼留有部分轻度粘连.9只眼角膜旁中央留有薄翳,49只眼角膜不规则混浊,瘢痕愈合,眼表稳定.结论羊膜具有抗蛋白酶的活性,消除炎症细胞的入侵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且羊膜具有抗粘连的能力,烧伤早期行羊膜移植可明显减少睑球粘连并达到早期眼表稳定.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夹持的观察分析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6年12月~2002年10月共观察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瞳孔挟持22例(22只眼),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8~78岁,平均56.5岁.外伤性白内障5例(其中儿童外伤性白内障2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老年性白内障12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

    作者:朱海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targardt病1例

    患者,女,19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年,加重半年,于2002年5月17日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无夜盲,无眼红、眼痛,无全身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近视力J5,左眼0.1,近视力J3,均不能矫正.

    作者:刘彦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3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在眼窝重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只眼)置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无眼畸形或眼内容物剜除术、眼球摘除术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3~24个月,仅2例患者发生义眼座外露而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均得到很好矫治,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羟基磷灰石是眼窝塌陷整形矫治和预防的良好填充物.

    作者:姜映滨;李林;王抗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矫正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斜视患儿120例并分为两组,A组为氯胺酮、安定复合静脉麻醉,B组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组.术中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和围术期并发症或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后心率加快和平均动脉压升高比B组明显(P<0.05),B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苏醒时间快.结论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比氯胺酮+安定静脉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适合儿童的麻醉方法.

    作者:曾思明;莫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利用Sturm光锥解释单纯远视散光的一种临床矫正方法

    目的介绍单纯远视散光的一种临床矫正方法.方法利用Sturm光锥的光学原理对用屈光度相同的近视圆柱镜片轴位垂直于原轴位放置可以提高远视力的现象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利用屈光度相同的近视圆柱镜片轴位垂直于原单纯远视散光的轴位放置能够提高患者的远视力,经试戴无不适症状可以配镜.结论可以在必要时配戴矫正视力较好的近视圆柱镜片提高单纯远视散光患者的远视力以方便患者;也可以利用此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准确的鉴别此类视力下降患者佳的视觉分辨力,避免误诊.

    作者:夏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术后的角膜地形图改变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术前术后的角膜屈光状态及其与术前胬肉大小的关系,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与必要性.方法对29例(32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测量,并于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以资对比.结果 32只眼均有程度不同的顺规散光,其大小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有关.手术显著降低了角膜散光,提高了角膜平均屈光力.手术导致的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平均屈光力变化和术前胬肉大小显著相关.结论翼状胬肉的生长和手术切除对角膜的屈光状况有显著影响,胬肉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当胬肉较大时,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可能包括一部分假象.

    作者:乔宝笛;蔡剑秋;施明光;韩真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眶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眼眶骨折复位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麻醉下利用面部小切口或半冠状切口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患者外形恢复良好,骨折固定坚固可靠,未出现排异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眶周骨折复位固定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望群;王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30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眼底镜检查用于诊断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对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均行视力及常规检查,用中药复明汤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全身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支持疗法.观察时间两个月.结果经FFA确诊的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30例(36只眼)中:视力提高≥5行者6只眼,视力≥2行者24只眼,无效者6只眼.视力恢复时间2~7周,水肿消退时间2~6周,出血吸收时间3~8周,有效率83.3%.结论采用复明汤联合西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出血吸收好,视力恢复明显.

    作者:党万利;谷志彬;王晓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与结膜炎、角膜炎眼部刺激症的关系.方法对结膜炎、角膜炎患者,特别是久治不愈的有顽固性结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检查睑板腺开口情况,用玻璃棒从睑结膜面靠穹窿部睑板向睑缘合力挤压睑板腺,观察其分泌物性质,按分泌物的外观分为:正常:蛋清状,分泌物无色透明;异常:(1)稀黄状;(2)白色颗粒状;(3)奶油状;(4)牙膏状.同时适当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等.结果 80例患者中,20例挤压睑板时挤出牙膏状分泌物后,立即感到眼部舒适,症状明显减轻;30例仅在上睑或下睑挤出1~3个牙膏状分泌物,症状体征轻微,经一次按压后症状体征消失.15例伴有睑结膜乳头和滤泡.11例长期受眼部刺激症折磨,诊为慢性结膜炎和点状角膜炎,详查发现睑板腺开口粗大,有脂质物阻塞,按压睑板有大量的变性脂质物溢出,按压后眼压立即感到舒适.结论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表现多样,清除睑板腺异常分泌物可显著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邹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黄斑孔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与未愈黄斑孔的疗效.方法应用COHERENT Omni多波长激光光凝黄斑裂孔底部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随后眼内注入20%C3F80.5~0.8ml并置换出玻璃体腔液体.治疗后每天坚持俯卧位.结果 19只眼中16只眼黄斑孔愈合,成功率为84.2%,视力提高15只眼,占78.9%,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应用激光光凝联合眼内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与未愈黄斑孔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疗效确定、大部分患者无须住院等优点.

    作者:罗陈川;吴国基;龚颂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作者:曲虹;牛膺筠;赵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ROLS全视野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ROLS(reinverting operating system)即称再翻转直立正像手术透镜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1998年7月~1999年10月期间在显微镜下应用ROLS完成109例(109只眼)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3只眼(76.1%),其中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8只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7只眼,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只眼,后极裂孔性视网膜离17只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6只眼(23.9%),其中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10只眼,中央静脉分支阻塞并发视网膜脱离9只眼,眼球穿通伤球内异物取出后并发视网膜脱离7只眼.109只眼均在ROLS全视野镜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109只眼经过3~25个月随访,平均为(8.4±4.9)个月.一次手术复位96只眼(占88.1%),未复位13只眼(占11.9%).5只眼经两次手术成功,终解剖复位101只眼,成功率达92.7%.视力增加者77只眼(占70.6%),不变者28只眼(占25.7%),视力减退者4只眼(占3.7%).佳视力达0.5.结论应用ROLS全视网膜镜可为术者提供一个较高倍率,较稳定的从黄斑到锯齿缘的全景视网膜观察.使术中完成气液交换,切除前PVR,施行周边360度视网膜切开或切除,彻底完成硅油与重水的交换,以及为全视网膜光凝等操作更加方便、可靠,从而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

    作者:赵秉水;陈松;李燕;关禹博;刘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眼球按摩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眼球按摩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的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进行眼球按摩的护理(实验组),另一组则术后不进行眼球按摩的护理(对照组),定期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滤过性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7,P<0.05).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护理,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可有效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是一种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护理方法.

    作者:宗秋峰;崔红;杨复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白内障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佳方法.方法对外伤性白内障113例(117只眼)行手术治疗,白内障吸出摘除同时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42只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提高81只眼,不变29只眼,下降3只眼.形成后发生性白内障,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31只眼,人工晶状体偏位4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眼球萎缩1只眼.结论术前术中予以妥善的措施,手术尽量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者尽可能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作支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能减少手术次数及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钟海彬;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额肌瓣下移提上睑肌吻合术治疗上睑下垂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上睑下垂新的手术方式.方法术式要点为在术中预制眶膈膜后隧道,牵引额肌瓣经过此隧道向下移行到提上睑肌睑板止点处,与提上睑肌吻合后缝扎固定在睑板上.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后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额肌瓣下移提上睑肌吻合术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单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

    患者,女,25岁.主诉右眼视物不清10余年,于1994年3月15日来我院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散瞳检查眼底:右眼视乳头颜色稍蜡黄,视网膜血管细、窄,整个视网膜周边赤道部典型骨细胞色素沉着,有的呈蜘蛛状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黄斑发暗,中心凹光反射(-).左眼检查正常.每年复诊检查.2002年3月20日患者来院复查,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

    作者:乔玉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作者:罗添场;阮敏毅;刘明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注射器戳伤致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了避免严重交叉感染,一次性注射器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存在管理上的疏漏,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导致眼外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常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年龄小,不易配合,就诊时间晚,常延误病情,造成的危害极大,预后差.

    作者:高和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治疗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ARD)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PRD)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以无晶状体眼及人工晶状体眼原发生视网膜脱离65例(65只眼)为研究对象,分首次单纯环扎加压组30例(30只眼)及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例(35只眼),进行临床治疗以及复发后进一步治疗观察.结果 30只眼单纯环扎加压组一次手术成功率86.67%(26/30).随访3个月~1年,平均5.2个月.视网膜复位27只眼,复位率90%,其中3只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手术联合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只眼作为首次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91.43%(32/35),3只眼为巩膜手术复发者,共38只眼,随访3个月~1年,平均4.9个月,视网膜复位37只眼,复位率97.37%.总手术成功率93.85%(61/65).结论单纯环扎加压术和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治疗ARD和PPRD具有较好的效果.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对PVR增生较重的病例效果显著.两种手术方法结合治疗ARD和PPRD能明显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倪建同;张皙;黄路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全光凝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光凝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远期疗效.方法对56例(58只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的患眼采用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进行光凝治疗.光凝后经平均随访18个月,对比分析光凝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效45只眼,占77.6%;好转9只眼,占15.5%;治疗后视力进步者37只眼,占63.8%;无变化者15只眼,占25.9%;减退者6只眼,占10.3%.结论全光凝和格栅样光凝术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预防及黄斑水肿的消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周宏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