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淑华;王育良;刘彦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6年12月~2002年10月共观察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瞳孔挟持22例(22只眼),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8~78岁,平均56.5岁.外伤性白内障5例(其中儿童外伤性白内障2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老年性白内障12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
作者:朱海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32岁.2年前右眼被鞭子抽伤.病例记载: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双眼压正常.右眼睑瘀血肿胀,角膜透明,球结膜及巩膜未见裂口及出血点,瞳孔散大,直径约6mm,前房出血,眼底不清.左眼正常.诊断:(1)右眼睑挫伤;(2)右眼虹膜睫状体挫伤.常规止血、促吸收治疗,次日检查:前房出血基本吸收,视力恢复到0.1+1,瞳孔无变化,眼底大致正常.给予维生素B120mg、三磷酸腺苷40mg、肌苷400mg、复方丹参4片,一日3次,口服.要求定期复查.患者交待,由于到外地打工,未再来我院复查.
作者:王玉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了避免严重交叉感染,一次性注射器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存在管理上的疏漏,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导致眼外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常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年龄小,不易配合,就诊时间晚,常延误病情,造成的危害极大,预后差.
作者:高和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10只眼角膜移植术后出现继发性青光眼92只眼的不同发生原因,分别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 80只眼经药物治疗2~3周后眼压恢复正常.10只眼行抗青光眼手术,其中8只眼术后眼压得以控制,2只眼失败后改行青光眼阀门术,2只眼失明.结论角膜移植术后出现的继发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并严格随访眼压,是减少晚期青光眼的关键措施.
作者:盛敏杰;林安娟;陈婴;屈晨;管宇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儿,男,5岁.双眼视物不清5年.出生时发现患儿双眼角膜大.全身检查:扁桃体Ⅲ度肿大.眼部检查:视力:双眼指数/20cm,双下睑内翻倒睫,角膜上皮粗糙,角膜直径14mm,纵径13mm,角膜透明,前房深,虹膜震颤,瞳孔3mm×3mm,光反应正常,晶状体透明,半脱位.眼底检查不合作,验光不配合.检影结果:右眼-35.00D=0.3,左眼-35.00D=0.3.眼压:右眼25mmHg(1kPa=7.5mmHg),左眼27mmHg.眼位正,眼球运动正常.
作者:徐丽;刘驰;杨庆才;肖礼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氪红激光与氩绿激光治疗DR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氪红激光与氩绿激光对两组各63只眼DR患者使用同样的激光参数(除能量不同)进行PRP治疗,术前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后随诊观察2年.结果两组各63只眼视力提高,占37+/-1.5%;视力无变化,占59+/-1.5%;视力下降,占3.1%.两种激光治疗DR疗效相近.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首选氪红激光进行PRP治疗DR,安全可靠,术后视力提高,并发症少,具有其它波长激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谭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自1990年~2000年10年间共收治眼爆竹炸伤89例,现将其致伤原因、眼部损伤程度及治疗前后视力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曾照年;刘苏冰;汪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例眶内肿瘤患者采用眶内侧进路摘除肿瘤.结果手术摘除肿瘤经病理诊断,血管平滑肌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皮样囊肿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至10年无复发.结论对眶前部肿瘤,特别是位于肌锥内侧靠近眶内侧壁、眶尖有透明区、肿瘤与眼球粘连不明显者,进行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摘除肿瘤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手术方法.
作者:曾涛;杨永福;陈前;赵惠琼;胡亚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25岁.主诉右眼视物不清10余年,于1994年3月15日来我院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散瞳检查眼底:右眼视乳头颜色稍蜡黄,视网膜血管细、窄,整个视网膜周边赤道部典型骨细胞色素沉着,有的呈蜘蛛状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黄斑发暗,中心凹光反射(-).左眼检查正常.每年复诊检查.2002年3月20日患者来院复查,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检查正常.
作者:乔玉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病例选择、切口设计、不同截囊方法及不同的乳化部位的利弊进行分析.方法对110只眼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视力0.5以上者91只眼(占82.72%);术后随访1个月,1.0以上者73只眼(占66.36%);0.6~0.9者2只眼(占18.18%);并发症:后囊破裂6只眼(占6.36%);虹膜损伤11只眼(占10%);角膜水肿混浊31只眼(占28.18%).结论采用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后房原位核乳化等是一种操作安全、疗效显著的方法,手术成功关键取决于术者技术熟练程度.
作者:童晓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视乳头形态结构参数的正常值.方法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HRT)系统对排除眼病的200只眼进行检查,按年龄分成5组,得出不同年龄人体视乳头参数的数值.结果应用HRT系统提供的视乳头各类参数,主要有视盘面积(disk area)、视杯面积(cup area)、杯盘面积比(cup/disk area ratio)、盘缘面积(rim area)、视杯体积(cup volume)、盘缘体积(rim volume)、平均视杯深度(mean cup depth)、大视杯深度(maximum cup depth)、视杯形状测定(cup shape measure)、轮廓线高度变化(height variation contour)、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mean RNFL thickness)、视网膜神经纤维截面面积(RNFL cross section area),通过统计分析,5组数值视杯面积、盘缘体积、轮廓线高度变化、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截面面积在49岁以下与5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而49岁以下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比较该组数据,较以往欧美所提供的数据有所不同,该组数据较以往国内参考值亦有差别.
作者:章淑华;王育良;刘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固定性斜视佳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10例固定性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1998年前6例固定性内斜视患者均行患眼内直肌切断+外直肌缩短;自1999年1月起对4例固定性斜视患者施行挛缩肌部分切除+拮抗肌折叠眶缘固定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处理挛缩肌;并对前6例中3例患者再次手术,采用显微技术切除疤痕增生组织,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施行挛缩肌部分切除+带蒂骨膜固定术.结果前6例手术术后均欠矫,3~24个月后患眼又逐渐固定于内斜位,手术区疤痕增生明显;后4例及再手术的3例术后眼位正,随访1.5~3年,疗效稳定,未发现眼位回退、结膜疤痕等手术并发症,亦未出现结膜、角膜、巩膜等丝裂霉素C毒副反应.结论既往常规斜视手术矫正固定性斜视效果不佳;术中先勾取外直肌再处理内直肌,便于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盲目性,提高手术准确性;利用患者自身组织(肌肉或骨膜)行眶缘固定术,组织不会坏死,牵引作用确实,手术简便安全,手术成功率高;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及采用显微技术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高文红;吴德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眼眶骨折复位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麻醉下利用面部小切口或半冠状切口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患者外形恢复良好,骨折固定坚固可靠,未出现排异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眶周骨折复位固定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望群;王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与结膜炎、角膜炎眼部刺激症的关系.方法对结膜炎、角膜炎患者,特别是久治不愈的有顽固性结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检查睑板腺开口情况,用玻璃棒从睑结膜面靠穹窿部睑板向睑缘合力挤压睑板腺,观察其分泌物性质,按分泌物的外观分为:正常:蛋清状,分泌物无色透明;异常:(1)稀黄状;(2)白色颗粒状;(3)奶油状;(4)牙膏状.同时适当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等.结果 80例患者中,20例挤压睑板时挤出牙膏状分泌物后,立即感到眼部舒适,症状明显减轻;30例仅在上睑或下睑挤出1~3个牙膏状分泌物,症状体征轻微,经一次按压后症状体征消失.15例伴有睑结膜乳头和滤泡.11例长期受眼部刺激症折磨,诊为慢性结膜炎和点状角膜炎,详查发现睑板腺开口粗大,有脂质物阻塞,按压睑板有大量的变性脂质物溢出,按压后眼压立即感到舒适.结论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表现多样,清除睑板腺异常分泌物可显著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邹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上睑下垂新的手术方式.方法术式要点为在术中预制眶膈膜后隧道,牵引额肌瓣经过此隧道向下移行到提上睑肌睑板止点处,与提上睑肌吻合后缝扎固定在睑板上.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后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额肌瓣下移提上睑肌吻合术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视网膜巨大裂孔通常指裂孔范围在子午线方向≥90°,常伴玻璃体牵引,裂孔后瓣不同程度向后翻转,由此导致的视网膜脱离(RD)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至关重要.现就我科近年采用环扎加压术治疗单纯巨大裂孔性RD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陈爱蔚;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新生儿泪囊炎在婴幼儿眼病中属常见病,其治疗时机的把握、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儿的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就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许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ROLS(reinverting operating system)即称再翻转直立正像手术透镜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1998年7月~1999年10月期间在显微镜下应用ROLS完成109例(109只眼)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3只眼(76.1%),其中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8只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7只眼,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只眼,后极裂孔性视网膜离17只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6只眼(23.9%),其中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10只眼,中央静脉分支阻塞并发视网膜脱离9只眼,眼球穿通伤球内异物取出后并发视网膜脱离7只眼.109只眼均在ROLS全视野镜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109只眼经过3~25个月随访,平均为(8.4±4.9)个月.一次手术复位96只眼(占88.1%),未复位13只眼(占11.9%).5只眼经两次手术成功,终解剖复位101只眼,成功率达92.7%.视力增加者77只眼(占70.6%),不变者28只眼(占25.7%),视力减退者4只眼(占3.7%).佳视力达0.5.结论应用ROLS全视网膜镜可为术者提供一个较高倍率,较稳定的从黄斑到锯齿缘的全景视网膜观察.使术中完成气液交换,切除前PVR,施行周边360度视网膜切开或切除,彻底完成硅油与重水的交换,以及为全视网膜光凝等操作更加方便、可靠,从而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
作者:赵秉水;陈松;李燕;关禹博;刘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眼球按摩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的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进行眼球按摩的护理(实验组),另一组则术后不进行眼球按摩的护理(对照组),定期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滤过性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7,P<0.05).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护理,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可有效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是一种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护理方法.
作者:宗秋峰;崔红;杨复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6例(32只眼)正常人进行OPs和F-ERG检测,对27例(53只眼)糖尿病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Ps和F-ERG检测.结果 OPs中O3波幅、O4波幅、OPs总波幅及F-ERG中b波峰潜时较其他指标敏感,其中O4波幅和b波峰潜时为敏感指标,但均不能反映早期DR的严重程度.结论 OPs的O4波幅和F-ERG的b波峰潜时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赵宏伟;唐朝珍;唐罗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