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临床分析

任百超;杨蕊;杨建刚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 后囊膜破损, 晶状体, 人工
摘要:目的探讨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评价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8例188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损29例29只眼,分析后囊膜破损的原因,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后囊膜破损29只眼(15.4%).其中超乳术中22只眼(75.9%),注吸皮质中7只眼(24.1%).并发障3只眼(33.3%),Ⅳ级核12只眼(16.7%).前期18只眼(18%),后期11只眼(12.5%).Ⅰ期囊袋内植入19只眼(65.5%),Ⅰ期睫状沟植入8只眼(27.6%),Ⅰ期缝线固定1只眼(3.4%),放弃植入1只眼(3.4%).术后随访3~6个月,裸眼视力,0.5~1.5,23只眼(79.3%).0.1~0.4,6只眼(20.7%).结论术前严格培训,细致的动物实验,严格选择合适病例,眼、脑、手、脚有机配合,可以预防或减少后囊膜破损发生率.对于术中后囊膜破损伴有玻璃体溢出者,清除前部玻璃体,利用前或后囊膜作为支撑,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且视力恢复良好,与后囊膜完整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分离术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失败的滤过泡

    目的分析针分离术对早期失败的滤过泡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效果.方法21例21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样滤过泡和扁平性滤过泡的患者行针分离术.结果针分离术后的眼压明显的低于术前,7例(33.33%)仍需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主要的并发症为角膜上皮毒性反应,结膜下出血,结膜滤过泡渗漏、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结论针分离术联合5-Fu可以挽救早期失败的滤过泡,增加滤过手术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军梅;范彦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51例96眼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治疗,等效球镜度数-1.50D~-15.75D(-6.92±3.43D),并按照准分子激光切削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分别分成三组:Ⅰ.200~250μm;Ⅱ.250~300μm;Ⅲ.300μm以上.各组患眼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内皮细胞密度.结果LASI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165±324/mm2和3151±305/mm2,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激光切削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分成的三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也没有出现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LASIK术后早期不会损伤角膜内皮,不会造成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和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钱涛;李一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黄斑裂孔特别是合并周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由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可产生严重的增殖膜,裂孔不能有效封闭,不能有效的缓解牵引,往往导致手术的失败,本文总结了40例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爱国;胡玉章;黄建章;黄学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后并发脉络膜暴发性出血1例

    患儿,女,6岁.因双眼间歇性胀痛、视力下降6年,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收住院.体检:视力:右手动/眼前,左指数/1米,视力不能矫正.双眼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扩大,直径13mm,雾状水肿、混浊,后弹力层断裂,右眼重于左眼,KP、房闪看不清,前房深,瞳孔呈椭圆形散大、右眼7mm大小,左眼5mm大小,对光反应消失,左眼瞳孔区可见一条索状残膜存在,外上方虹膜根切孔可见,晶状体位置正,透明,眼底模糊.测眼压:右10/2.0=59.10mmHg,左10/5.0=37.19mmHg.患儿5个月时,曾因先天性青光眼在我科行双眼滤帘切除术.

    作者:靳韬;王超英;刘迎庆;杨素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7月至1999年7月在我院施行24例(26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58.3%);术后1周占73.07%;1个月占84.6%;3个月占84.6%,视力≥1.0者,分别为26.9%,38.4%,43.3%.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屈光状态稳定,并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王梅芳;汪金方;郁文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河南省商丘口腔学校招生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现代眼科检查方法与进展》出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尿激酶3000u~5000u联合地塞米松2mg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44例44眼,治疗前后检查视力和眼底改变.结果44眼中,治愈18眼(40.91%),显效10眼(22.73%),好转13眼(29.54%),总有效率为93.18%.结论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荣瑜;童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规则移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

    目的探讨不规则移植片板层角膜移植联合术后1%环孢霉素A滴眼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不规则移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9例10只眼.术中根据溃疡侵犯角膜的形态切除病变角膜组织及邻近的球结膜和筋膜组织,按照植床的形态制作与之相吻合的板层移植片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应用1%环孢霉素A滴眼6~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5年,未见复发病例,术后6个月,与术前视力比较,大部分病例视力不变或提高.结论不规则移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术后应用1%环孢霉素A滴眼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效果肯定,只要植片与植床吻合,缝线松紧适宜,不会导致明显散光而影响视力.

    作者:廖荣丰;朱美玲;张晓峰;陈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将129例(129眼)青光眼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A组施行有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B组施行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A、B两组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术前视力和眼压、前房深度、%值、视野及房角闭合程度、术前使用降压药种数等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天无一例发生浅前房,对照组术后第1天12例出现浅前房,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眼压在术后3周内对比有显著差异,3周后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累积存活率86.61±9.51%,对照组为71.91±9.8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德秀;史传衣;郑爱贤;宋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柔红霉素预防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柔红霉素预防白内障术后的后囊膜混浊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柔红霉素5.0μg/ml、7.5μg/ml两种浓度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中行囊袋内灌注5分钟.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术后反应.术后3个月取眼球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的毒性反应.结果随访3个月,用药组后发障的发生率明显减低,未发现角膜、葡萄膜及视网膜的毒性反应.结论柔红霉素术中一次性囊袋内灌注,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率,并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安全、有效、方便使柔红霉素在后囊混浊预防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新宇;刘晓宁;孙艳西;吴登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睑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例

    患者男,50岁.因发现右上睑皮肤肿块生长一个半月入院.患者一个半月前发现右眼上睑有新生物生长,开始生长较快,至近半个月来生长速度减慢.无疼痛不适.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尿、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异常.右眼上睑皮肤可见一圆形淡红色肿块,约1.0cm×1.0cm×0.2cm大小,略高于皮面,表面无色素溃疡,活动度较大.眼睑闭合不受影响.眼球及眼眶无异常.于2000年8月16日在局麻下行右眼上睑皮肤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块,可见肿块侵及皮肤全层,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本院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倾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肿块标本经二军大长海医院免疫组化标记检查,报告如下:LAC(+)CD3(+)CD20(部分+)CD68(-)OPD4(部分+)Ki-67(+-++)CD79(-),诊断:右上睑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增殖细胞活性为低至中度.

    作者:赵婕;杨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性白内障自行吸收1例

    患者男,73岁.左眼失明已10年,曾在本市某医院诊断为左眼老年性白内障,否认眼球胀痛病史.1998年7月2日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收住院,入院后检查Vod数指/50cm,Vos数指/10cm,矫正视力无进步.左眼角膜透明,KP(一),前房加深,前房内未见晶状体核及玻璃体、虹膜震颤、色素脱失、萎缩变薄,但无前后粘连.瞳孔正圆,直径4.5mm,直接对光射迟钝,双星明滴眼液散瞳后检查,瞳孔区可见灰白色半透明膜状物,该膜状物在瞳孔区下半部增厚,状如一底朝下的三角形.查眼底见玻璃体腔内有大量尘状黑色混浊物及少许絮状混浊,视乳头苍白,边界清楚,C/D=0.8,眼底呈豹纹状,视网膜未见渗出及出血灶,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眼压右17.30mmHg,左28.49mmHg.右眼除晶状体混浊外未发现其它异常.眼B超检查未发现左眼玻璃体腔内有晶状体核.

    作者:杨继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33例(43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反眉形巩膜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测量术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3天平均裸眼视力0.50±0.20.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31眼,占72.09%,术后1周平均角膜散光为2.02±1.40D.结论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良好.

    作者:邰春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变化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运用角膜地形图计测量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角膜地形图,并得到SIMK、CIM、MTK、SF、ASTIG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较术前SIM、SF、MTK、ASTIG值明显改变(P<0.05),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SIM、MTK、ASTIG差值无明显改变而SF差值有明显改变(P<0.05),角膜地形图术后呈蝶鞍形改变,领结方向与角巩膜切口垂直.结论角膜地形图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角膜屈光状态改变,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体的角膜地形图有明显改变,糖尿病白内障手术能增加术后发生角膜圆锥形改变可能性,但不增加角膜的散光.

    作者:郭涛;曹晓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Goldmann视野计检查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先兆表现

    目的探讨在旁中央暗点等公认的早期青光眼性视野损害表现之前存在的鼻侧等视线异常等不肯定损害的发生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从220例用Goldmann式视野计、改良的Armaly-Drance法作过视野检查的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中,按下述方法选取4组81例121眼的视野资料作比较分析.第一组为对称性大杯组,14例23眼;第二组为眼压≥30mmHg的早期青光眼组,43例70眼;第三组为一眼损害在中期以上,另眼为早期或不肯定性损害的不对称性青光眼组,16例16眼;第四组为初查为不肯定性损害,动态观察中出现肯定损害的病例,8例12眼.结果第一、二组中不肯定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80%,P<0.01.第三组16眼中,15眼有不肯定损害表现.第四组12眼初查只有不肯定损害,以后发展为相关的肯定损害.结论①青光眼组不肯定性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称性大杯组;②有些不肯定损害可称为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先兆表现,按其临床价值大小依次排列为:鼻侧等视线异常、上下方等视线内陷、可疑旁中央暗点、生理盲点上下扩大或外露及颞侧等视线异常.

    作者:周和政;宋艳萍;周雄;徐东强;邓江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418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并讨论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角膜损伤32眼(7.66%),术后并发症主要以瞳孔变形、移位或散大为常见,共92眼(22%),后发性白内障82眼(19.6%).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术,只要操作仔细,许多并发症可以避免.

    作者:黄家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斜视手术治疗与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儿童各种斜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2例患者施行手术,随访1~2年,手术方法包括双侧外直肌缩短术,双侧内直肌徒后术;单眼内直肌徒后和外直肌缩短术.双眼内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下移,或行双眼外直肌缩短并附着点上移,或单眼内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下移加外直肌缩短附着点上移.双眼外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上移,或行单眼外直肌徒后并附着点上移加内直肌缩短并附着点下移.如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则行下斜肌徒后术.结果术后95例斜视均明显改善.随访1~2年的102例斜视患者中,78例(76.47%)斜视得到治愈,17例(16.67%)斜视得到美容治愈,7例(6.86%)手术失败.结论各种类型斜视通过各种手术方法后,均能得到良好的矫正而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汪金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32岁,农民.因右眼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2天,于1999年9月25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8,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呈弥漫性水肿,且见大小不等的环形白色病灶,前房积脓,脓液呈黄绿色,余正常.入院诊断:右眼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何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关于眼压等人体压力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