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加温式透析液配液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郭赤;苏东东;车华;米永巍

关键词:血液透析, 碳酸氢钠, 透析液B液, 反渗水, 配液设备, 加热器
摘要:目的:解决冬季气温较低时血透中心透析液B粉的溶解速度慢的问题,革新原有的配液设备,提高透析液配液时间的可控性.方法:采用快速加温方式改进原透析液配液设备,提高B粉溶解速度.结果: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冬季B粉溶解速度慢的问题,透析液B粉的溶解时间由原来的6h缩短为0.5 h.结论:快加温式配液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血透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波长为560 nm的IPL Queen光子嫩肤仪治疗50例不同部位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治疗4~6次为一个疗程,相邻2次间隔时间2周,总治疗周期1~3个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照片对比和瘢痕增生减退程度来评定疗效.结果:通过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照片对比,结果显示不同患者对强脉冲光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影响因素较多.虽治疗有效率达72%,但普遍需进行不短于2个月的治疗时间.结论:强脉冲光(IPL)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侯晓华;沙德潜;李德水;刘洪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血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指端容积脉搏波的血流参数自动检测装置.方法:利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获得人体指端容积脉搏波,采用C8051F020单片机对脉搏波进行自动分析、处理与计算,将得到的各项血流参数通过TC35i型GSM模块远程传输给医生.结果:设计的血流参数检测装置能够实现指端容积脉搏波的采集与计算,并可顺利地通过GSM网络接收与发送短消息.结论:该装置使得血流参数检测变得简单、方便,利用GSM网络的无线传输功能,使检测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特别适用于家庭医疗保健.

    作者:李洋;张松;杨益民;杨琳;王杨柳;邵晶;陈国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机器人“妙手A”立体视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在微创手术中为医生提供三维立体手术视野,获取深度信息,使内镜手术过程更加准确、快捷、方便.方法:利用双目内窥镜、图像服务器和立体显示单元作为载体搭建立体视觉平台,运用双路平面正交偏振影像分光法,佩戴偏振光眼镜观看手术视野的三维立体影像.结果:医生利用此立体视觉平台,经多次活体动物胆囊摘除手术验证,均得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妙手A”立体视觉平台结构简单、立体显示效果优异,将在微创手术领域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祥军;周永良;赵晓鹏;张晓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麻醉机强制通气频率和吸呼比的质控方法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强制通气频率和吸呼比在设定参考点之间的变化关系,判断强制通气频率和吸呼比在质控中的意义,指导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方法:采集全院近30台麻醉机3a质控工作所得强制通气频率和吸呼比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际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结果:强制通气频率不合格率非常低,与设定点的吻合度非常高;吸呼比在麻醉机质控中波动范围较大.结论:在质控工作中,吸呼比的检测工作应和潮气量等关键参数一样放到重点位置进行检测分析;而强制通气频率在麻醉机安全性上不合格率极低,没有决定性的作用,降低其在质控中的工作比重,主观不定时地观察或随机抽查即可.

    作者:杨松霖;陈基明;李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导型磁共振冷却系统结构及维护分析

    磁共振是影像科室比较昂贵的设备,保养的好坏直接影像设备的使用率,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其中,磁共振低温系统是整个磁共振系统中故障率高的.鉴于这几年来冷却系统的高故障率,本文以西门子symphony p为例对超导型磁共振冷却系统结构及故障维护进行分析.

    作者:潘国兵;帅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东芝DGW-20A型X线机影像增强系统故障分析

    东芝DGW-20A型X线机是我院2001年购进的设备,属于老式的点片、传片胃肠摄影系统,是一款很典型的机型[1].现将1例东芝E5761GD-P4A影像增强器故障维修实例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黎展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孔多聚糖材料用于体表创腔止血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微孔多聚糖材料在体表创腔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需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患者80例,术中共制备皮下腔隙142个.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使用微孔多聚糖材料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收集临床术后前3d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和拔管天数等数据,按照创腔单位面积引流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使用微孔多聚糖材料组在术后前3d创腔单位面积引流量(0.275±0.126) mL/cm2,术后创腔单位面积总引流量(0.458±0.207) ml/cm2,而对照组分别为(0.472±0.222) mL/cm2和(0.722±0.303) mL/cm2,2组对照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置管时间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孔多聚糖材料对临床体表创腔的止血作用安全而有效.

    作者:王白石;杨红岩;晏晓青;曾玮;韩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浅谈数字化手术室的应用

    介绍了数字化手术室的概念和具体功能,分析了数字化手术室在安全的手术环境、医院系统集成、教学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应用,并从提升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监控医疗过程、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手术室应用效果,指出了数字化手术室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数字化的必然趋势.

    作者:韩雪峰;雍维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用网络办公系统实现对检验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

    目的:加强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利用科室现有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资源,采用通用型网络办公系统OfficeIM软件,建立仪器设备管理专栏,下设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相关表格、仪器设备启用记录、仪器设备停用记录、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仪器设备恢复使用记录、仪器设备档案目录表、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等栏目管理相应文件并实时更新,开放共享.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全科所有重要检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动态管理.结论:提升了科室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有效的途径.

    作者:李雪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便携式前列腺癌图像定量检测仪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前列腺癌早期图像定量检测仪器.方法:该系统以S3C6410微处理器为核心搭建图像识别系统,驱动MT9D111摄像头,对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制备的金免疫层析试纸进行图像获取,试纸条被通过特别设计的“三层装卡装置”装卡,使用Qt软件编写应用程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灰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夏普LQ080V3DG01液晶屏上.结果:仪器操作过程中试纸更换方便,图像灰度值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浓度复相关系数高达0.952 3,液晶屏显示结果清晰明确.结论:该使携式图像定量检测仪器融入人因工程学思想,使该种医疗设备走进社区、家庭得以实现.

    作者:许大为;陈真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分割的新算法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MRF)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分割的算法.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挖掘图像中的弥散张量信息,根据贝叶斯定理将图像分割问题转化为小后验能量的求取,运用迭代条件模型求解.结果:该算法对DTI图像分割效果明显优于K均值算法,且该效果亦优于该算法对常规MRI T2WI图像的分割效果.结论:该算法能够充分利用弥散张量矩阵蕴含的空间上下文信息实现DTI图像的有效分割.

    作者:彭洁;徐启飞;王华峰;吕庆文;冯衍秋;陈武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现代医院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

    目的:为了实现医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医院信息系统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分别从临床管理、业务过程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等方面考虑设计方案和原则.结果:以科学、规范的医院内部管理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制定了优化医院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结论:按照设计原则开发出来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快捷地实现医院信息的全电子化管理.

    作者:朱弋;王振洲;姚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人氧气加压舱舱内氧浓度分布试验

    目的:针对目前单人氧气加压舱使用情况,对加压舱内不同部位氧浓度的分布状况进行测定,研究舱内不同部位进、排氧和不同洗舱法对舱内各部位氧浓度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连续洗舱或常压门缝洗舱准备测试条件,采取5种进、排氧组合,进行氧舱上、中、下9个采样点氧浓度检测.结果:舱内氧浓度分布不均匀,是受到宽边担架床和舱内氧气进、排口位置的影响.结论:通过完善洗舱工艺,确定佳的进氧、排氧部位可有效提高舱内氧浓度和氧气分布的均匀度,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翁其彪;黄怀;黄振新;陈宇珂;王宏隽;陈玲珍;陈雪林;陈汇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我院试点应用浙大中控新版电子病历系统的做法与体会

    介绍了医院在实施浙大中控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过程中的主要做法,针对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几点体会,并针对测试和试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对其他医院实施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郭平彩;崔维斌;常歌;孙保静;丁轲;马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学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等特点,并和病理做对比分析.结果: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儿童及青少年8例(61.5%),幕下8例(61.5),其中小脑蚓部5例(39%).MRI扫描:肿瘤完全囊变者1例(7%),囊实性者9例(70%),实性者3例(23%),伴附壁结节者1例(7%).T1WI上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低信号,T2WI上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及附壁结节呈明显强化.肿瘤DWI低信号11例(84.6%),等低混杂样信号2例(15.4%),SWI可见低信号2例(15.4%).伴有轻度瘤周水肿者及梗阻性脑积水各3例(46%).结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小脑蚓部多见,多为囊实性,占位效应较轻,MRI表现有其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术前提供信息.

    作者:张存祥;朱庆强;王中秋;程广军;吴昆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数字化手术麻醉与复苏中心的设计与实施

    目的:探讨教字化手术麻醉与复苏中心建设方案及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手术麻醉中心工作流程,设计数字化体系,开发、集成与手术麻醉及复苏救治相关的HIS、LIS、PACS、重症监护等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手术麻醉与复苏中心.结果:该数字化系统实现了手术、麻醉及复苏工作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利用和管理的自动化.结论:数字化手术麻醉与复苏中心的建立,促进了手术麻醉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和麻醉学科的发展.

    作者:郭雪清;黄正东;王光华;徐小伟;肖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GE Dash2500监护仪故障分析

    Dash2500监护仪由主机、电池、附件和电源电缆组成,可对成人、儿童和新生儿进行监护[1].其主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并由打印机提供一个热敏纸记录条.屏幕上的波形和参数测量随Dash2500监护仪所测得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参数包括ECG、Sp02、NIBP、TEMP、HR/PR及RESP.现结合本院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介绍3例典型故障,供参考.

    作者:方河炎;刘曼芳;郑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院在用监护仪的质量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监护仪的质控环节、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提高医院在用监护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依据监护仪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采用专业质控设备对医院在用的134台监护仪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共31台,不合格率这23.1%.结论:通过此次检测,基本掌握了医院在用监护仪的使用状况,为确保监护仪在今后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打下基础.

    作者:陈泓伶;戴顺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IMIX DR立柱故障维修1例

    我院于2004年采购了一台德国IMIXADR公司生产的DR,在近7a的使用过程中,此设备基本正常工作,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同时此设备小巧,操作简单、图像清晰,深受我院放射科医生的欢迎.现将该设备立柱曾经出现的1例故障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沈国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野战快速检验系统在解放军赴巴基斯坦医疗救援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此次巴基斯坦抗洪救援的自身特点,分析野战快速检验系统(A型)在国际救援中的应用及遇到的问题,为部队进一步合理使用野战检验设备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巴基斯坦医疗救援队检验工作的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野战快速检验系统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为期20 d的接诊时间内,共完成门急诊及流行病学检测3 226人次;配合完成术前检查116例,为驻地官兵查体62人,完成各项检验806项.结论:野战快速检验系统功能全面、集成性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生物危害小、标本处理简单、检测微量化,适合野战及灾难救援使用,适于在基层部队及救灾医疗队中推广.

    作者:杜丹;胡成进;公衍文;呼延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