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新生儿进行间断胃肠减压的效果探究

李雅玲;甘恬;叶冯

关键词:间断胃肠减压, 机械通气, 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新生儿进行间断胃肠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广西省桂林市人民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的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70例患儿分为减压组(35例)和未减压组(35例).在这两组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对减压组患儿进行间断胃肠减压,对未减压组患儿不进行间断胃肠减压,并比较两组患儿溢奶、呛咳、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结果:减压组患儿溢奶、呛咳、呼吸道感染和VAP的发生率均低于未减压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新生儿进行间断胃肠减压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溢奶、呛咳、呼吸道感染和VAP的发生率.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某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PFNA组(53例患者)和DHS组(51例患者).对PFNA组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对DHS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治疗的优良率.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对其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比较其骨折处愈合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治疗的优良率均优于DH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PFNA组患者骨折处愈合的平均时间短于DHS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刚;张斌;郭利刚;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以来在合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分为骨二组和骨一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对骨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骨一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VAS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骨一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骨二组患者,其VAS评明显低于骨二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骨二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骨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可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平均的住院时间,进而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兰雪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门诊西药房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梧州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开具的7637张处方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这些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数量、类型,探讨对其进行改进的措施.结果:统计的结果显示,在这7637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有132张,所占的比例为1.73%.这132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类型包括选药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剂量错误、给药方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当、药物录入错误.结论:在梧州市中医院西药房开出的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对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13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5例患者.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融合抑制剂、CCR5受体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患者发病的早期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获得很好的效果,降低其死亡率.我国临床上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用药方案主要有: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蛋白酶抑制剂.现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病情的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在进行治疗前后其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FSH、LH、E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头晕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刘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联用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广西省马山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3例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n=61)和观察组(n=62).为参照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用美托洛尔片和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QTc间期、QRS波时限、PR间期.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其QTc间期、QRS波时限、PR间期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覃淑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分院收治的87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抛硬币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为参照组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经心电图检查其ST段降低的次数、ST段降低持续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ST段降低的次数、ST段降低持续的时间、胸闷的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阮立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8月期间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饮组(20例)和普通组(20例).在这两组患者进行化疗期间,对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心-饮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心-饮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0%(18/20),普通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55%(11/20).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210,P<0.05).心-饮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4/20),普通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9/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50,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用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三联疗法和以阿莫西林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广西富川县柳家乡卫生院收治的11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9例患者.用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三联疗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以阿莫西林为主的三联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的费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三联疗法和以阿莫西林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都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不过,用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三联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其费用更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莫才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联用鼻内镜手术和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鼻内镜手术和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这88例患者分为鼻内镜组(44例)和内镜-克拉组(44例).联合应用鼻内镜手术和克拉霉素对内镜-克拉组患者进行治疗,单独应用鼻内镜手术对鼻内镜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内镜-克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鼻内镜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鼻内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鼻内镜手术和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作者:陈盈;黄凯;阮冠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的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48例左室假腱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检查结束后,在这48例患者中,共检出65条左室假腱索.其中,左心室存在1条假腱索的患者有44例,存在2条假腱索的患者有6例,存在3条假腱索的患者有3例.在检出的这65条左室假腱索中,有32条纵型左室假腱索,其起自主动脉前庭下缘的室间隔基底部或室间隔中下部,止于心尖或左室前壁;有33条横型左室假腱索,其起自室间隔,止于后乳头肌或左室后壁.这65条左室假腱索的长度为5.7~25.8 mm,平均为14.2 mm.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理想,可明确地观察到假腱索的具体位置、长度及分型.

    作者:张东兵;郭敬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 障碍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AMA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AM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消化系统的症状和焦虑、抑郁的症状.

    作者:陈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2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19例患者,乙组中有23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作者:刘会云;付雪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检查在诊断肺部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87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7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然后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手术探查等综合性检查(以综合性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患者病情的金标准).所有检查结束后,对比用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率.结果:用X线检查诊断这87例患者所患肺部疾病的准确率为72.4%,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这87例患者所患肺部疾病的准确率为90.8%.与用X线检查相比,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这87例患者所患肺部疾病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文继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T检查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溧阳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抽选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CT检查.将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终的诊断结果,观察CT检查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前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患有结肠癌.与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为93.33%(28/30).在术后半年,这些患者均返院复查,对其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有6例患者的病情复发.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病情复发.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CT检查对这些患者进行复查的准确率为83.33%(5/6).结论:将CT检查应用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保守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微创手术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进行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的评分,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磊;张传东;韦继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腹针结合药膳治疗气血不足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腹针结合药膳治疗气血不足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大竹县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40例气血不足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腹针结合药膳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为针刺组患者使用普通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为腹针结合药膳组患者使用腹针结合药膳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针结合药膳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针结合药膳治疗气血不足型失眠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邓雪芹;王脐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死亡的71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1项候选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血糖水平高、有糖尿病史、有脑卒中史、平均心率>100次/min、入院时SBP<100 mmHg、Cr(肌酐)水平高、eGFR(肾小球率过滤)水平低等指标可能是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平均心率>100次/min和血糖水平高是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平均心率>100次/min和血糖水平高.

    作者:梁健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