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观察

张东兵;郭敬敏

关键词:左室假腱索,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解剖变异
摘要: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48例左室假腱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检查结束后,在这48例患者中,共检出65条左室假腱索.其中,左心室存在1条假腱索的患者有44例,存在2条假腱索的患者有6例,存在3条假腱索的患者有3例.在检出的这65条左室假腱索中,有32条纵型左室假腱索,其起自主动脉前庭下缘的室间隔基底部或室间隔中下部,止于心尖或左室前壁;有33条横型左室假腱索,其起自室间隔,止于后乳头肌或左室后壁.这65条左室假腱索的长度为5.7~25.8 mm,平均为14.2 mm.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理想,可明确地观察到假腱索的具体位置、长度及分型.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介入手术与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用介入手术与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内科组和介入组,每组各有71例患者.用药物疗法对内科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介入手术对介入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的改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组血管狭窄率<5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内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介入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相比,用介入手术治疗该病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血管狭窄的程度,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用右美托咪定行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某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2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50例患者,观察组有5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氟芬合剂及咪达唑仑臂丛神经阻滞法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进行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其VAS的评分及其麻醉的效果.结果:在进行穿刺前(T0)和进行切皮时(T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药后的3min(T2)、注药后的5min(T3)、进行骨折复位时(T4)、注药后的20min(T5)和手术结束时(T6),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上肢手术时,用右美托咪定行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其术中疼痛的程度.

    作者:齐国强;闫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死亡的71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1项候选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血糖水平高、有糖尿病史、有脑卒中史、平均心率>100次/min、入院时SBP<100 mmHg、Cr(肌酐)水平高、eGFR(肾小球率过滤)水平低等指标可能是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平均心率>100次/min和血糖水平高是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平均心率>100次/min和血糖水平高.

    作者:梁健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A组、B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A组患儿静脉注射1 g·kg-1·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为B组患儿静脉注射0.4 g·kg-1·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进行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静脉注射1 g·kg-1·d-1或0.4 g·kg-1·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均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为了确保此病患儿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其治疗费用,临床上应为其静脉注射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作者:王道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通过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医院进行血液细菌鉴定的80例败血症患者和菌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存在发热、全身性感染的情况.对这些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将这些患者使用常规药敏试验进行血液细菌鉴定的结果作为标准.观察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鉴定细菌种类的准确率、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的准确率及进行细菌鉴定所用的时间.结果: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鉴定革兰阳性菌的准确率及鉴定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鉴定上述细菌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对抗生素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中度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中度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及对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检测上述细菌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的平均时间短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的平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与使用常规药敏实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相似.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所用的时间更短.

    作者:李秀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优护组与常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常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优护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躯体功能、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优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常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护组患者心理状态、躯体功能及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周伟;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灵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DY组和LY组.为DY组患者使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LY组患者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治疗期间,LY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D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治疗疼痛的安全性相比,联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安海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病情的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在进行治疗前后其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FSH、LH、E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头晕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刘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其血脂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其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作为血脂异常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血脂正常者作为健康组.对这两组人员均进行血清HCY检测、TC检测、HDL-C检测、LDL-C检测和TG检测,并对比其血清HCY、TC、HDL-C、LDL-C和TG的水平.结果:血脂异常组患者血清HCY、TC、LDL-C和TG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HDL-C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组患者血清HCY的水平与其TC、LDL-C和TG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493,P<0.05;r=0.405,P<0.05;r=0.387,P<0.05),与其HDL-C的水平无关(P>0.05).结论: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血清HCY的水平与其TC、LDL-C和TG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其HDL-C的水平无关.

    作者:苏玉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使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使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收治的72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TC、TG、LDL-C及HDL-C的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TC、TG、LDL-C及HDL-C水平改善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谢婉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右美托咪定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右美托咪定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120例老年患者分为A组、B组、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A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镇静,对B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进行麻醉镇静,对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麻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及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右美托咪定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法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法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病情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效果.方法:对在某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的孕周,对这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血清HbAlc水平的检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ROC曲线分析法分析用HbAlc检测法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效果.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在这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血清HbAlc的水平高于未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产下大于胎龄儿的患者其血清HbAlc的水平高于产下正常胎龄儿的患者,产下巨大儿的患者其血清HbAlc的水平高于产下体重正常新生儿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HbAlc的水平与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产下大于胎龄儿及巨大儿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孕周>28周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血清HbA1c的水平与其新生儿的体重呈正相关性.进行ROC曲线分析的结果显示,用血清HbA1c检测法预测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2%、82.3%.用该检测法预测患者是否会孕育大于胎龄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4%、63.0%,用该检测法预测患者是否会孕育巨大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2.5%、95.1%.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可准确地评估其病情及新生儿的体重.

    作者:杨有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新生一组(n=34例)和新生二组(n=33例).对新生二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一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新生一组患儿吮吸能力、意识、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新生二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显著缩短患儿吮吸能力、意识、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的时间.

    作者:白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门诊西药房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梧州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开具的7637张处方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这些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数量、类型,探讨对其进行改进的措施.结果:统计的结果显示,在这7637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有132张,所占的比例为1.73%.这132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类型包括选药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剂量错误、给药方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当、药物录入错误.结论:在梧州市中医院西药房开出的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对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分院收治的87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抛硬币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为参照组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经心电图检查其ST段降低的次数、ST段降低持续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ST段降低的次数、ST段降低持续的时间、胸闷的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阮立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融合抑制剂、CCR5受体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患者发病的早期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获得很好的效果,降低其死亡率.我国临床上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用药方案主要有: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蛋白酶抑制剂.现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的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疗法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厦门思明扶元堂中医门诊部收治的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n=45)和中西医结合组(n=45).为西医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灸疗法应用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吴新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不同年龄段患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及胆囊息肉超声图像的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及胆囊息肉超声图像的特点.方法:选取近几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健康体检的1185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体检者进行肝胆部位超声检查.统计这些体检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并观察其胆囊息肉超声声像图的特征.结果:这些体检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为4.05%.男性体检者和女性体检者胆囊息肉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的体检者发生胆囊息肉的几率高.20岁以下的体检者发生胆囊息肉的几率低.48例胆囊息肉患者胆囊息肉超声声像图的特点为:胆囊息肉呈乳头状、球状或桑葚状,主要位于胆囊底部和体部,大部分胆囊息肉的基底较窄或有蒂,胆囊息肉的回声呈强回声或等回声,后方无声影.这些患者胆囊息肉的平均直径为6.3 mm,大部分患者的胆囊息肉为多发性胆囊息肉.结论:胆囊息肉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年人.在超声声像图中,胆囊息肉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超声声像特点可作为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的依据.

    作者:唐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四川省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改善的幅度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

    作者:谢明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