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探讨

安海伟

关键词:疼痛, 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 复方苦参注射液,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灵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DY组和LY组.为DY组患者使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LY组患者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治疗期间,LY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D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治疗疼痛的安全性相比,联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更高.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二联组与单一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二联组患者进行治疗,单独使用恩替卡韦对单一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HBV-DNA的转阴率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V-DNA的转阴率、ALB、ALT、TBIL的水平及PTA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与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同.而且,由于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的价格较低,因此更利于患者长期使用.

    作者:赵春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促进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促进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68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n=3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疏肝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早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术后住院的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促进其身体的恢复,确保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潘晓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术后均放置了引流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在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强化组患者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接受护理的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强化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的效果显著,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琼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9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93例患者均进行中医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这293例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其对耳穴压贴、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艾灸、中药雾化、穴位注射的依从性均为100%,对拔罐的依从性为91.6%;其对各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均为100%.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且其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高.

    作者:尹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8月期间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饮组(20例)和普通组(20例).在这两组患者进行化疗期间,对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心-饮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心-饮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0%(18/20),普通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55%(11/20).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210,P<0.05).心-饮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4/20),普通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9/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50,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灵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DY组和LY组.为DY组患者使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LY组患者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治疗期间,LY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D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治疗疼痛的安全性相比,联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安海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用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18例患者分为气压弹道碎石组和钬激光碎石组,每组各有59例患者.对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手术,对钬激光碎石组患者进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钬激光碎石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一次性碎石的成功率、排净结石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略高于钬激光碎石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效果相比,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患者一次性碎石的成功率,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全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度及Ⅳ度痔疮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度及Ⅳ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Ⅲ度及Ⅳ度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吻合器组和外剥内扎组.为吻合器组36例患者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为外剥内扎组36例患者应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各项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外剥内扎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外剥内扎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外剥内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度及Ⅳ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海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细致化护理在对尿石症患者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在对尿石症患者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中心卫生院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的82例尿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1例)和Ⅱ组(41例).在这两组患者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期间,对Ⅱ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Ⅰ组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1)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结束后,Ⅰ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自我概念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在对尿石症患者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曾小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用右美托咪定行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某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2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50例患者,观察组有5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氟芬合剂及咪达唑仑臂丛神经阻滞法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进行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其VAS的评分及其麻醉的效果.结果:在进行穿刺前(T0)和进行切皮时(T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药后的3min(T2)、注药后的5min(T3)、进行骨折复位时(T4)、注药后的20min(T5)和手术结束时(T6),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上肢手术时,用右美托咪定行静脉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法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其术中疼痛的程度.

    作者:齐国强;闫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盘采油厂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对西医组患者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对中西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中西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作者:初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预见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和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为预见性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预见性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徐海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2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19例患者,乙组中有23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作者:刘会云;付雪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的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氯芬酸钠栓在剖宫产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在剖宫产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阜宁县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产妇在术后均出现了疼痛的症状.为这些产妇均使用双氯芬酸钠栓进行镇痛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些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产后第2 d阴道的出血量及产乳的时间,并比较在用药前及用药2 h后其VAS评分.结果:在用药2 h后,这些产妇VAS评分的均值明显低于用药前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产妇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在产后的第2 d,其阴道出血量的均值为(65.7±18.2)ml,其产乳的平均时间为产后的(24.5±6.3)h.结论:为剖宫产术后疼痛的产妇使用双氯芬酸钠栓进行镇痛治疗的效果确切.

    作者:邓素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广西玉林市桂南医院收治的90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n=45)和生理盐水组(n=45).在这两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30min及术后3h内,为氨甲环酸组患者静脉滴注氨甲环酸,为生理盐水组患者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1)氨甲环酸组患者与生理盐水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0.0±33.6)ml和(510.0±35.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氨甲环酸组患者与生理盐水组患者的平均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90.0±25.2)ml和(369.0±2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氨甲环酸组患者与生理盐水组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分别为(810.0±30.2)ml和(986.0±27.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氨甲环酸组患者与生理盐水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00.0±22.0)ml和(680.0±2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在对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为其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地减少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和输血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冰;农维昌;卢文;蒙政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介入手术与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用介入手术与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内科组和介入组,每组各有71例患者.用药物疗法对内科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介入手术对介入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的改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组血管狭窄率<5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内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介入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相比,用介入手术治疗该病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血管狭窄的程度,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就诊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米非一组和米非二组,每组各有70例患者.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25 mg/d)对米非二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12.5 mg/d)对米非一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同时比较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明显缩小,且米非一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均明显高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米非一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相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通过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医院进行血液细菌鉴定的80例败血症患者和菌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存在发热、全身性感染的情况.对这些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将这些患者使用常规药敏试验进行血液细菌鉴定的结果作为标准.观察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鉴定细菌种类的准确率、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的准确率及进行细菌鉴定所用的时间.结果: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鉴定革兰阳性菌的准确率及鉴定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鉴定上述细菌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对抗生素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中度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中度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及对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检测上述细菌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的平均时间短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的平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与使用常规药敏实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相似.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所用的时间更短.

    作者:李秀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在诊断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在诊断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4例慢性肺间质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104例患儿均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常规CT检查,然后比较用这三种检查技术诊断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的准确率.结果:1)用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对这104例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用常规CT检查技术与胸部X线检查技术对其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对这104例患儿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中有小叶间隔增厚的患儿45例(43.27%),肺部呈磨玻璃影的患儿18例(17.31%),肺部呈胸膜下线影的患儿23例(22.12%),肺部呈片状浸润影的患儿2例(1.92%),肺部呈细网状影的患儿14例(13.46%),肺部呈蜂窝状影的患儿2例(1.92%).结论: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在诊断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准确地诊断患儿的病情.

    作者:臧丽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