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探析

周庆金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二甲双胍
摘要:目的:探讨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文安县医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84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甲组(42例)和普通组(42例).采用常规疗法对普通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二甲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HOMA-IR(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BMI(体质量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FPG、TG、TC、LDL-C、HbA1c的水平、HOMA-IR和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HDL-C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组患者相比,二甲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FPG、TG、TC、LDL-C、HbA1c的水平、HOMA-IR和BMI较低,其HDL-C的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甲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FPG、TG、TC、LDL-C、HbA1c的水平、HOMA-IR和BMI,提高其HDL-C的水平.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随机选取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7例)和规范化护理组(18例).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规范化护理模式对规范化护理组患者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炎症反应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常规护理组17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有11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7.4%.规范化护理组18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有15例.规范化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8.9%.规范化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护理组患者炎症反应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缩短其炎症反应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作者:蒲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 障碍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AMA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AM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消化系统的症状和焦虑、抑郁的症状.

    作者:陈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2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19例患者,乙组中有23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作者:刘会云;付雪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两种放疗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用两种放疗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某医院进行辅助放疗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分为IMRT(调强放疗)组和3DCRT(三维适形放疗)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IMRT组患者进行IMRT,对3DCRT组患者进行3DCRT.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TV(计划靶区)、各种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在随访期间病情复发、癌细胞转移以及其是否死亡等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IMRT组患者的Dmax值、Dmin值、Dmean值、HI值和CI值均显著优于3D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血液系统、胃肠道和膀胱放射性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3D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病情加重而死亡的情况,且其均未发生病情复发及癌细胞转移的情况.结论:与使用3DCRT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疗的效果相比,使用IMRT对其进行辅助放疗的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其靶区受照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降低其放射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谌海波;孙黎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安州区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然后与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总结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准确率.结果:1)对这6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5%.其中,诊断Ⅰ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93.75%,诊断Ⅱ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92.86%,诊断Ⅲ期和Ⅳ期结肠癌的准确率均为100%.2)用CT检查诊断这60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准确率为75%.其中,诊断Ⅰ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66.67%,诊断Ⅱ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57.14%,诊断Ⅲ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83.33%,诊断Ⅳ期结肠癌的准确率均为100%.结论: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显著,具有诊断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使用阿奇霉素和辛伐他汀对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阿奇霉素和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和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6 min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6MWD、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动脉收缩压(PAPs)、肺动脉舒张压(PAPd)、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奇霉素和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伴肺动脉高压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脂水平.

    作者:覃燕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以来在合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分为骨二组和骨一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对骨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骨一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VAS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骨一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骨二组患者,其VAS评明显低于骨二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骨二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骨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可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平均的住院时间,进而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兰雪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为所有患者均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的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的水平低于单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的水平.

    作者:曹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保守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微创手术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进行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的评分,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磊;张传东;韦继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脑彩超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用脑彩超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80例患儿均进行脑彩超检查和脑CT检查,然后将检查的结果与对其进行综合检查的结果相比较,总结用脑彩超检查和脑CT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效果.结果:用脑彩超检查对这80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其中,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为97.78%,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准确率为90.48%,诊断脑发育不全的准确率为85.71%.用脑CT检查对这80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78.75%.其中,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为84.44%,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准确率为71.43%,诊断脑发育不全的准确率为71.43%.用脑彩超检查对这80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用脑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脑彩超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诊断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黄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联用温针疗法和黄土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联用温针疗法和黄土汤灌肠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某院就诊的9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n=30)、温针组(n=30)和温-灌联合组(n=30).应用黄土汤灌肠疗法对灌肠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温针疗法对温针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温针疗法和黄土汤灌肠疗法对温-灌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与灌肠组患者和温针组患者相比,温-灌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进行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肠镜评分、结肠病灶组织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肠镜评分、结肠病灶组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灌肠组患者和温针组患者相比,温-灌联合组患者症状评分、肠镜评分、结肠病灶组织评分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温针疗法和黄土汤灌肠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广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用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18例患者分为气压弹道碎石组和钬激光碎石组,每组各有59例患者.对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手术,对钬激光碎石组患者进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钬激光碎石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一次性碎石的成功率、排净结石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略高于钬激光碎石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效果相比,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患者一次性碎石的成功率,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全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外剥内扎术联合中医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脱出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外剥内扎术联合中医疗法对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76例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6例患者分为外剥内扎术组和手术联合中医疗法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手术联合中医疗法组患者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的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联合中医疗法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外剥内扎术联合中医疗法对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其肛门功能的恢复,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文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及对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咸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就诊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米非一组和米非二组,每组各有70例患者.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25 mg/d)对米非二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12.5 mg/d)对米非一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同时比较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明显缩小,且米非一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均明显高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米非一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相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β-HCG定量检测在早期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定量检测在早期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广西贺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7例宫外孕患者和57例正常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7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组,将57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β-HCG的水平.研究组患者在进行血清β-HCG定量检测后均经手术被确认患有宫外孕.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β-HCG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血清β-HCG水平为(1262.6±1.3)mIU/ml,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平均血清B-HCG水平为(3265.9±3.4)mIU/ml.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血清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外孕患者血清β-HCG的水平低于同期正常妊娠者.进行血清β-HCG定量检测对早期诊断官外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梅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的方法研究

    食管癌是临床上一种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延长此病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放疗是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其治疗效果一直备受肯定.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的方法逐渐增多,其临床疗效也得到提高.鉴于此,本文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蔡怡;吴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肌电图检查在鉴别诊断早期帕金森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鉴别诊断早期帕金森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期该院收治的4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肌电图检查.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姿势性震颤及静止性震颤的频率.结果:检查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姿势性震颤的频率低于其发生静止性震颤的频率,研究组患者发生静止性震颤的频率低于其发生姿势性震颤的频率.研究组患者发生静止性震颤的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姿势性震颤的频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肌电图检查应用在鉴别诊断早期帕金森病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樊庆雷;张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融合抑制剂、CCR5受体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患者发病的早期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获得很好的效果,降低其死亡率.我国临床上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用药方案主要有: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蛋白酶抑制剂.现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4例宫颈机能不全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宫颈环扎术对这34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的效果.结果:在这34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手术获得成功(均在妊娠35周后产下健康的婴儿),其手术的成功率为88.24%;有4例患者的手术失败(仍发生流产),其手术的失败率为11.76%.结论:用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和胎儿的安全.

    作者:颜国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