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珊珊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对八味地黄汤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5例患者随机分为非规范化煎煮组(22例)和规范化煎煮组(23例).为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应用经非规范化煎煮方式煎煮的八味地黄汤进行治疗,为规范化煎煮组患者应用经规范化煎煮方式煎煮的八味地黄汤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规范化煎煮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占73.17%),为有效的患者有2例(占24.39%),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44%).规范化煎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22/23).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6例(占72.73%),为有效的患者有3例(占13.64%),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占13.64%).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4%(19/22).与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相比,规范化煎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规范化煎煮能够提高八味地黄汤的药效.
作者:郑德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新生一组(n=34例)和新生二组(n=33例).对新生二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一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新生一组患儿吮吸能力、意识、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新生二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显著缩短患儿吮吸能力、意识、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的时间.
作者:白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用介入手术与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内科组和介入组,每组各有71例患者.用药物疗法对内科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介入手术对介入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的改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组血管狭窄率<5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内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介入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药物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相比,用介入手术治疗该病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血管狭窄的程度,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某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PFNA组(53例患者)和DHS组(51例患者).对PFNA组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对DHS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治疗的优良率.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对其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比较其骨折处愈合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治疗的优良率均优于DH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PFNA组患者骨折处愈合的平均时间短于DHS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刚;张斌;郭利刚;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溧阳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抽选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CT检查.将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终的诊断结果,观察CT检查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前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患有结肠癌.与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为93.33%(28/30).在术后半年,这些患者均返院复查,对其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有6例患者的病情复发.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病情复发.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CT检查对这些患者进行复查的准确率为83.33%(5/6).结论:将CT检查应用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2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1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临床症状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更短、临床症状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能缩短其手术的用时,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伍保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地奥司明联合西比灵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长兴县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98例血栓性外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为A组患者使用地奥司明和温水坐浴法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使用地奥司明联合洗必灵洗剂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地奥司明联合洗必灵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的效果显著,可迅速缓解患者肛门疼痛的症状,减轻其痛苦,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作者:韩秀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医院进行血液细菌鉴定的80例败血症患者和菌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存在发热、全身性感染的情况.对这些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将这些患者使用常规药敏试验进行血液细菌鉴定的结果作为标准.观察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鉴定细菌种类的准确率、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的准确率及进行细菌鉴定所用的时间.结果: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鉴定革兰阳性菌的准确率及鉴定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鉴定上述细菌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对抗生素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中度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中度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及对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检测上述细菌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使用直接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的平均时间短于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的平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与使用常规药敏实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的效果相似.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所用的时间更短.
作者:李秀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87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7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然后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手术探查等综合性检查(以综合性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患者病情的金标准).所有检查结束后,对比用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率.结果:用X线检查诊断这87例患者所患肺部疾病的准确率为72.4%,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这87例患者所患肺部疾病的准确率为90.8%.与用X线检查相比,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这87例患者所患肺部疾病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文继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急性肠炎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诊的86例小儿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43例)和乙组(43例).为甲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为乙组患儿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甲组患儿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4.42%,乙组患儿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70%.与甲组患儿相比,乙组患儿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依从性评分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和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分均更高,其腹泻症状消失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肠炎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作者:韦芳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脑彩超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80例患儿均进行脑彩超检查和脑CT检查,然后将检查的结果与对其进行综合检查的结果相比较,总结用脑彩超检查和脑CT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效果.结果:用脑彩超检查对这80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其中,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为97.78%,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准确率为90.48%,诊断脑发育不全的准确率为85.71%.用脑CT检查对这80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78.75%.其中,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为84.44%,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准确率为71.43%,诊断脑发育不全的准确率为71.43%.用脑彩超检查对这80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用脑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脑彩超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诊断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黄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右美托咪定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120例老年患者分为A组、B组、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A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镇静,对B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进行麻醉镇静,对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麻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及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右美托咪定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用两种放疗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某医院进行辅助放疗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分为IMRT(调强放疗)组和3DCRT(三维适形放疗)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IMRT组患者进行IMRT,对3DCRT组患者进行3DCRT.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TV(计划靶区)、各种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在随访期间病情复发、癌细胞转移以及其是否死亡等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IMRT组患者的Dmax值、Dmin值、Dmean值、HI值和CI值均显著优于3D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血液系统、胃肠道和膀胱放射性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3D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病情加重而死亡的情况,且其均未发生病情复发及癌细胞转移的情况.结论:与使用3DCRT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疗的效果相比,使用IMRT对其进行辅助放疗的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其靶区受照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降低其放射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谌海波;孙黎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保守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微创手术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进行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的评分,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磊;张传东;韦继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就诊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米非一组和米非二组,每组各有70例患者.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25 mg/d)对米非二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12.5 mg/d)对米非一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同时比较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明显缩小,且米非一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均明显高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米非一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相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食管癌是临床上一种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延长此病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放疗是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其治疗效果一直备受肯定.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的方法逐渐增多,其临床疗效也得到提高.鉴于此,本文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蔡怡;吴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鉴别诊断早期帕金森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期该院收治的4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肌电图检查.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姿势性震颤及静止性震颤的频率.结果:检查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姿势性震颤的频率低于其发生静止性震颤的频率,研究组患者发生静止性震颤的频率低于其发生姿势性震颤的频率.研究组患者发生静止性震颤的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姿势性震颤的频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肌电图检查应用在鉴别诊断早期帕金森病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樊庆雷;张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术后均放置了引流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在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强化组患者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接受护理的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强化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的效果显著,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琼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其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作为血脂异常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血脂正常者作为健康组.对这两组人员均进行血清HCY检测、TC检测、HDL-C检测、LDL-C检测和TG检测,并对比其血清HCY、TC、HDL-C、LDL-C和TG的水平.结果:血脂异常组患者血清HCY、TC、LDL-C和TG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HDL-C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组患者血清HCY的水平与其TC、LDL-C和TG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493,P<0.05;r=0.405,P<0.05;r=0.387,P<0.05),与其HDL-C的水平无关(P>0.05).结论: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血清HCY的水平与其TC、LDL-C和TG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其HDL-C的水平无关.
作者:苏玉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四川省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改善的幅度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
作者:谢明成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