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勤
目的:对比用两种放疗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某医院进行辅助放疗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分为IMRT(调强放疗)组和3DCRT(三维适形放疗)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IMRT组患者进行IMRT,对3DCRT组患者进行3DCRT.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TV(计划靶区)、各种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在随访期间病情复发、癌细胞转移以及其是否死亡等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IMRT组患者的Dmax值、Dmin值、Dmean值、HI值和CI值均显著优于3D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血液系统、胃肠道和膀胱放射性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3D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病情加重而死亡的情况,且其均未发生病情复发及癌细胞转移的情况.结论:与使用3DCRT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放疗的效果相比,使用IMRT对其进行辅助放疗的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其靶区受照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降低其放射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谌海波;孙黎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腹针结合药膳治疗气血不足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大竹县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40例气血不足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腹针结合药膳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为针刺组患者使用普通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为腹针结合药膳组患者使用腹针结合药膳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针结合药膳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针结合药膳治疗气血不足型失眠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邓雪芹;王脐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溧阳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抽选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CT检查.将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终的诊断结果,观察CT检查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前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患有结肠癌.与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为93.33%(28/30).在术后半年,这些患者均返院复查,对其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有6例患者的病情复发.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病情复发.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CT检查对这些患者进行复查的准确率为83.33%(5/6).结论:将CT检查应用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AMA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AM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消化系统的症状和焦虑、抑郁的症状.
作者:陈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用一次性根管手术与多次根管手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大同市矿区和顺泰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分为一次组和多次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手术对一次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多次根管手术对多次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平均的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次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多次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次组患者,其平均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多次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一次性根管手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明显优于用多次根管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用一次性根管手术治疗该病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外剥内扎术联合中医疗法对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76例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6例患者分为外剥内扎术组和手术联合中医疗法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手术联合中医疗法组患者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的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联合中医疗法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外剥内扎术联合中医疗法对环状混合痔脱出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其肛门功能的恢复,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文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术后均放置了引流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在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强化组患者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接受护理的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强化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强化引流护理的效果显著,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琼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灵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DY组和LY组.为DY组患者使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LY组患者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治疗期间,LY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DY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治疗疼痛的安全性相比,联用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疼痛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安海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2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19例患者,乙组中有23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作者:刘会云;付雪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保守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微创手术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进行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的评分,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磊;张传东;韦继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某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PFNA组(53例患者)和DHS组(51例患者).对PFNA组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对DHS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治疗的优良率.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对其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比较其骨折处愈合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治疗的优良率均优于DH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PFNA组患者骨折处愈合的平均时间短于DHS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刚;张斌;郭利刚;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安州区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然后与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总结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准确率.结果:1)对这6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5%.其中,诊断Ⅰ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93.75%,诊断Ⅱ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92.86%,诊断Ⅲ期和Ⅳ期结肠癌的准确率均为100%.2)用CT检查诊断这60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准确率为75%.其中,诊断Ⅰ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66.67%,诊断Ⅱ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57.14%,诊断Ⅲ期结肠癌的准确率为83.33%,诊断Ⅳ期结肠癌的准确率均为100%.结论:用CT检查诊断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显著,具有诊断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法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病情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效果.方法:对在某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的孕周,对这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血清HbAlc水平的检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ROC曲线分析法分析用HbAlc检测法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效果.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在这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血清HbAlc的水平高于未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产下大于胎龄儿的患者其血清HbAlc的水平高于产下正常胎龄儿的患者,产下巨大儿的患者其血清HbAlc的水平高于产下体重正常新生儿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HbAlc的水平与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产下大于胎龄儿及巨大儿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孕周>28周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血清HbA1c的水平与其新生儿的体重呈正相关性.进行ROC曲线分析的结果显示,用血清HbA1c检测法预测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2%、82.3%.用该检测法预测患者是否会孕育大于胎龄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4%、63.0%,用该检测法预测患者是否会孕育巨大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2.5%、95.1%.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可准确地评估其病情及新生儿的体重.
作者:杨有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普外科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某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营养不良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低热量组(39例)和常规热量组(38例).常规热量组患者接受常规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低热量组患者接受低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FAI(疲劳评定量表)的评分、血清Alb(白蛋白)、TP(总蛋白)的含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b、TP的含量及FAI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低热量组患者血清Alb、TP的含量均高于常规热量组患者,其FAI的平均评分和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热量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其机体的营养状况,减轻其疲劳感.
作者:张兴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就诊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米非一组和米非二组,每组各有70例患者.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25 mg/d)对米非二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口服,12.5 mg/d)对米非一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同时比较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明显缩小,且米非一组患者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均明显高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米非一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非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相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48例左室假腱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检查结束后,在这48例患者中,共检出65条左室假腱索.其中,左心室存在1条假腱索的患者有44例,存在2条假腱索的患者有6例,存在3条假腱索的患者有3例.在检出的这65条左室假腱索中,有32条纵型左室假腱索,其起自主动脉前庭下缘的室间隔基底部或室间隔中下部,止于心尖或左室前壁;有33条横型左室假腱索,其起自室间隔,止于后乳头肌或左室后壁.这65条左室假腱索的长度为5.7~25.8 mm,平均为14.2 mm.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诊断左室假腱索的效果理想,可明确地观察到假腱索的具体位置、长度及分型.
作者:张东兵;郭敬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用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18例患者分为气压弹道碎石组和钬激光碎石组,每组各有59例患者.对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手术,对钬激光碎石组患者进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钬激光碎石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一次性碎石的成功率、排净结石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略高于钬激光碎石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效果相比,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患者一次性碎石的成功率,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全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四川省富顺县晨光医院就诊的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新型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传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对新型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新型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其对治疗的满意度也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相比,用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其对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陈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梧州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开具的7637张处方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这些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数量、类型,探讨对其进行改进的措施.结果:统计的结果显示,在这7637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有132张,所占的比例为1.73%.这132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类型包括选药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剂量错误、给药方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当、药物录入错误.结论:在梧州市中医院西药房开出的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对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对八味地黄汤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5例患者随机分为非规范化煎煮组(22例)和规范化煎煮组(23例).为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应用经非规范化煎煮方式煎煮的八味地黄汤进行治疗,为规范化煎煮组患者应用经规范化煎煮方式煎煮的八味地黄汤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规范化煎煮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占73.17%),为有效的患者有2例(占24.39%),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44%).规范化煎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22/23).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6例(占72.73%),为有效的患者有3例(占13.64%),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占13.64%).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4%(19/22).与非规范化煎煮组患者相比,规范化煎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规范化煎煮能够提高八味地黄汤的药效.
作者:郑德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