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效果评价与分析

黄春萍;巫玲;刘艳芳

关键词:血站, 消毒效果, 监测
摘要:目的 了解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规范消毒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连续5年对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采样监测样品2 936份,消毒监测效果平均合格率为99.05%.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98.42%、98.60%、98.58%、99.66%和99.83%,呈递增趋势.不同监测对象中,物体表面、献血者手臂、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指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消毒质量合格率超过99%;紫外线灯和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分别为97.02%和94.49%.结论 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质量总体良好,消耗性的消毒工具和药品仍需持续做好质量监督管理.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环境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消毒及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外环境中甲型H7 N9流感病毒的消毒措施及效果评估,为甲型H7 N9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法,对杭州市富阳区2014年的203份活禽流通外环境标本进行H7N9病毒核酸检测;按初步消毒、彻底清洁、终末消毒的步骤进行暴露点消毒处理,以消毒前后自然菌杀灭率≥90.0%为主要评判依据进行清洁效果评价;以大肠菌群和H7N9病毒核酸检测为辅助评判依据.结果 203份外环境标本甲型H7N9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0.0%,其中阳性病例相关家禽圈养点阳性率高,为61.1%,城乡活禽市场阳性率次之,为51.9%;首次终末消毒后用自然菌杀灭合格率评价消毒效果,禽舍地面合格率未达到90.0%,禽笼具合格率未达100.0%.增强2个点位终末消毒、改进处置方式后结合清洁效果评价和大肠菌群杀灭率进行评估,证实消毒措施调整有效,消毒效果评价合格.结论 甲型H7N9流感的外环境消毒应采用初步消毒、彻底清洁、终末消毒的处理步骤;消毒效果评价以消毒前后自然菌的杀灭率≥90.0%为主要评判依据,结合清洁效果评价、大肠菌群杀灭率和H7N9病毒核酸阴转率为辅助评判依据的综合评定法科学且实用.

    作者:岑斌;钱小平;盛金芳;丁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汽化过氧化氢对医院老年病房环境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汽化过氧化氢对病房终末消毒的效果,为临床实际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使用某品牌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沈阳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终末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8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以10 ml/m3用量,启动该消毒装置运行40 min.在消毒前后从该医院老年病房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标本121份,以物体表面上检出自然菌菌数≤10 cfu/cm2为合格,平均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1%.消毒后不合格的标本主要来自卫生间的墙面、地面、扶手和水龙头等.结论 该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老年病房物体表面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作者:于力娜;段利平;郑东春;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酸性硫酸钙杀菌性能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效果与稳定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酸性硫酸钙为一种强酸性溶液,400倍稀释液的pH值仍<1.0.以100倍稀释液作用4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杀菌效果.经室温自然存放24个月后其杀菌性能稳定.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对载体表面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稳定性好.

    作者:王劲;于礼;刘国栋;肖潇;佟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种过氧乙酸的消毒性能观察

    目的 观察某过氧乙酸消毒性能,为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含量测试、定量杀菌试验、空气消毒模拟试验、现场试验和毒性试验,对该消毒液的稳定性、消毒效果、毒性进行判定.结果 该消毒液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16.03%,置37℃温箱储存90 d,有效成分含量下降2.18%.含100 mg/L过氧乙酸稀释液作用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该浓度下作用10 min,对木质桌面和织物上自然菌消除对数值均大于1.00;1 000 mg/L过氧乙酸作用3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该浓度按10 ml/m3用量喷雾消毒后30 min,对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大于99.90%、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大于90.0%.该过氧乙酸属于低毒类,其高应用浓度5倍溶液(2.5%)属实际无毒类;小鼠急性吸入LC50 2 h大于10 000 mg/(kg·bw);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论 该过氧乙酸性能稳定,对细菌、真菌和细菌芽孢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常用浓度属实际无毒,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尹进;陈贵秋;朱应凯;易亮;高琼;宋江南;李世康;刘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同时与目测法作比较.结果 按照本研究清洗程序清洗后的240件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检测合格率98.8%,放大镜观察法检测合格率82.1%;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洗方法、不同存放时间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所测定的RLU对数值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TP荧光法检测值(RLU)的对数值与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呈正线性相关(P<0.001),回归模型显著(F =22.38,P<0.001),但校正R2为0.20,拟合优度一般.结论 该医院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及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较高,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可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ATP荧光检测法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法差异较大.

    作者:何学军;蒋国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变迁

    目的 研究N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变迁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NICU住院患者连续6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NICU患者连续6年共送检病原学标本10 971份,分离出病原菌1 876株,阳性率17.10%.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86%,革兰阳性菌占26.44%,真菌占5.70%.连续6年中,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呈现下降趋势,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则出现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优势菌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葡萄球菌和B族链球菌.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保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N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离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王清清;苏卫东;张微微;薛慧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态度调查与分析

    手卫生(Hand Hygiene)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经济、便捷且有效的措施之一[1,2].实习护生院内感染知识相对不足,进入临床后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3].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不规范洗手现象普遍存在[4],平均洗手率仅为16.36%.为加强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培训,对其知识薄弱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指导,本研究通过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3名实习护生的相关知识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蔡春连;王燕;熊丽娜;金燕飞;金昌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用于内镜消毒的两种消毒剂腐蚀性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的腐蚀性,为内镜消毒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称重法和目测法,观察一种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片的腐蚀性,并用过氧乙酸作平行比较.结果 该络合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液对手柄连接部、按钮、导光缆密封圈、弯曲橡皮、导光缆插入部、手柄、塑料管和插入管外套的失重值无明显差别.有效氯4 000 mg/L的该络合氯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和铜为基本无腐蚀性,对铝具轻度腐蚀性;含量为2 643 mg/L某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对铝、铜分别具轻度和重度腐蚀性.结论 该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四种金属片腐蚀性均比较低,其对金属的腐蚀性明显低于过氧乙酸消毒剂.

    作者:朱亭亭;梁辰;李炎;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本溪市10家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灭菌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本溪市医疗机构内镜使用管理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问卷、现场答题和抽样监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各内镜室有独立的清洗消毒区域,管理制度健全,活检钳和内镜数量能满足日常诊疗需求.调查85名内镜室医护人员均未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抽查软式内镜监测30份,合格22份,合格率73.33%,消毒用戊二醛浓度采样监测10份,合格9份,合格率90.00%.结论 胃肠镜等消毒内镜洗消不合格现象居多,存在院内感染隐患.各医疗机构应重视胃镜、肠镜清洗消毒质量,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消毒剂浓度监测,防控交叉感染.

    作者:付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用超声诊疗过程中的卫生现况及消毒进展

    医用超声诊疗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易操作、低成本、无电离、无创或低创伤的诊疗手段.超声诊疗设备的核心部件是超声探头,通过中介媒质超声耦合剂充填使超声探头与人体形成一个完整密封的声波穿透系统,从而完成疾病诊断.操作过程中,超声探头和耦合剂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粘膜,在急诊或放射等诊疗中甚至可接触患者的开放性伤口、溃疡、导流管以及一些维持生命体征的设备,易造成交叉感染.国外诸多文献及相关报道指出“随着超声在医学诊断中应用的增加,超声探头和耦合剂都可存在院内感染传播风险[1,2]”.

    作者:刘希茹;张流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使用时间对一次性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其表面污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手套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染料渗透实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佩戴不同时间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及其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新启用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持续佩戴90 min之后,即出现染料渗透和破损现象,且随时间延长手套的破损数量明显升高,右手拇指及食指处为主要破损部位.手套表面细菌污染情况及手套通透性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反复使用或延长其使用时间将增加手套的通透性及破损率,职业防护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作者:王燕;杨菊兰;蔡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妇科人工流产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清洗妇科人流手术器械的效果,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将使用后隔夜的妇科人流手术器械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多酶清洗液浸泡加超声、碱性清洗液浸泡加超声3种预处理方法,采用目测加放大镜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 3组清洗合格率目测加放大镜依次为82.33%、95.22%和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84,P<0.005);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为依次为77.67%、87.44%和9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73,P<0.005).结论 隔夜的妇科人流手术器械采用碱性清洗液浸泡加超声进行预处理,可以预先有效降低器械表面的生物负荷,弥补机洗的不足,清洗效果良好.

    作者:江国芳;何东平;保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集束化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ICU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前后MDR-AB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应用产生了明显效果.MDR-AB感染患者占医院感染数由13.64%下降到8.64%;送检病原学标本中MDR-AB株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防控效果可靠.

    作者:张欢欢;杨玉金;郑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2-2015年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不同级别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共采集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餐具、消毒液、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样品共5 663份,合格4 504份,合格率为79.53%.2012-2015年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78.17%、75.25%和80.83%和85.20%,4年合格率稳中有升.市级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80.71%,县级合格率为80.45%.乡镇级合格率为78.58%.不同项目合格率均有波动,各类监测项目4年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36,P<0.05).结论 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有明显提高,不同级别托幼机构间无明显差异,紫外线灯和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建议加强消毒知识培训、监督、检查及现场指导,不断提高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朱子福;倪朝荣;凌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上海市消毒人员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调查上海市消毒人员培训前后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知识的认知差异,为开展消毒专业人员培训提供经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认知问卷,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参训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236名消毒人员培训后问卷正确率为88.80%,较培训前的73.51%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源地消毒规范要求、疫源地消毒技术方法、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及使用3个方面的知晓率提升为显著,正确率分别由74.33%、61.10%、87.61%提升至92.62%、77.20%、96.61%;培训后的知晓率低的是消毒技术方法,为77.20%.结论 对消毒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能显著提升消毒人员的专业认知水平,疫源地消毒技术方法的培训应成为今后培训的重点,可采用联合演练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作者:季晓帆;朱仁义;江宁;吴毅凌;范俊华;田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内抗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稀释法对山楂果核挥发油细胞毒试验的安全浓度进行检测;建立小鼠体内感染模型,对该挥发油的50%有效抗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4%(挥发油/100 ml)即浓度为80 μg/ml及以下浓度的挥发油在观察期限内未出现细胞毒性反应;山楂果核挥发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败血症有保护作用,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15.4 μg/ml、31.9 μg/ml和35.1 μg/ml.结论 山楂果核提取物对试验菌株引起的体内感染均有较好的保护性,可以作为抗菌剂的参考组分.

    作者:郑智;蒋盈盈;林芳;季华;范兴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186例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107例,阳性率为57.5%.共分离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5株,占8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12.3%和4.4%.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的病原菌普遍耐药,分离率居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6.1%,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保持高敏感性.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控.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微酸性电解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持续消毒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持续消毒效果.方法 有效氯为10 ~ 15 mg/L微酸性电解水持续为5台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每天早8点开诊前和下午诊疗结束后,分别采集漱口水、洁牙机和三用枪出水口水样,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本次研究共采集水样300份,漱口水、洁牙机和三用枪水各100份.消毒前(0 d)漱口水、洁牙机水和三用枪水的平均菌落总数依次为982 cfu/ml、3.53×104 cfu/ml和7.99×103cfu/ml;消毒第8d,该3部位的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106 cfu/ml、641 cfu/ml和2.41 x 105 cfu/ml;消毒第30 d,监测部位水样菌落总数下降明显,分别为0 cfu/ml、33 cfu/ml和7.56×104 cfu/ml.结论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中存在微生物污染,使用微酸性电解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消毒效果明显,特别是漱口水,但持续消毒效果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辛鹏举;黄凝;孙惠惠;王佳奇;苏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3-2015年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现状.方法 整理分析2013-2015年43家医疗机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等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结果 连续3年共监测采集样本2 825份,总体合格率为84.57%,各年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8.61%、86.18%和89.15%,呈逐年提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高,为100%;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分别为83.21%和81.07%.结论 佳木斯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体上呈逐年提高趋势,消毒与灭菌质量明显好转,医护人员手卫生和物体表面消毒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

    作者:滕世荣;刘凤明;周丽娇;李明明;包名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效果

    目的 总结儿童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评价针对性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儿童CPAP呼吸机管路的登记数据,分析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储存发放4个集中管理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相关措施的效果.结果 统计期内问题管路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合格率由2010年的65.99%提升至2015年的9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0-2013年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013-2015年问题管路明显减少并稳定在一定数量,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收环节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清洗消毒环节做好预处理及规范装载;检查包装环节做好规范卸载及二次干燥,做好储存发放环节的管理,可以减少问题管路的产生.

    作者:张以梅;王旭梅;曹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