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酸性硫酸钙杀菌性能试验研究

王劲;于礼;刘国栋;肖潇;佟颖

关键词:酸性硫酸钙, 杀菌效果, 稳定性
摘要: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效果与稳定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酸性硫酸钙为一种强酸性溶液,400倍稀释液的pH值仍<1.0.以100倍稀释液作用4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杀菌效果.经室温自然存放24个月后其杀菌性能稳定.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对载体表面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稳定性好.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186例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107例,阳性率为57.5%.共分离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5株,占8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12.3%和4.4%.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的病原菌普遍耐药,分离率居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6.1%,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保持高敏感性.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控.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3-2015年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现状.方法 整理分析2013-2015年43家医疗机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等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结果 连续3年共监测采集样本2 825份,总体合格率为84.57%,各年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8.61%、86.18%和89.15%,呈逐年提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高,为100%;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分别为83.21%和81.07%.结论 佳木斯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体上呈逐年提高趋势,消毒与灭菌质量明显好转,医护人员手卫生和物体表面消毒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

    作者:滕世荣;刘凤明;周丽娇;李明明;包名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使用时间对一次性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其表面污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手套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染料渗透实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佩戴不同时间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及其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新启用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持续佩戴90 min之后,即出现染料渗透和破损现象,且随时间延长手套的破损数量明显升高,右手拇指及食指处为主要破损部位.手套表面细菌污染情况及手套通透性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反复使用或延长其使用时间将增加手套的通透性及破损率,职业防护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作者:王燕;杨菊兰;蔡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酸性硫酸钙杀菌性能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效果与稳定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酸性硫酸钙为一种强酸性溶液,400倍稀释液的pH值仍<1.0.以100倍稀释液作用4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杀菌效果.经室温自然存放24个月后其杀菌性能稳定.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对载体表面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稳定性好.

    作者:王劲;于礼;刘国栋;肖潇;佟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细菌污染状况,为口腔诊疗用水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地区53家医疗机构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样进行检测与分析;对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旧管道和置换一周后新管进行管腔内物质活菌计数和条件致病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瓶装水污染情况较自来水严重;手机水污染情况较三用枪水严重;三级医疗机构污染情况严重;旧管和使用一周后新管内物质活菌计数均超过103cfu/ml,检出2种致病菌,5种条件致病菌.结论 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普遍受到微生物严重污染,应加强口腔诊疗用水水质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王一梅;许慧琼;朱军生;王斌;刘小丽;龚林;梁建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2-2015年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不同级别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共采集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餐具、消毒液、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样品共5 663份,合格4 504份,合格率为79.53%.2012-2015年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78.17%、75.25%和80.83%和85.20%,4年合格率稳中有升.市级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80.71%,县级合格率为80.45%.乡镇级合格率为78.58%.不同项目合格率均有波动,各类监测项目4年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36,P<0.05).结论 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有明显提高,不同级别托幼机构间无明显差异,紫外线灯和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建议加强消毒知识培训、监督、检查及现场指导,不断提高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朱子福;倪朝荣;凌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同时与目测法作比较.结果 按照本研究清洗程序清洗后的240件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检测合格率98.8%,放大镜观察法检测合格率82.1%;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洗方法、不同存放时间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所测定的RLU对数值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TP荧光法检测值(RLU)的对数值与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呈正线性相关(P<0.001),回归模型显著(F =22.38,P<0.001),但校正R2为0.20,拟合优度一般.结论 该医院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及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较高,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可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ATP荧光检测法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法差异较大.

    作者:何学军;蒋国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武汉市某医院2013-2015年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提出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整改措施.方法 依托国家疾控中心和湖北省《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项目实施,对武汉市某医院临床科室开展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2013-2015年共采样657份,合格559份,总合格率85.1%;3年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6.8%、78.1%和86.80%.其中消毒内镜、蒸汽灭菌器、污水、治疗用水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物体表面合格率低为72.6%;空气细菌沉降率、外科手、卫生手合格率分别为92.5%、92.7%和80.3%.结论 该医院消毒质量3年平均合格率逐步提高,重点科室非常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手消毒剂的耐药和器械清洗质量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谈宜斌;金学兰;李源;宋世会;田佳;彭明军;张天宝;黄小波;曾其莉;张静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集束化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ICU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前后MDR-AB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应用产生了明显效果.MDR-AB感染患者占医院感染数由13.64%下降到8.64%;送检病原学标本中MDR-AB株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防控效果可靠.

    作者:张欢欢;杨玉金;郑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用于内镜消毒的两种消毒剂腐蚀性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的腐蚀性,为内镜消毒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称重法和目测法,观察一种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片的腐蚀性,并用过氧乙酸作平行比较.结果 该络合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液对手柄连接部、按钮、导光缆密封圈、弯曲橡皮、导光缆插入部、手柄、塑料管和插入管外套的失重值无明显差别.有效氯4 000 mg/L的该络合氯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和铜为基本无腐蚀性,对铝具轻度腐蚀性;含量为2 643 mg/L某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对铝、铜分别具轻度和重度腐蚀性.结论 该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四种金属片腐蚀性均比较低,其对金属的腐蚀性明显低于过氧乙酸消毒剂.

    作者:朱亭亭;梁辰;李炎;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种过氧乙酸的消毒性能观察

    目的 观察某过氧乙酸消毒性能,为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含量测试、定量杀菌试验、空气消毒模拟试验、现场试验和毒性试验,对该消毒液的稳定性、消毒效果、毒性进行判定.结果 该消毒液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16.03%,置37℃温箱储存90 d,有效成分含量下降2.18%.含100 mg/L过氧乙酸稀释液作用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该浓度下作用10 min,对木质桌面和织物上自然菌消除对数值均大于1.00;1 000 mg/L过氧乙酸作用3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该浓度按10 ml/m3用量喷雾消毒后30 min,对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大于99.90%、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大于90.0%.该过氧乙酸属于低毒类,其高应用浓度5倍溶液(2.5%)属实际无毒类;小鼠急性吸入LC50 2 h大于10 000 mg/(kg·bw);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论 该过氧乙酸性能稳定,对细菌、真菌和细菌芽孢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常用浓度属实际无毒,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尹进;陈贵秋;朱应凯;易亮;高琼;宋江南;李世康;刘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消毒剂对C57BL/6小鼠皮肤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两种消毒剂对C57BL/6小鼠皮肤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模型,采用生化分析和PCR测定方法,对酸性氧化电位水(EOW)和过氧化氢对小鼠皮肤氧化损伤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组织学HE染色观察发现,浓度为3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作用1周后,小鼠背部皮肤增厚,其程度明显较EOW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过氧化氢作用后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EOW组和生理盐水组,但过氧化氢组小鼠皮肤丙二醛(MDA)含量则高于EOW组和生理盐水组.结论 EOW连续作用1周对小鼠背部皮肤未产生明显氧化损伤作用,而30 g/L过氧化氢则使小鼠皮肤增厚且皮肤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

    作者:赵凯丽;李武平;张晓娜;丁敬美;庄玉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汽化过氧化氢对医院老年病房环境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汽化过氧化氢对病房终末消毒的效果,为临床实际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使用某品牌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沈阳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终末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8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以10 ml/m3用量,启动该消毒装置运行40 min.在消毒前后从该医院老年病房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标本121份,以物体表面上检出自然菌菌数≤10 cfu/cm2为合格,平均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1%.消毒后不合格的标本主要来自卫生间的墙面、地面、扶手和水龙头等.结论 该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老年病房物体表面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作者:于力娜;段利平;郑东春;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过氧乙酸消毒方法对集装箱消毒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过氧乙酸消毒方法对集装箱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过氧乙酸加压雾化消毒法及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对集装箱内的物品消毒,对比集装箱内3个部位物品表面消毒前后的自然菌数,计算杀灭率.结果 两种方法消毒后菌落数都明显降低,其中过氧乙酸加压雾化法杀灭率为95.6%,过氧乙酸熏蒸法杀灭率为9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73,P <0.01).结论 两种消毒方法杀灭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达到检疫处理要求,但加压雾化消毒法杀灭率更高,且具有不开柜消毒的优点,能提高工作效率及通关速度.

    作者:兰湛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效果

    目的 总结儿童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评价针对性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儿童CPAP呼吸机管路的登记数据,分析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储存发放4个集中管理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相关措施的效果.结果 统计期内问题管路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合格率由2010年的65.99%提升至2015年的9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0-2013年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013-2015年问题管路明显减少并稳定在一定数量,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收环节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清洗消毒环节做好预处理及规范装载;检查包装环节做好规范卸载及二次干燥,做好储存发放环节的管理,可以减少问题管路的产生.

    作者:张以梅;王旭梅;曹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妇科人工流产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清洗妇科人流手术器械的效果,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将使用后隔夜的妇科人流手术器械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多酶清洗液浸泡加超声、碱性清洗液浸泡加超声3种预处理方法,采用目测加放大镜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 3组清洗合格率目测加放大镜依次为82.33%、95.22%和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84,P<0.005);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为依次为77.67%、87.44%和9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73,P<0.005).结论 隔夜的妇科人流手术器械采用碱性清洗液浸泡加超声进行预处理,可以预先有效降低器械表面的生物负荷,弥补机洗的不足,清洗效果良好.

    作者:江国芳;何东平;保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用超声诊疗过程中的卫生现况及消毒进展

    医用超声诊疗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易操作、低成本、无电离、无创或低创伤的诊疗手段.超声诊疗设备的核心部件是超声探头,通过中介媒质超声耦合剂充填使超声探头与人体形成一个完整密封的声波穿透系统,从而完成疾病诊断.操作过程中,超声探头和耦合剂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粘膜,在急诊或放射等诊疗中甚至可接触患者的开放性伤口、溃疡、导流管以及一些维持生命体征的设备,易造成交叉感染.国外诸多文献及相关报道指出“随着超声在医学诊断中应用的增加,超声探头和耦合剂都可存在院内感染传播风险[1,2]”.

    作者:刘希茹;张流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态度调查与分析

    手卫生(Hand Hygiene)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经济、便捷且有效的措施之一[1,2].实习护生院内感染知识相对不足,进入临床后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3].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不规范洗手现象普遍存在[4],平均洗手率仅为16.36%.为加强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培训,对其知识薄弱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指导,本研究通过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3名实习护生的相关知识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蔡春连;王燕;熊丽娜;金燕飞;金昌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患者输尿管支架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并发医院尿路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妇科肿瘤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174例患者中出现尿路感染127例(72.9%),共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5株(31.3%),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1.8%),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57.5% ~70.3%);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高为5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氯洁霉素耐药率较高(61.9% ~ 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氯洁霉素耐药率较高(50% ~75%).结论 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妇科肿瘤患者尿路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加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监测,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提高医院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吕晓娟;俞华;陈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本溪市10家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灭菌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本溪市医疗机构内镜使用管理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问卷、现场答题和抽样监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各内镜室有独立的清洗消毒区域,管理制度健全,活检钳和内镜数量能满足日常诊疗需求.调查85名内镜室医护人员均未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抽查软式内镜监测30份,合格22份,合格率73.33%,消毒用戊二醛浓度采样监测10份,合格9份,合格率90.00%.结论 胃肠镜等消毒内镜洗消不合格现象居多,存在院内感染隐患.各医疗机构应重视胃镜、肠镜清洗消毒质量,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消毒剂浓度监测,防控交叉感染.

    作者:付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