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武汉市某医院2013-2015年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谈宜斌;金学兰;李源;宋世会;田佳;彭明军;张天宝;黄小波;曾其莉;张静玲

关键词:医院消毒, 灭菌质量, 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提出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整改措施.方法 依托国家疾控中心和湖北省《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项目实施,对武汉市某医院临床科室开展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2013-2015年共采样657份,合格559份,总合格率85.1%;3年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6.8%、78.1%和86.80%.其中消毒内镜、蒸汽灭菌器、污水、治疗用水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物体表面合格率低为72.6%;空气细菌沉降率、外科手、卫生手合格率分别为92.5%、92.7%和80.3%.结论 该医院消毒质量3年平均合格率逐步提高,重点科室非常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手消毒剂的耐药和器械清洗质量应予以高度重视.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3-2015年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现状.方法 整理分析2013-2015年43家医疗机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等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结果 连续3年共监测采集样本2 825份,总体合格率为84.57%,各年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8.61%、86.18%和89.15%,呈逐年提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高,为100%;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分别为83.21%和81.07%.结论 佳木斯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体上呈逐年提高趋势,消毒与灭菌质量明显好转,医护人员手卫生和物体表面消毒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

    作者:滕世荣;刘凤明;周丽娇;李明明;包名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用于内镜消毒的两种消毒剂腐蚀性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的腐蚀性,为内镜消毒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称重法和目测法,观察一种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片的腐蚀性,并用过氧乙酸作平行比较.结果 该络合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液对手柄连接部、按钮、导光缆密封圈、弯曲橡皮、导光缆插入部、手柄、塑料管和插入管外套的失重值无明显差别.有效氯4 000 mg/L的该络合氯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和铜为基本无腐蚀性,对铝具轻度腐蚀性;含量为2 643 mg/L某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对铝、铜分别具轻度和重度腐蚀性.结论 该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四种金属片腐蚀性均比较低,其对金属的腐蚀性明显低于过氧乙酸消毒剂.

    作者:朱亭亭;梁辰;李炎;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消毒外固定支架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外固定支架纱布包裹消毒法和常规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胫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后二期行无菌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0例外固定支架采用纱布包裹消毒法,90例采用常规消毒法,比较2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发生感染和无菌性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获12 ~ 26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纱布包裹消毒法组表浅感染1例,常规消毒法组表浅感染7例、深部感染5例,2组的表浅感染、深部感染和总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纱布包裹消毒法克服常规消毒法对外固定支架较难彻底消毒的缺陷,能够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辉;许亚军;包岳丰;殷渠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同时与目测法作比较.结果 按照本研究清洗程序清洗后的240件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检测合格率98.8%,放大镜观察法检测合格率82.1%;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洗方法、不同存放时间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所测定的RLU对数值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TP荧光法检测值(RLU)的对数值与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呈正线性相关(P<0.001),回归模型显著(F =22.38,P<0.001),但校正R2为0.20,拟合优度一般.结论 该医院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及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较高,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可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ATP荧光检测法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法差异较大.

    作者:何学军;蒋国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升高原因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升高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并解决某医院住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异常增高原因.结果 2014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51%,明显高于2013年的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8,P<0.01);干预后2015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22%.调查发现一次性使用换药包灭菌方法与碘伏包装材料使用不当,是造成感染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标性监测是及时发现感染隐患的有效措施,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一次性灭菌物品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管.

    作者:吴荣华;孙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32℃灭菌法在疫苗生产中的灭菌效果验证

    目的 评价132 ℃压力蒸汽灭菌法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灭菌效果验证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对132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效果进行验证并作出评价.结果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经B-D试验确认灭菌器性能合格后,在装入疫苗生产中常用的培养瓶、橡胶栓、翻帽栓、硅胶管、取样玻璃吸管等物品达到满载,设定灭菌温度132 ℃,作用8 min灭菌程序.经热穿透试验、微生物挑战试验以及灭菌后物品的无菌试验等验证方法,灭菌效果全部符合灭菌保证水平和现行GMP的要求.结论 经灭菌效果验证,132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器材灭菌完全达到规范的要求.

    作者:王舰兵;李铎;徐康;纪权;李越;刘延威;卢成森;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种过氧乙酸的消毒性能观察

    目的 观察某过氧乙酸消毒性能,为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含量测试、定量杀菌试验、空气消毒模拟试验、现场试验和毒性试验,对该消毒液的稳定性、消毒效果、毒性进行判定.结果 该消毒液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16.03%,置37℃温箱储存90 d,有效成分含量下降2.18%.含100 mg/L过氧乙酸稀释液作用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该浓度下作用10 min,对木质桌面和织物上自然菌消除对数值均大于1.00;1 000 mg/L过氧乙酸作用3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该浓度按10 ml/m3用量喷雾消毒后30 min,对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大于99.90%、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大于90.0%.该过氧乙酸属于低毒类,其高应用浓度5倍溶液(2.5%)属实际无毒类;小鼠急性吸入LC50 2 h大于10 000 mg/(kg·bw);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论 该过氧乙酸性能稳定,对细菌、真菌和细菌芽孢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常用浓度属实际无毒,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尹进;陈贵秋;朱应凯;易亮;高琼;宋江南;李世康;刘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使用时间对一次性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其表面污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手套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染料渗透实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佩戴不同时间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及其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新启用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持续佩戴90 min之后,即出现染料渗透和破损现象,且随时间延长手套的破损数量明显升高,右手拇指及食指处为主要破损部位.手套表面细菌污染情况及手套通透性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反复使用或延长其使用时间将增加手套的通透性及破损率,职业防护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作者:王燕;杨菊兰;蔡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上海市消毒人员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调查上海市消毒人员培训前后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知识的认知差异,为开展消毒专业人员培训提供经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认知问卷,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参训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236名消毒人员培训后问卷正确率为88.80%,较培训前的73.51%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源地消毒规范要求、疫源地消毒技术方法、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及使用3个方面的知晓率提升为显著,正确率分别由74.33%、61.10%、87.61%提升至92.62%、77.20%、96.61%;培训后的知晓率低的是消毒技术方法,为77.20%.结论 对消毒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能显著提升消毒人员的专业认知水平,疫源地消毒技术方法的培训应成为今后培训的重点,可采用联合演练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作者:季晓帆;朱仁义;江宁;吴毅凌;范俊华;田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3-2015年张家港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理发美容店、宾馆、浴室及足浴店、娱乐场所、酒店的公共用品为检测对象,根据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及GB/T1820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对张家港市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共检测公共场所645家,总合格率为65.58%,其中理发美容店、宾馆、浴室及足浴店、娱乐场所、酒店合格率分别为54.55%、95.27%、53.19%、73.33%和84.00%,不同公共场所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8,P<0.05).结论 张家港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存在安全隐患,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和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作者:施爱萍;钱惠芬;徐兰;樊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汽化过氧化氢对医院老年病房环境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汽化过氧化氢对病房终末消毒的效果,为临床实际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使用某品牌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沈阳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终末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8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以10 ml/m3用量,启动该消毒装置运行40 min.在消毒前后从该医院老年病房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标本121份,以物体表面上检出自然菌菌数≤10 cfu/cm2为合格,平均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1%.消毒后不合格的标本主要来自卫生间的墙面、地面、扶手和水龙头等.结论 该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老年病房物体表面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作者:于力娜;段利平;郑东春;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效果

    目的 总结儿童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评价针对性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儿童CPAP呼吸机管路的登记数据,分析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储存发放4个集中管理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相关措施的效果.结果 统计期内问题管路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合格率由2010年的65.99%提升至2015年的9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0-2013年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013-2015年问题管路明显减少并稳定在一定数量,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收环节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清洗消毒环节做好预处理及规范装载;检查包装环节做好规范卸载及二次干燥,做好储存发放环节的管理,可以减少问题管路的产生.

    作者:张以梅;王旭梅;曹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妇科人工流产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清洗妇科人流手术器械的效果,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将使用后隔夜的妇科人流手术器械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多酶清洗液浸泡加超声、碱性清洗液浸泡加超声3种预处理方法,采用目测加放大镜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 3组清洗合格率目测加放大镜依次为82.33%、95.22%和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84,P<0.005);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为依次为77.67%、87.44%和9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73,P<0.005).结论 隔夜的妇科人流手术器械采用碱性清洗液浸泡加超声进行预处理,可以预先有效降低器械表面的生物负荷,弥补机洗的不足,清洗效果良好.

    作者:江国芳;何东平;保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本溪市10家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灭菌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本溪市医疗机构内镜使用管理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问卷、现场答题和抽样监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各内镜室有独立的清洗消毒区域,管理制度健全,活检钳和内镜数量能满足日常诊疗需求.调查85名内镜室医护人员均未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抽查软式内镜监测30份,合格22份,合格率73.33%,消毒用戊二醛浓度采样监测10份,合格9份,合格率90.00%.结论 胃肠镜等消毒内镜洗消不合格现象居多,存在院内感染隐患.各医疗机构应重视胃镜、肠镜清洗消毒质量,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消毒剂浓度监测,防控交叉感染.

    作者:付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变迁

    目的 研究N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变迁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NICU住院患者连续6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NICU患者连续6年共送检病原学标本10 971份,分离出病原菌1 876株,阳性率17.10%.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86%,革兰阳性菌占26.44%,真菌占5.70%.连续6年中,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呈现下降趋势,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则出现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优势菌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葡萄球菌和B族链球菌.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保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N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离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王清清;苏卫东;张微微;薛慧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集束化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ICU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前后MDR-AB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应用产生了明显效果.MDR-AB感染患者占医院感染数由13.64%下降到8.64%;送检病原学标本中MDR-AB株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防控效果可靠.

    作者:张欢欢;杨玉金;郑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县级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运行模式探索

    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现将崇州市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做法介绍如下.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崇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成立于2013年7月31日,挂靠崇州市人民医院,日常工作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1].质控中心设主任1名、执行主任1名、省市级顾问3名,副高职称专家14名.2 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由市卫计局组织,市卫生执法大队和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共同采取问卷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26家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民营医院和10家口腔诊所进行了调查.抽样调查了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学校医务室70家.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无相关规章制度、工作人员未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环境卫生差、使用私人住房作为医疗场所、缺乏无菌意识、医疗用品管理混乱、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和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

    作者:李炼;常洪美;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细菌污染状况,为口腔诊疗用水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地区53家医疗机构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样进行检测与分析;对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旧管道和置换一周后新管进行管腔内物质活菌计数和条件致病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瓶装水污染情况较自来水严重;手机水污染情况较三用枪水严重;三级医疗机构污染情况严重;旧管和使用一周后新管内物质活菌计数均超过103cfu/ml,检出2种致病菌,5种条件致病菌.结论 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系统普遍受到微生物严重污染,应加强口腔诊疗用水水质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王一梅;许慧琼;朱军生;王斌;刘小丽;龚林;梁建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酸性硫酸钙杀菌性能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效果与稳定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酸性硫酸钙为一种强酸性溶液,400倍稀释液的pH值仍<1.0.以100倍稀释液作用4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杀菌效果.经室温自然存放24个月后其杀菌性能稳定.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对载体表面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稳定性好.

    作者:王劲;于礼;刘国栋;肖潇;佟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186例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107例,阳性率为57.5%.共分离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5株,占8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12.3%和4.4%.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的病原菌普遍耐药,分离率居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6.1%,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保持高敏感性.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控.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