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郑智;蒋盈盈;林芳;季华;范兴丽

关键词:山楂果核, 挥发油, 体内抗菌
摘要:目的 观察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内抗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稀释法对山楂果核挥发油细胞毒试验的安全浓度进行检测;建立小鼠体内感染模型,对该挥发油的50%有效抗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4%(挥发油/100 ml)即浓度为80 μg/ml及以下浓度的挥发油在观察期限内未出现细胞毒性反应;山楂果核挥发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败血症有保护作用,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15.4 μg/ml、31.9 μg/ml和35.1 μg/ml.结论 山楂果核提取物对试验菌株引起的体内感染均有较好的保护性,可以作为抗菌剂的参考组分.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化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ICU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前后MDR-AB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应用产生了明显效果.MDR-AB感染患者占医院感染数由13.64%下降到8.64%;送检病原学标本中MDR-AB株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防控效果可靠.

    作者:张欢欢;杨玉金;郑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患者输尿管支架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并发医院尿路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妇科肿瘤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174例患者中出现尿路感染127例(72.9%),共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5株(31.3%),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1.8%),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57.5% ~70.3%);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高为5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氯洁霉素耐药率较高(61.9% ~ 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氯洁霉素耐药率较高(50% ~75%).结论 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妇科肿瘤患者尿路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加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监测,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提高医院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吕晓娟;俞华;陈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某市医疗机构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某市医疗机构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现状,为预防通过B超探头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方法 对某市医疗机构4个不同B超检查项目所使用的探头进行微生物检测,比较结果.结果 共采集样品375份,不合格率为52%,不同项目使用的B超探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14,P<0.01).出现不合格样品的医院占被检医院的68.57%,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P>0.05).结论 某市医疗机构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应从多方面着手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肖姗;罗美华;欧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效果

    目的 总结儿童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评价针对性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儿童CPAP呼吸机管路的登记数据,分析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储存发放4个集中管理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相关措施的效果.结果 统计期内问题管路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合格率由2010年的65.99%提升至2015年的9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0-2013年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013-2015年问题管路明显减少并稳定在一定数量,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收环节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清洗消毒环节做好预处理及规范装载;检查包装环节做好规范卸载及二次干燥,做好储存发放环节的管理,可以减少问题管路的产生.

    作者:张以梅;王旭梅;曹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天津海河流域水中细菌抗消毒剂基因检测与大肠杆菌对苯扎溴铵抗性研究

    目的 了解天津海河流域水体中细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与大肠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抗性水平,为季铵盐类消毒剂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肉汤稀释法,对海河流域水样进行抗消毒剂基因检测与大肠杆菌对季铵盐类抗性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从海河流域8处水样中,均检出qacE、qacE△1和qacG基因,其中6处水样检出ydgE和ydgF基因,4处水样检出sugE(p)和emrE基因,所有水样中均未检出qacA/B基因.苯扎溴铵对海河水中细菌的MIC值和MBC值均≥90 mg/L,高于大肠杆菌标准株的60 mg/L.结论 天津海河流域存在抗苯扎溴铵的细菌,细菌季铵盐类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率较高.

    作者:乐凯强;王华然;杨忠委;李君文;尹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升高原因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升高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并解决某医院住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异常增高原因.结果 2014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51%,明显高于2013年的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8,P<0.01);干预后2015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22%.调查发现一次性使用换药包灭菌方法与碘伏包装材料使用不当,是造成感染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标性监测是及时发现感染隐患的有效措施,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一次性灭菌物品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管.

    作者:吴荣华;孙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县级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运行模式探索

    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现将崇州市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做法介绍如下.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崇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成立于2013年7月31日,挂靠崇州市人民医院,日常工作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1].质控中心设主任1名、执行主任1名、省市级顾问3名,副高职称专家14名.2 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由市卫计局组织,市卫生执法大队和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共同采取问卷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26家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民营医院和10家口腔诊所进行了调查.抽样调查了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学校医务室70家.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无相关规章制度、工作人员未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环境卫生差、使用私人住房作为医疗场所、缺乏无菌意识、医疗用品管理混乱、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和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

    作者:李炼;常洪美;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上海市消毒人员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调查上海市消毒人员培训前后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知识的认知差异,为开展消毒专业人员培训提供经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认知问卷,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参训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236名消毒人员培训后问卷正确率为88.80%,较培训前的73.51%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源地消毒规范要求、疫源地消毒技术方法、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及使用3个方面的知晓率提升为显著,正确率分别由74.33%、61.10%、87.61%提升至92.62%、77.20%、96.61%;培训后的知晓率低的是消毒技术方法,为77.20%.结论 对消毒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能显著提升消毒人员的专业认知水平,疫源地消毒技术方法的培训应成为今后培训的重点,可采用联合演练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作者:季晓帆;朱仁义;江宁;吴毅凌;范俊华;田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186例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107例,阳性率为57.5%.共分离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5株,占8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12.3%和4.4%.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的病原菌普遍耐药,分离率居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6.1%,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保持高敏感性.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控.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种过氧乙酸消毒方法对集装箱消毒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过氧乙酸消毒方法对集装箱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过氧乙酸加压雾化消毒法及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对集装箱内的物品消毒,对比集装箱内3个部位物品表面消毒前后的自然菌数,计算杀灭率.结果 两种方法消毒后菌落数都明显降低,其中过氧乙酸加压雾化法杀灭率为95.6%,过氧乙酸熏蒸法杀灭率为9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73,P <0.01).结论 两种消毒方法杀灭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达到检疫处理要求,但加压雾化消毒法杀灭率更高,且具有不开柜消毒的优点,能提高工作效率及通关速度.

    作者:兰湛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3-2015年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佳木斯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现状.方法 整理分析2013-2015年43家医疗机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等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结果 连续3年共监测采集样本2 825份,总体合格率为84.57%,各年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8.61%、86.18%和89.15%,呈逐年提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高,为100%;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分别为83.21%和81.07%.结论 佳木斯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体上呈逐年提高趋势,消毒与灭菌质量明显好转,医护人员手卫生和物体表面消毒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

    作者:滕世荣;刘凤明;周丽娇;李明明;包名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酸性硫酸钙杀菌性能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酸性硫酸钙杀灭微生物效果与稳定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酸性硫酸钙为一种强酸性溶液,400倍稀释液的pH值仍<1.0.以100倍稀释液作用4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杀菌效果.经室温自然存放24个月后其杀菌性能稳定.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对载体表面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稳定性好.

    作者:王劲;于礼;刘国栋;肖潇;佟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和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研究

    目的 了解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因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和颅脑手术部位感染(NSSI)导致的平均住院日延长和直接经济损失,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筛选江苏省4家三甲医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共226对,其中VAP 155对,SSI 76对.因VAP导致患者平均住院费增加(10.43±12.24)万元,平均住院日延长(16.67±33.57)d.因SSI导致的平均住院费增加(2.90±3.18)万元,平均住院日延长(15.13±19.65) d(P<0.001).结论 VAP和NSSI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与控制VAP和NSSI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陈文森;刘波;周宏;杨乐;赵丽霞;乔美珍;赵瑶;李松琴;张苏明;张翔;张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同时与目测法作比较.结果 按照本研究清洗程序清洗后的240件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检测合格率98.8%,放大镜观察法检测合格率82.1%;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洗方法、不同存放时间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所测定的RLU对数值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TP荧光法检测值(RLU)的对数值与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呈正线性相关(P<0.001),回归模型显著(F =22.38,P<0.001),但校正R2为0.20,拟合优度一般.结论 该医院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及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较高,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可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ATP荧光检测法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法差异较大.

    作者:何学军;蒋国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 了解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规范消毒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连续5年对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采样监测样品2 936份,消毒监测效果平均合格率为99.05%.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98.42%、98.60%、98.58%、99.66%和99.83%,呈递增趋势.不同监测对象中,物体表面、献血者手臂、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指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消毒质量合格率超过99%;紫外线灯和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分别为97.02%和94.49%.结论 玉溪市中心血站消毒质量总体良好,消耗性的消毒工具和药品仍需持续做好质量监督管理.

    作者:黄春萍;巫玲;刘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手卫生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带状疱疹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疗效的作用

    目的 观察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J)带状疱疹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疗效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某医院EICU住院合并皮肤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促进疗效的作用进行观察.结果 经对37例住EICU合并皮肤感染的患者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包括由医务人员展开对患者手卫生知识教育,教会六步洗手法,告知洗手的时机,要求严格执行洗手依从性.结果观察组37例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治愈率达到93%.没有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的对照组37例合并皮肤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治愈率为67.6%.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医院EICU住院合并皮肤感染带状疱疹的患者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新的感染,促进了感染愈合的作用,效果明显.

    作者:袁红;刘晓峥;肖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用于内镜消毒的两种消毒剂腐蚀性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的腐蚀性,为内镜消毒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称重法和目测法,观察一种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片的腐蚀性,并用过氧乙酸作平行比较.结果 该络合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液对手柄连接部、按钮、导光缆密封圈、弯曲橡皮、导光缆插入部、手柄、塑料管和插入管外套的失重值无明显差别.有效氯4 000 mg/L的该络合氯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和铜为基本无腐蚀性,对铝具轻度腐蚀性;含量为2 643 mg/L某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对铝、铜分别具轻度和重度腐蚀性.结论 该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四种金属片腐蚀性均比较低,其对金属的腐蚀性明显低于过氧乙酸消毒剂.

    作者:朱亭亭;梁辰;李炎;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2-2015年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不同级别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共采集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餐具、消毒液、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样品共5 663份,合格4 504份,合格率为79.53%.2012-2015年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78.17%、75.25%和80.83%和85.20%,4年合格率稳中有升.市级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80.71%,县级合格率为80.45%.乡镇级合格率为78.58%.不同项目合格率均有波动,各类监测项目4年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36,P<0.05).结论 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有明显提高,不同级别托幼机构间无明显差异,紫外线灯和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建议加强消毒知识培训、监督、检查及现场指导,不断提高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朱子福;倪朝荣;凌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使用时间对一次性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其表面污染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手套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染料渗透实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佩戴不同时间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及其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新启用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持续佩戴90 min之后,即出现染料渗透和破损现象,且随时间延长手套的破损数量明显升高,右手拇指及食指处为主要破损部位.手套表面细菌污染情况及手套通透性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反复使用或延长其使用时间将增加手套的通透性及破损率,职业防护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作者:王燕;杨菊兰;蔡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汽化过氧化氢对医院老年病房环境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汽化过氧化氢对病房终末消毒的效果,为临床实际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使用某品牌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沈阳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终末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8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以10 ml/m3用量,启动该消毒装置运行40 min.在消毒前后从该医院老年病房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标本121份,以物体表面上检出自然菌菌数≤10 cfu/cm2为合格,平均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1%.消毒后不合格的标本主要来自卫生间的墙面、地面、扶手和水龙头等.结论 该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老年病房物体表面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作者:于力娜;段利平;郑东春;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