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姗;罗美华;欧新华
目的 比较外固定支架纱布包裹消毒法和常规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胫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后二期行无菌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0例外固定支架采用纱布包裹消毒法,90例采用常规消毒法,比较2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发生感染和无菌性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获12 ~ 26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纱布包裹消毒法组表浅感染1例,常规消毒法组表浅感染7例、深部感染5例,2组的表浅感染、深部感染和总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纱布包裹消毒法克服常规消毒法对外固定支架较难彻底消毒的缺陷,能够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辉;许亚军;包岳丰;殷渠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环境中甲型H7 N9流感病毒的消毒措施及效果评估,为甲型H7 N9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法,对杭州市富阳区2014年的203份活禽流通外环境标本进行H7N9病毒核酸检测;按初步消毒、彻底清洁、终末消毒的步骤进行暴露点消毒处理,以消毒前后自然菌杀灭率≥90.0%为主要评判依据进行清洁效果评价;以大肠菌群和H7N9病毒核酸检测为辅助评判依据.结果 203份外环境标本甲型H7N9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0.0%,其中阳性病例相关家禽圈养点阳性率高,为61.1%,城乡活禽市场阳性率次之,为51.9%;首次终末消毒后用自然菌杀灭合格率评价消毒效果,禽舍地面合格率未达到90.0%,禽笼具合格率未达100.0%.增强2个点位终末消毒、改进处置方式后结合清洁效果评价和大肠菌群杀灭率进行评估,证实消毒措施调整有效,消毒效果评价合格.结论 甲型H7N9流感的外环境消毒应采用初步消毒、彻底清洁、终末消毒的处理步骤;消毒效果评价以消毒前后自然菌的杀灭率≥90.0%为主要评判依据,结合清洁效果评价、大肠菌群杀灭率和H7N9病毒核酸阴转率为辅助评判依据的综合评定法科学且实用.
作者:岑斌;钱小平;盛金芳;丁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并发医院尿路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妇科肿瘤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174例患者中出现尿路感染127例(72.9%),共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5株(31.3%),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1.8%),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57.5% ~70.3%);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高为5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氯洁霉素耐药率较高(61.9% ~ 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氯洁霉素耐药率较高(50% ~75%).结论 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妇科肿瘤患者尿路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加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监测,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提高医院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吕晓娟;俞华;陈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掌握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不同级别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共采集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餐具、消毒液、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样品共5 663份,合格4 504份,合格率为79.53%.2012-2015年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78.17%、75.25%和80.83%和85.20%,4年合格率稳中有升.市级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80.71%,县级合格率为80.45%.乡镇级合格率为78.58%.不同项目合格率均有波动,各类监测项目4年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36,P<0.05).结论 温州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有明显提高,不同级别托幼机构间无明显差异,紫外线灯和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建议加强消毒知识培训、监督、检查及现场指导,不断提高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朱子福;倪朝荣;凌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现将崇州市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做法介绍如下.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崇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成立于2013年7月31日,挂靠崇州市人民医院,日常工作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1].质控中心设主任1名、执行主任1名、省市级顾问3名,副高职称专家14名.2 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由市卫计局组织,市卫生执法大队和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共同采取问卷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26家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民营医院和10家口腔诊所进行了调查.抽样调查了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学校医务室70家.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无相关规章制度、工作人员未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环境卫生差、使用私人住房作为医疗场所、缺乏无菌意识、医疗用品管理混乱、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和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
作者:李炼;常洪美;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用超声诊疗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易操作、低成本、无电离、无创或低创伤的诊疗手段.超声诊疗设备的核心部件是超声探头,通过中介媒质超声耦合剂充填使超声探头与人体形成一个完整密封的声波穿透系统,从而完成疾病诊断.操作过程中,超声探头和耦合剂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粘膜,在急诊或放射等诊疗中甚至可接触患者的开放性伤口、溃疡、导流管以及一些维持生命体征的设备,易造成交叉感染.国外诸多文献及相关报道指出“随着超声在医学诊断中应用的增加,超声探头和耦合剂都可存在院内感染传播风险[1,2]”.
作者:刘希茹;张流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同时与目测法作比较.结果 按照本研究清洗程序清洗后的240件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检测合格率98.8%,放大镜观察法检测合格率82.1%;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洗方法、不同存放时间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所测定的RLU对数值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TP荧光法检测值(RLU)的对数值与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呈正线性相关(P<0.001),回归模型显著(F =22.38,P<0.001),但校正R2为0.20,拟合优度一般.结论 该医院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及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较高,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可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ATP荧光检测法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法差异较大.
作者:何学军;蒋国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N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变迁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NICU住院患者连续6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NICU患者连续6年共送检病原学标本10 971份,分离出病原菌1 876株,阳性率17.10%.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86%,革兰阳性菌占26.44%,真菌占5.70%.连续6年中,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呈现下降趋势,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则出现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优势菌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葡萄球菌和B族链球菌.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保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N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离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王清清;苏卫东;张微微;薛慧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汽化过氧化氢对病房终末消毒的效果,为临床实际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使用某品牌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沈阳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终末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8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以10 ml/m3用量,启动该消毒装置运行40 min.在消毒前后从该医院老年病房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标本121份,以物体表面上检出自然菌菌数≤10 cfu/cm2为合格,平均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1%.消毒后不合格的标本主要来自卫生间的墙面、地面、扶手和水龙头等.结论 该汽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对老年病房物体表面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作者:于力娜;段利平;郑东春;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溪市医疗机构内镜使用管理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问卷、现场答题和抽样监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各内镜室有独立的清洗消毒区域,管理制度健全,活检钳和内镜数量能满足日常诊疗需求.调查85名内镜室医护人员均未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抽查软式内镜监测30份,合格22份,合格率73.33%,消毒用戊二醛浓度采样监测10份,合格9份,合格率90.00%.结论 胃肠镜等消毒内镜洗消不合格现象居多,存在院内感染隐患.各医疗机构应重视胃镜、肠镜清洗消毒质量,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消毒剂浓度监测,防控交叉感染.
作者:付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清洗方法对医用橡胶吸耳球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集中回收的医用橡胶吸耳球600件,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清洗机清洗法和手工清洗法,对清洗质量进行目测、残留液检测和隐血试验检测.结果 3种检测方法,清洗机清洗合格率达分别为98.0%、90.0%和86.7%;手工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7.3%、96.7%和94.3%,两种清洗方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工清洗法效果明显优于清洗机清洗法.
作者:李欢;陈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住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升高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并解决某医院住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异常增高原因.结果 2014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51%,明显高于2013年的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8,P<0.01);干预后2015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22%.调查发现一次性使用换药包灭菌方法与碘伏包装材料使用不当,是造成感染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标性监测是及时发现感染隐患的有效措施,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一次性灭菌物品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管.
作者:吴荣华;孙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两种消毒剂对C57BL/6小鼠皮肤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模型,采用生化分析和PCR测定方法,对酸性氧化电位水(EOW)和过氧化氢对小鼠皮肤氧化损伤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组织学HE染色观察发现,浓度为3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作用1周后,小鼠背部皮肤增厚,其程度明显较EOW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过氧化氢作用后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EOW组和生理盐水组,但过氧化氢组小鼠皮肤丙二醛(MDA)含量则高于EOW组和生理盐水组.结论 EOW连续作用1周对小鼠背部皮肤未产生明显氧化损伤作用,而30 g/L过氧化氢则使小鼠皮肤增厚且皮肤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
作者:赵凯丽;李武平;张晓娜;丁敬美;庄玉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186例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107例,阳性率为57.5%.共分离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5株,占8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12.3%和4.4%.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的病原菌普遍耐药,分离率居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6.1%,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保持高敏感性.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控.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132 ℃压力蒸汽灭菌法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灭菌效果验证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对132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效果进行验证并作出评价.结果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经B-D试验确认灭菌器性能合格后,在装入疫苗生产中常用的培养瓶、橡胶栓、翻帽栓、硅胶管、取样玻璃吸管等物品达到满载,设定灭菌温度132 ℃,作用8 min灭菌程序.经热穿透试验、微生物挑战试验以及灭菌后物品的无菌试验等验证方法,灭菌效果全部符合灭菌保证水平和现行GMP的要求.结论 经灭菌效果验证,132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器材灭菌完全达到规范的要求.
作者:王舰兵;李铎;徐康;纪权;李越;刘延威;卢成森;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儿童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管路集中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评价针对性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儿童CPAP呼吸机管路的登记数据,分析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储存发放4个集中管理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相关措施的效果.结果 统计期内问题管路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合格率由2010年的65.99%提升至2015年的9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0-2013年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013-2015年问题管路明显减少并稳定在一定数量,问题管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收环节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清洗消毒环节做好预处理及规范装载;检查包装环节做好规范卸载及二次干燥,做好储存发放环节的管理,可以减少问题管路的产生.
作者:张以梅;王旭梅;曹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因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和颅脑手术部位感染(NSSI)导致的平均住院日延长和直接经济损失,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筛选江苏省4家三甲医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共226对,其中VAP 155对,SSI 76对.因VAP导致患者平均住院费增加(10.43±12.24)万元,平均住院日延长(16.67±33.57)d.因SSI导致的平均住院费增加(2.90±3.18)万元,平均住院日延长(15.13±19.65) d(P<0.001).结论 VAP和NSSI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与控制VAP和NSSI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陈文森;刘波;周宏;杨乐;赵丽霞;乔美珍;赵瑶;李松琴;张苏明;张翔;张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ICU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前后MDR-AB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应用产生了明显效果.MDR-AB感染患者占医院感染数由13.64%下降到8.64%;送检病原学标本中MDR-AB株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防控效果可靠.
作者:张欢欢;杨玉金;郑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的腐蚀性,为内镜消毒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称重法和目测法,观察一种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金属片的腐蚀性,并用过氧乙酸作平行比较.结果 该络合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液对手柄连接部、按钮、导光缆密封圈、弯曲橡皮、导光缆插入部、手柄、塑料管和插入管外套的失重值无明显差别.有效氯4 000 mg/L的该络合氯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和铜为基本无腐蚀性,对铝具轻度腐蚀性;含量为2 643 mg/L某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对铝、铜分别具轻度和重度腐蚀性.结论 该络合氯消毒剂对内镜部件和四种金属片腐蚀性均比较低,其对金属的腐蚀性明显低于过氧乙酸消毒剂.
作者:朱亭亭;梁辰;李炎;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佩戴时间对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通透性的影响及手套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染料渗透实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佩戴不同时间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通透性及其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新启用的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持续佩戴90 min之后,即出现染料渗透和破损现象,且随时间延长手套的破损数量明显升高,右手拇指及食指处为主要破损部位.手套表面细菌污染情况及手套通透性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一次性医用无菌橡胶手套反复使用或延长其使用时间将增加手套的通透性及破损率,职业防护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作者:王燕;杨菊兰;蔡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