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田靓;钱子煜;黄钰亮;刘天;张越文;唐毅;潘引君;朱仁义
目的 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新生儿奶嘴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使用后的奶嘴分成A、B、C 3组,A组用后干燥保存,B组用后浸泡在清水里,C组用后浸泡在洗洁精液体里,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观察3种预处理方式对奶嘴清洗质量的影响;对清洗合格后的奶嘴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抽检采样作微生物培养.结果 经裸眼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检测,A、B、C 3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3.21%、88.03%和9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奶嘴抽样作ATP生物荧光检测的RLU值,无统计学意义(F=3.164,P=0.058);对采样的36份标本经过(36±1) ℃培养48 h,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应用洗洁精作为新生儿奶嘴的预处理剂,可以明显降低奶嘴清洗难度,提高奶嘴清洗质量,保证灭菌合格.
作者:赵远莲;周妮;周安婵;邓珣珣;赵晶晶;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582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 37例,其中PICC组32例,感染率8.1%,为2.79‰导管日;UVC组5例,感染率2.7%,为3.9‰导管日.PIC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UV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CRBSI感染率升高.
作者:潘迎洁;陈晓春;王建平;陈赢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精确置管的优势及其对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346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住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分别采用盲穿法和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7.3%和97.7%,总成功率分别为96.5%和100%,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分别为(9.62±2.33)min和(8.48±1.45)min,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9.6%和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金玉爱;全世超;贺彩芳;俞继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无针接头的消毒效果,以便确定佳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观察3种消毒方法对无针接头的消毒效果.结果 无针接头处不经消毒,有84.97%检出细菌污染.使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擦拭5 s、10 s和15 s消毒后,污染率分别为25.00%、19.61%和0.00%.用75%乙醇、5 g/L有效碘的碘伏和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无针接头处擦拭消毒15 s,检出细菌污染率分别为13.73%、2.00%和0.00%.结论 3种消毒方法以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效果好,但必须擦拭消毒≥15 s方可确保消毒效果.
作者:高姗;敖娟;徐岷;李福琴;杨阳;王秋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器械,尤其是结构复杂精细的器械被用于临床诊疗,在推动医疗水平提升的同时,也给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消毒灭菌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方法较多,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低温气体灭菌、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等,需要根据待消毒的器械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
作者:徐标;陈涛涛;陆蓓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喉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3例喉癌手术患者,发现医院感染88例,感染发生率为12.9%.在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居首位,构成比占53.4%,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29.03%.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构成比占28.4%,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占31.25%.结论 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和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防控措施.
作者:毛晓春;毛剑锋;楚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外科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为制定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认知调查问卷对我国山东、湖北、新疆共12所医院的744名外科医护人员进行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知识知晓率平均为39.65%;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医生及护士在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时感受到的风险压力分别是3.95分和3.18分,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可控性得分在4分以上.结论 合理引导医护人员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行为可以从影响医护人员风险认知的结构入手,提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熟悉程度和可控性可以促使他们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行为.
作者:何文英;郑丽英;熊莉娟;员红艳;杜亚玲;陈伟;王忠;韩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类器械的效果,寻求高效安全的管腔器械清洗方法.方法 抽取600件外科术后的吸引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件,试验组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再用目测及带光源的放大镜和蛋白残留检测清洗质量,并比较2种清洗方法的差异.结果 目测及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76.7%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残留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阳性率分别为26.7%和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清洗方法,不仅清洗效率高,也提高了管腔器械的洁净度,还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方法.
作者:王燕敏;陈惠蓉;周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保湿预处理方式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更好的保湿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夜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按照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A、B、C、D 4组,每组各150件,A组用生理盐水浸泡保湿,B组用流动水冲洗,C组用流动水冲洗后喷洒多酶清洗液,D组用流动水冲洗后喷洒碱性清洗液,放置12 h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机内清洗、消毒,通过目测、ATP生物荧光法、锈蚀结果判定检测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在目测结果中,C、D 2组检测全部合格,B组和A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2%和88%;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4组合格率依次为79%、88%、94%和96%;在锈蚀结果判定中,4组合格率依次为61%、87%、93%和99%.结论 对需隔夜处理的手术器械采用流水冲洗+喷洒碱性清洗液保湿预处理,再进清洗机清洗的方法,清洗消毒效果佳.
作者:姚艳华;余枝秀;彭施萍;郑秀玲;魏红艳;王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一种女性护理液体外抑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抑菌试验方法,对一种含乳酸素的女性护理泡沫制剂体外抑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女性护理液原液呈弱酸性,pH值为4.5.含乳酸素的该女性护理液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抑菌率达到90%以上;对大肠杆菌作用20 min,抑菌率也达到90%以上.结论 该女性护理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作者:敖大;徐雅晴;邹大阳;刘宁伟;刘威;黄留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灭菌状况,为改进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对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连续3年从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采集各类消毒对象1 102份,平均合格率为88.57%;2013-2015年各年度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依次为83.82%、87.92%和93.10%,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和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全部符合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6.37%.结论 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基层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任佩佩;杨双喜;陈亚慧;胡静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为SSI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对2015年1-12月手术出院患者进行SSI监测. 结果 22 06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SSI 68例,发病率为0.31%;胸外科和神经外科SSI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42%和2.05%;手术风险分级0-3的患者SSI发病率分别为0.12%、0.69%、1.74%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SI类型中器官(或腔隙)感染占52.94%;手术部位病原学送检率为76.47%,阳性率为75.93%,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14%.结论 器官(或腔隙)感染是SSI主要类型,革兰阴性菌是SSI主要病原体,应重点关注胸外科和神经外科以及手术风险分级高的患者的SSI防控工作.
作者:王琳;张颖;王芸;商全梅;陈立娥;姜雪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 于2015-2016年采用WHO颁布的手卫生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对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项目满意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前后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4.29%和8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均较干预前提升(P<0.05);除加强手卫生督导外其余手卫生意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奖惩落实、医院负担手卫生成本、手卫生设施改善、流动人员手卫生项目满意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持续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增强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增加手卫生知识,进而改变手卫生行为,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张萍;杨怀;张满;徐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监测层流手术室无菌灯柄的消毒效果,分析影响消毒效果的不良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手术室使用的190个无菌灯柄,其中百级手术间90个,万级手术间100个.在灯柄开始使用及灯柄使用3、4、5、6 h时对细菌情况进行检测,记录灯柄使用期间手术室流动人数、灯柄使用时间及是否存在血迹.根据有无血迹分为2组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比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无菌灯柄在2种级别手术室投入使用时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0%,在持续使用4 h后均有细菌被检出.影响灯柄消毒效果的因素依次是:存在血迹、流动人数>8人/h、暴露时间过长等.有血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血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论 层流手术室无菌灯柄消毒效果均安全可靠,但在持续使用4 h后开始出现细菌生长;是否存在血迹、手术室流动人数、灯柄使用时间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范宇召;田利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4月从手术室回收的腹腔镜手术器械200件,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100件.A组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组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对清洗效果检测采用目测及白纱布检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茚三酮残留蛋白检测法,对比分析2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 A组3种检测结果分别为91%、88%和93%;B组检测结果分别为99%、98%和100%,B组的清洗效果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且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陈迪平;魏静蓉;任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一种含多种中草药成分皮肤抑菌剂的抑菌性能.方法 采用抑菌性能试验、稳定性试验、现场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进行观察.结果 该抑菌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在98.00%以上;于54 ℃条件下放置14 d,对以上3种菌的抑菌率均达100%;用该抑菌剂原液进行手抑菌现场试验,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除菌率达98.84%;皮肤刺激反应平均积分值为1.67.结论 该皮肤抑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作者:杨聪;陈丽莉;张术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氯己定类消毒产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查141件氯己定类消毒产品配方成分、含量标注等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7件消毒监督抽检氯己定类产品进行含量检测.结果 调研产品中的氯己定消毒有效成分有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和氯己定,醋酸氯己定类产品居多;多数产品均以复配为主,复配主要成分为乙醇和碘;适用于不同消毒对象的产品有不同的含量要求,皮肤及手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以0.5%居多;消毒抽检样品复配及含量等情况与调研结果一致,有1件产品不合格.结论 氯己定类消毒产品的调研结果基本能反映氯己定的使用情况,氯己定产品复配及含量情况复杂,应加强对消毒产品的监督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卓娜;林少彬;杨艳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胰腺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级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6例确诊为胰腺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真菌感染共52例、54例次,真菌感染发生率为44.8%、例次感染率为46.6%.2013-2015年各年度医院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51.4%和47.8%.患者吸烟、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术后化疗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结论 该院胰腺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俞宏斌;朱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HCl)为模型药物,进行PHMB-HCl免洗洁手凝胶的处方设计,并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参照常用免洗凝胶处方,对PHMB-HCl消毒凝胶剂的处方进行筛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HMB-HCl的含量.结果 PHMB-HCl在0.002~0.01 mg/ml浓度范围内,拟合得到线性方程为y=0.0413x-0.2408,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4%(RSD=2.62%).结论 该处方工艺合理,检测指标符合相关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PHMB-HCl消毒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仲;方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东至县乡镇医疗机构及部分村卫生室及诊所进行调查.结果 17所乡镇医疗机构中有6家未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所有机构均存在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不健全的问题,均未开展科室自查,约52.00%的机构感染管理科开展了督导和培训,2家机构进行了日常监测,所有消毒供应室均不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16所村卫生室及诊所在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和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讨论 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堪忧,相关部门应加大管理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作者:杨代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