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器械化学消毒剂使用现状与展望

徐标;陈涛涛;陆蓓蓓

关键词:医疗器械, 消毒剂, 消毒, 灭菌, 展望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器械,尤其是结构复杂精细的器械被用于临床诊疗,在推动医疗水平提升的同时,也给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消毒灭菌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方法较多,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低温气体灭菌、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等,需要根据待消毒的器械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及其灭菌效果,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监测的方法对13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38台灭菌器,82.61%容量≤60 L;口腔诊所多用抽真空台式灭菌器并有干燥程序;社区中心/卫生院多用下排或立式无干燥灭菌器,湿包多见.灭菌效果合格率为81.88%,灭菌器合格率为86.96%,灭菌器合格率有差异,手提式<立式<台式<卧式;89.13%的灭菌器从未做过生物监测.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及灭菌质量监管未落实,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灭菌器操作培训和灭菌质量监管.

    作者:范旭畅;任顾群;杨麦娟;陈颖利;刘建亚;曹亚婵;沈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喉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3例喉癌手术患者,发现医院感染88例,感染发生率为12.9%.在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居首位,构成比占53.4%,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29.03%.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构成比占28.4%,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占31.25%.结论 喉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和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防控措施.

    作者:毛晓春;毛剑锋;楚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一种中草药成分皮肤抑菌剂抑菌性能研究

    目的 观察一种含多种中草药成分皮肤抑菌剂的抑菌性能.方法 采用抑菌性能试验、稳定性试验、现场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进行观察.结果 该抑菌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在98.00%以上;于54 ℃条件下放置14 d,对以上3种菌的抑菌率均达100%;用该抑菌剂原液进行手抑菌现场试验,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除菌率达98.84%;皮肤刺激反应平均积分值为1.67.结论 该皮肤抑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作者:杨聪;陈丽莉;张术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层流手术室无菌灯柄消毒效果与影响因素

    目的 监测层流手术室无菌灯柄的消毒效果,分析影响消毒效果的不良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手术室使用的190个无菌灯柄,其中百级手术间90个,万级手术间100个.在灯柄开始使用及灯柄使用3、4、5、6 h时对细菌情况进行检测,记录灯柄使用期间手术室流动人数、灯柄使用时间及是否存在血迹.根据有无血迹分为2组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比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无菌灯柄在2种级别手术室投入使用时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0%,在持续使用4 h后均有细菌被检出.影响灯柄消毒效果的因素依次是:存在血迹、流动人数>8人/h、暴露时间过长等.有血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血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论 层流手术室无菌灯柄消毒效果均安全可靠,但在持续使用4 h后开始出现细菌生长;是否存在血迹、手术室流动人数、灯柄使用时间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范宇召;田利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北京市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情况,为改进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5年共采样检测医疗机构不同消毒对象样品15 904件,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95.03%.不同消毒对象中,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均达到了100.00%;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9.21%;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86.78%;医疗污水排放达标率为67.23%.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医护人员手与医院污水等关键项目消毒效果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

    作者:赵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次氯酸钠对猪源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次氯酸钠对猪源性病原菌的杀灭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次氯酸钠杀灭分离自猪体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常温条件下用有效氯138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悬液内猪源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杀灭率均达100%.随作用温度升高,次氯酸钠对猪源性致病菌的杀灭效果明显增强(P<0.01);随有机物浓度增加,杀灭效果明显降低(P<0.01).结论 次氯酸钠在常温条件下对猪源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较好,试验温度和有机干扰物对杀菌效果存在明显影响.

    作者:徐盼盼;王爱玲;王韦华;郭抗抗;张为民;周宏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胰腺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胰腺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级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6例确诊为胰腺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真菌感染共52例、54例次,真菌感染发生率为44.8%、例次感染率为46.6%.2013-2015年各年度医院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51.4%和47.8%.患者吸烟、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术后化疗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结论 该院胰腺癌患者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俞宏斌;朱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物体表面消毒精细化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中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各类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使其成为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则是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2],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具有精、准、细、严等特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纳入到医院环境消毒管理中,对提高环境清洁、消毒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主要探索环境清洁、消毒效果与多重耐药菌感染间的关联,为有效防控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菁;陈亚男;田丽梅;徐萍;刘婷;吴惠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 于2015-2016年采用WHO颁布的手卫生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对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项目满意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前后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4.29%和8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均较干预前提升(P<0.05);除加强手卫生督导外其余手卫生意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奖惩落实、医院负担手卫生成本、手卫生设施改善、流动人员手卫生项目满意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持续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增强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增加手卫生知识,进而改变手卫生行为,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张萍;杨怀;张满;徐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种消毒剂对无针输液接头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无针接头的消毒效果,以便确定佳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观察3种消毒方法对无针接头的消毒效果.结果 无针接头处不经消毒,有84.97%检出细菌污染.使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擦拭5 s、10 s和15 s消毒后,污染率分别为25.00%、19.61%和0.00%.用75%乙醇、5 g/L有效碘的碘伏和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无针接头处擦拭消毒15 s,检出细菌污染率分别为13.73%、2.00%和0.00%.结论 3种消毒方法以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效果好,但必须擦拭消毒≥15 s方可确保消毒效果.

    作者:高姗;敖娟;徐岷;李福琴;杨阳;王秋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快速、经济、有效的手术器械清洗方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将术后中等污染器械分为2组,A组术后2 h以内的手术器械842件,B组为术后2 h以上器械748件,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结果 经目测法检测,A组和B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目测检验不合格的64件器械,齿牙及轴节部分可见陈旧性血渍或脂肪颗粒残留,重新进行人工涮洗后,进入全自动清洗机中进行清洗、上油、干燥,经检验合格.结论 手术器械经济、有效的清洗方法为术后2 h内及时回收,及时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可以快速、有效的达到清洗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李娜;赵秀峰;马晓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灭菌状况,为改进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对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连续3年从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采集各类消毒对象1 102份,平均合格率为88.57%;2013-2015年各年度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依次为83.82%、87.92%和93.10%,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和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全部符合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6.37%.结论 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基层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任佩佩;杨双喜;陈亚慧;胡静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大型综合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为SSI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对2015年1-12月手术出院患者进行SSI监测. 结果 22 06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SSI 68例,发病率为0.31%;胸外科和神经外科SSI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42%和2.05%;手术风险分级0-3的患者SSI发病率分别为0.12%、0.69%、1.74%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SI类型中器官(或腔隙)感染占52.94%;手术部位病原学送检率为76.47%,阳性率为75.93%,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14%.结论 器官(或腔隙)感染是SSI主要类型,革兰阴性菌是SSI主要病原体,应重点关注胸外科和神经外科以及手术风险分级高的患者的SSI防控工作.

    作者:王琳;张颖;王芸;商全梅;陈立娥;姜雪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一种乳酸素女性护理液的抑菌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女性护理液体外抑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抑菌试验方法,对一种含乳酸素的女性护理泡沫制剂体外抑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女性护理液原液呈弱酸性,pH值为4.5.含乳酸素的该女性护理液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抑菌率达到90%以上;对大肠杆菌作用20 min,抑菌率也达到90%以上.结论 该女性护理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作者:敖大;徐雅晴;邹大阳;刘宁伟;刘威;黄留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种预处理方法对新生儿奶嘴清洗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新生儿奶嘴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使用后的奶嘴分成A、B、C 3组,A组用后干燥保存,B组用后浸泡在清水里,C组用后浸泡在洗洁精液体里,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观察3种预处理方式对奶嘴清洗质量的影响;对清洗合格后的奶嘴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抽检采样作微生物培养.结果 经裸眼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检测,A、B、C 3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3.21%、88.03%和9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奶嘴抽样作ATP生物荧光检测的RLU值,无统计学意义(F=3.164,P=0.058);对采样的36份标本经过(36±1) ℃培养48 h,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应用洗洁精作为新生儿奶嘴的预处理剂,可以明显降低奶嘴清洗难度,提高奶嘴清洗质量,保证灭菌合格.

    作者:赵远莲;周妮;周安婵;邓珣珣;赵晶晶;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

    目的 调查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东至县乡镇医疗机构及部分村卫生室及诊所进行调查.结果 17所乡镇医疗机构中有6家未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所有机构均存在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不健全的问题,均未开展科室自查,约52.00%的机构感染管理科开展了督导和培训,2家机构进行了日常监测,所有消毒供应室均不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16所村卫生室及诊所在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和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讨论 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堪忧,相关部门应加大管理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作者:杨代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水污染干预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干预方法,提高口腔治疗用水卫生质量.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微酸性次氯酸液和臭氧水消毒口腔治疗台水路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从4家医疗机构12台口腔治疗台水路中采集不同部位水样864份,合格474份,卫生质量合格率为54.86%.经臭氧水消毒处理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采集水样192份,卫生质量合格率为42.71%;经微酸性次氯酸液处理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采集水样384份,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7.34%.结论 消毒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口腔综合治疗台水卫生质量,微酸性次氯酸液处理消毒效果较臭氧水好.

    作者:江宁;田靓;钱子煜;黄钰亮;刘天;张越文;唐毅;潘引君;朱仁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复用医疗器械细菌生物膜清除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精密、复杂医疗器械逐步增多,各种导管、起搏器、人工瓣膜、植入物、透析技术及内镜等医用生物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因细菌黏附于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而导致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 日益严重[1].生物膜的存在使得细菌可抵抗清洗与消毒的作用,造成生物材料清洗和消毒的失败,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2].

    作者:张明;宋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保湿预处理方式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保湿预处理方式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更好的保湿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夜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按照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A、B、C、D 4组,每组各150件,A组用生理盐水浸泡保湿,B组用流动水冲洗,C组用流动水冲洗后喷洒多酶清洗液,D组用流动水冲洗后喷洒碱性清洗液,放置12 h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机内清洗、消毒,通过目测、ATP生物荧光法、锈蚀结果判定检测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在目测结果中,C、D 2组检测全部合格,B组和A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2%和88%;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4组合格率依次为79%、88%、94%和96%;在锈蚀结果判定中,4组合格率依次为61%、87%、93%和99%.结论 对需隔夜处理的手术器械采用流水冲洗+喷洒碱性清洗液保湿预处理,再进清洗机清洗的方法,清洗消毒效果佳.

    作者:姚艳华;余枝秀;彭施萍;郑秀玲;魏红艳;王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腹腔镜器械效果

    目的 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4月从手术室回收的腹腔镜手术器械200件,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100件.A组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组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对清洗效果检测采用目测及白纱布检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茚三酮残留蛋白检测法,对比分析2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 A组3种检测结果分别为91%、88%和93%;B组检测结果分别为99%、98%和100%,B组的清洗效果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且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陈迪平;魏静蓉;任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