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现况调查

范旭畅;任顾群;杨麦娟;陈颖利;刘建亚;曹亚婵;沈莉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压力蒸汽灭菌器, 生物监测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及其灭菌效果,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监测的方法对13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38台灭菌器,82.61%容量≤60 L;口腔诊所多用抽真空台式灭菌器并有干燥程序;社区中心/卫生院多用下排或立式无干燥灭菌器,湿包多见.灭菌效果合格率为81.88%,灭菌器合格率为86.96%,灭菌器合格率有差异,手提式<立式<台式<卧式;89.13%的灭菌器从未做过生物监测.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及灭菌质量监管未落实,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灭菌器操作培训和灭菌质量监管.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水污染干预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干预方法,提高口腔治疗用水卫生质量.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微酸性次氯酸液和臭氧水消毒口腔治疗台水路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从4家医疗机构12台口腔治疗台水路中采集不同部位水样864份,合格474份,卫生质量合格率为54.86%.经臭氧水消毒处理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采集水样192份,卫生质量合格率为42.71%;经微酸性次氯酸液处理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采集水样384份,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7.34%.结论 消毒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口腔综合治疗台水卫生质量,微酸性次氯酸液处理消毒效果较臭氧水好.

    作者:江宁;田靓;钱子煜;黄钰亮;刘天;张越文;唐毅;潘引君;朱仁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

    目的 调查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东至县乡镇医疗机构及部分村卫生室及诊所进行调查.结果 17所乡镇医疗机构中有6家未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所有机构均存在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不健全的问题,均未开展科室自查,约52.00%的机构感染管理科开展了督导和培训,2家机构进行了日常监测,所有消毒供应室均不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16所村卫生室及诊所在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和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讨论 东至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堪忧,相关部门应加大管理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作者:杨代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清洗消毒感染类呼吸机外管路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手工清洗消毒和清洗机清洗消毒对感染类呼吸机外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为探讨佳的清洗消毒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137件次感染类呼吸机外管路随机分成2组,A组66件次,B组71件次,分别进行手工清洗消毒(A组)和清洗机清洗消毒(B组)处理后做清洁度、干燥度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A、B 2组清洁度分别为100%和95.77%,干燥度均为100%,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55%和1.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此类管路清洗消毒效果均符合要求,清洗消毒质量可靠,为保证医疗安全和管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可实行联合清洗消毒.

    作者:庹琨明;赵卫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北京市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情况,为改进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5年共采样检测医疗机构不同消毒对象样品15 904件,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95.03%.不同消毒对象中,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均达到了100.00%;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9.21%;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86.78%;医疗污水排放达标率为67.23%.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医护人员手与医院污水等关键项目消毒效果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

    作者:赵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2-2014年石嘴山市惠农区游泳池水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石嘴山市惠农区游泳池水卫生状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理化检测及细菌检验方法,对石嘴山惠农区游泳池水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2012-2014年共采集游泳池水246份,合格162份,总合格率为65.85%,各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度游泳池水总体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区游泳池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和对游泳场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游泳池水的换水率,可有效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 于2015-2016年采用WHO颁布的手卫生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对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项目满意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前后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4.29%和8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均较干预前提升(P<0.05);除加强手卫生督导外其余手卫生意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奖惩落实、医院负担手卫生成本、手卫生设施改善、流动人员手卫生项目满意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持续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增强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增加手卫生知识,进而改变手卫生行为,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张萍;杨怀;张满;徐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市售氯己定类消毒剂复配现状及其含量调查

    目的 了解氯己定类消毒产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查141件氯己定类消毒产品配方成分、含量标注等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7件消毒监督抽检氯己定类产品进行含量检测.结果 调研产品中的氯己定消毒有效成分有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和氯己定,醋酸氯己定类产品居多;多数产品均以复配为主,复配主要成分为乙醇和碘;适用于不同消毒对象的产品有不同的含量要求,皮肤及手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以0.5%居多;消毒抽检样品复配及含量等情况与调研结果一致,有1件产品不合格.结论 氯己定类消毒产品的调研结果基本能反映氯己定的使用情况,氯己定产品复配及含量情况复杂,应加强对消毒产品的监督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卓娜;林少彬;杨艳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疗器械化学消毒剂使用现状与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器械,尤其是结构复杂精细的器械被用于临床诊疗,在推动医疗水平提升的同时,也给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消毒灭菌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方法较多,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低温气体灭菌、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等,需要根据待消毒的器械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

    作者:徐标;陈涛涛;陆蓓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种消毒剂对无针输液接头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无针接头的消毒效果,以便确定佳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观察3种消毒方法对无针接头的消毒效果.结果 无针接头处不经消毒,有84.97%检出细菌污染.使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擦拭5 s、10 s和15 s消毒后,污染率分别为25.00%、19.61%和0.00%.用75%乙醇、5 g/L有效碘的碘伏和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无针接头处擦拭消毒15 s,检出细菌污染率分别为13.73%、2.00%和0.00%.结论 3种消毒方法以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效果好,但必须擦拭消毒≥15 s方可确保消毒效果.

    作者:高姗;敖娟;徐岷;李福琴;杨阳;王秋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快速、经济、有效的手术器械清洗方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将术后中等污染器械分为2组,A组术后2 h以内的手术器械842件,B组为术后2 h以上器械748件,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结果 经目测法检测,A组和B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目测检验不合格的64件器械,齿牙及轴节部分可见陈旧性血渍或脂肪颗粒残留,重新进行人工涮洗后,进入全自动清洗机中进行清洗、上油、干燥,经检验合格.结论 手术器械经济、有效的清洗方法为术后2 h内及时回收,及时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可以快速、有效的达到清洗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李娜;赵秀峰;马晓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复用医疗器械细菌生物膜清除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精密、复杂医疗器械逐步增多,各种导管、起搏器、人工瓣膜、植入物、透析技术及内镜等医用生物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因细菌黏附于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而导致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 日益严重[1].生物膜的存在使得细菌可抵抗清洗与消毒的作用,造成生物材料清洗和消毒的失败,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2].

    作者:张明;宋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科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外科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为制定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认知调查问卷对我国山东、湖北、新疆共12所医院的744名外科医护人员进行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知识知晓率平均为39.65%;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医生及护士在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时感受到的风险压力分别是3.95分和3.18分,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可控性得分在4分以上.结论 合理引导医护人员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行为可以从影响医护人员风险认知的结构入手,提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熟悉程度和可控性可以促使他们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行为.

    作者:何文英;郑丽英;熊莉娟;员红艳;杜亚玲;陈伟;王忠;韩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腹腔镜器械效果

    目的 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4月从手术室回收的腹腔镜手术器械200件,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100件.A组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组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对清洗效果检测采用目测及白纱布检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茚三酮残留蛋白检测法,对比分析2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 A组3种检测结果分别为91%、88%和93%;B组检测结果分别为99%、98%和100%,B组的清洗效果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且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陈迪平;魏静蓉;任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器械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类器械的效果,寻求高效安全的管腔器械清洗方法.方法 抽取600件外科术后的吸引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件,试验组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再用目测及带光源的放大镜和蛋白残留检测清洗质量,并比较2种清洗方法的差异.结果 目测及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76.7%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残留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阳性率分别为26.7%和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清洗方法,不仅清洗效率高,也提高了管腔器械的洁净度,还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方法.

    作者:王燕敏;陈惠蓉;周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及其灭菌效果,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监测的方法对13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38台灭菌器,82.61%容量≤60 L;口腔诊所多用抽真空台式灭菌器并有干燥程序;社区中心/卫生院多用下排或立式无干燥灭菌器,湿包多见.灭菌效果合格率为81.88%,灭菌器合格率为86.96%,灭菌器合格率有差异,手提式<立式<台式<卧式;89.13%的灭菌器从未做过生物监测.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及灭菌质量监管未落实,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灭菌器操作培训和灭菌质量监管.

    作者:范旭畅;任顾群;杨麦娟;陈颖利;刘建亚;曹亚婵;沈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582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 37例,其中PICC组32例,感染率8.1%,为2.79‰导管日;UVC组5例,感染率2.7%,为3.9‰导管日.PIC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UV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CRBSI感染率升高.

    作者:潘迎洁;陈晓春;王建平;陈赢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一种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对软式内镜的消毒效果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对软式内镜的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软式内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规定的流程清洗后,用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和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消毒灭菌,并采用细菌培养和浓度检测方法对消毒的实际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 两种不同消毒剂清洗内镜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为100%.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连续使用8 h有效浓度维持在≥2 300 mg/L.结论 这种新型的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应用于软式内镜消毒,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水资源,取得快速有效的消毒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者:吴镝;马文杰;吴晨;路琴;张虎;刘芳;曹晋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保湿预处理方式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保湿预处理方式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更好的保湿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夜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按照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A、B、C、D 4组,每组各150件,A组用生理盐水浸泡保湿,B组用流动水冲洗,C组用流动水冲洗后喷洒多酶清洗液,D组用流动水冲洗后喷洒碱性清洗液,放置12 h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机内清洗、消毒,通过目测、ATP生物荧光法、锈蚀结果判定检测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在目测结果中,C、D 2组检测全部合格,B组和A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2%和88%;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4组合格率依次为79%、88%、94%和96%;在锈蚀结果判定中,4组合格率依次为61%、87%、93%和99%.结论 对需隔夜处理的手术器械采用流水冲洗+喷洒碱性清洗液保湿预处理,再进清洗机清洗的方法,清洗消毒效果佳.

    作者:姚艳华;余枝秀;彭施萍;郑秀玲;魏红艳;王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术对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精确置管的优势及其对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346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住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分别采用盲穿法和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7.3%和97.7%,总成功率分别为96.5%和100%,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分别为(9.62±2.33)min和(8.48±1.45)min,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9.6%和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金玉爱;全世超;贺彩芳;俞继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灭菌状况,为改进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对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连续3年从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采集各类消毒对象1 102份,平均合格率为88.57%;2013-2015年各年度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依次为83.82%、87.92%和93.10%,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和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全部符合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6.37%.结论 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基层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任佩佩;杨双喜;陈亚慧;胡静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