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葛剑徽;马云升;谢迅雷
目的:针对没有预先处理的心电图信号中QRS复合波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性质的小波为母小波对来自国际上广泛承认的心电数据库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中的记录进行小波变换,选取了灵敏度更高的高斯函数一阶小波作为小波函数,并采用时频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检测出QRS突变点.结果:在完全没有预处理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对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中的11幅30min的心电图信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能较为准确、快速的检测出QRS波.结论:该QRS波检测方法能很好地满足实时心电检测系统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真诚;白家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备件需求率和备件储备量概率计算模型,为卫生装备维修保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研究装备维修中器件的固有可靠性和维修性,着重分析了影响维修备件需求率的主要因素,利用泊松流原理分别对不可修部件的备件和可修部件的备件建立需求率计算模型.同时,利用计算备件更换概率的方法得出了一种可行的备件储备量计算方法.结果:得出了部队卫生装备备件需求率和备件储备量计算模型.结论:该模型求解方法简便易行,贴近实际,可以满足平时条件下确定卫生装备维修备件需求率和备件储备量的需要.
作者:张玉明;葛剑徽;马云升;谢迅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CR与DR成像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并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CR与DR数字成像基本原理、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成像性能、影像特点及其差别.结果:CR与DR成像转换方式各自不同,终以数字方式输出、成像记录和储存,但CR和DR具有不同的特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论:CR无需改变现有设备且费用较低、使用灵活,DR比CR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动态范围和DQE、SNR、MTF、更低X线照射量、更快速度,大大改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
作者:甘泉;刘冬明;殷瑞根;刘文;赵天;万志水;王骏;王冬青;彭卫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全景矩阵成像(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在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7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75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椎管内全段脊髓、全部脊椎及周围韧带的连续全脊柱MR图像,7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1例脊柱病变,19例脊髓病变.结论:全景矩阵成像技术MR全脊柱成像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好,定位、定性准确性高,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陈纲;马强华;叶建军;杨晓萍;罗樱;朱小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制显色剂用于战时快速确定电解质电极受堵部位.方法:取相关的试剂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显色剂.用注射器吸取显色剂1 ml,将注射器针头弯曲,直接插入电解仪吸样针里,注入显色剂直至充满吸样管道.结果:该显色液能看到各电极的变化,可快速显示出哪个电极有故障.结论:该显色液成本低廉,使用高效便捷.
作者:周艺峰;周竹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SIEMENS-sonoline versa Pro超声诊断仪是一部早期的全身机,它可以诊断腹部、心脏、妇科等部位.机器性能稳定,故障率较低[1].我院自从1997年安装该仪器以来,工作一直比较正常,但近日出现了一次大的故障.现将该仪器此次发生故障的检修过程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作者:杨义发;周菁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开发师救护所卫勤作业信息管理系统,适应信息化需要,提高师救护所指挥组协调能力.方法:调查研究救护所内部特别是指挥组需求,采用模块化技术,利用delphi7软件设计和开发信息管理作业平台,实现师救护所内部的信息管理.结果:系统平台能满足师救护所卫勤作业基本信息管理需要.结论:该系统可为师救护所信息管理提供有力手段,是救护所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潘玉梅;王运斗;王兴永;张晓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建立脊柱简化模型的方法,并对此进行矫正受力分析.方法:通过正位X线片和侧位X线片,提取脊柱的解剖学上的特征,并结合脊柱统计学的知识,重建脊柱三维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整个脊柱包括胸椎(T1~T12)、腰椎(L1~L5)及骶骨的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矫正分析,证明了横向矫正力对脊柱侧凸有一定的矫正作用.结论:该建模方法建模时间短,对患者辐射量少,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刘小丹;王成焘;王冬梅;魏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为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提供预测分析等参考意见.方法:应用经典经济学模型,根据医院实际设备发展水平来构造效益评估数学模型,形成一套评估系统.结果:结合医院放射科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已有数据反复验证模型评估效果,完成了磁共振、CT设备经济效益评估以及科室整体效益评估.结论:该方法可评价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综合效益及科室整体效益.
作者:李世俊;张楠;解迎刚;董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院从北京航天中兴公司购置1台DRX线机是低管电流、高管电压、全数字化控制的先进设备.它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并监控其各种状态,各种数据通过I/0接口反馈到CPU板,探测器扫描到的图像数据送到计算处理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并传输到医生诊断工作室[1].使用6 a来出现过几种特殊故障,现介绍如下.
作者:汤德军;周选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提出了一种颅颌面整形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系统,讨论了该系统所涉及的概念、研究现状、设计该系统的意义和系统的构成,阐述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使颅颌面畸形治疗质量更趋完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阮兴云;李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故障一1.1 故障现象在采用AEC方式拍摄腰椎片时,频繁出现错误代码42E7 Power unittube spit recovery,continue,检查不能正常完成.
作者:杨利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了CO2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相应的原理、特点,并重点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目前在化工、食品、医药卫生、生物及组织工程等5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曾锁林;丁焕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未来战争必将是在陆、海、空等多维空间下全面展开,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如何消除复杂电磁环境对医疗卫生装备性能的干扰,提升卫勤保障能力,是当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只有立足现有,勇于实践,自主创新,加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综合卫勤保障演练,掌握各类医疗仪器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充分发挥现有卫生技术装备的性能,提高卫勤保障的时效.
作者:朱长发;蔡宏伟;刘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科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用纯水处理机于2002年8月随生化分析仪同期购得,使用已近6 a.当产水电阻<1.0 Ω时,应随时更换水质预处理系统[1],该系统均由我院器材科固定工程师更换.近期,因产水电阻<1.0Ω,于2008年6月7日更换水质预处理系统,当时观察产水电阻在13~16 Ω快速跳动变化,认为是新更换的水处理系统随着水的渗透交换有个稳定过程,稳定后产水电阻高18 Ω,此时应注意观察.
作者:刘红燕;唐卫民;王海燕;赵继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拓宽全频谱量子信息仪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分析量子信息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的反应,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改善、X线胸片吸收和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X线胸片显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重症SARS患者血清LDH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被治疗者未发生治疗副作用.结论:全频谱量子信息是一种治疗急性炎症的有效辅助方法.
作者:李洪敏;王巍;林明贵;李燕峰;陈红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及其危害进行了简要地介绍,阐述了睡眠无创呼吸机的发展和分类、其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原理,对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3种机型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后介绍了睡眠无创呼吸机发展的一些新技术.
作者:陈正龙;李淼;胡兆燕;谢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R系统联合高千伏摄影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时30例心脏病患者进行CR系统联合高千伏摄影技术与普通高千伏胸片的检查比较.结果:CR系统联合高千伏摄影技术胸片在心脏病诊断中气道显示优良占98%,而普通高千伏胸片其气道显示优良者仅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CR系统联合高千伏摄影技术胸片比普通摄片对心脏病的诊断更有意义.
作者:萧立华;黄建军;文星;贾云岭;欧仕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TEC0 COATRON M4型血凝分析仪采用光学测量法测量血液的粘度,该机使用近5 a来,工作稳定、性能较好、故障率低,现就近期出现的2例故障现象分析如下[1].
作者:汪志坚;白娟;李娅莉;丁元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工作原理及特性 2001年我院引进了1台美国Hill公司生产的CLINITRON Ⅱ型气动悬浮式烧伤治疗床.该治疗床工作时,悬浮箱下方的鼓风机从室内吸进空气,经过一个孔隙尺寸约为5 μm的过滤器,滤去空气中的灰尘.
作者:陈平;蔡显晟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