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吴飞;张瞩熹
简要介绍了传统的形变模型及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方法.特别介绍了形变模型中两种重要的方法——Snake模型和水平集模型.图像分割是医学三维重建、医学可视化等的基础,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中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技术,也是经典难题.随着实际应用的需要,对医学图像分割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改进原有方法,提出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敏琴;韩国强;涂泳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人的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图像并进行评价.结果: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中,甲类片201张,甲片率95.7%;乙类片9张,乙片率4.3%;废片0张,废片率为0.结论:CR系统在新生儿床边摄影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影像的数字化并直接进入PACS,阅片速度快,X线照射剂量低,图像质量高,成功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影像诊断依据.
作者:曾小涛;郭元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院从北京航天中兴公司购置1台DRX线机是低管电流、高管电压、全数字化控制的先进设备.它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并监控其各种状态,各种数据通过I/0接口反馈到CPU板,探测器扫描到的图像数据送到计算处理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并传输到医生诊断工作室[1].使用6 a来出现过几种特殊故障,现介绍如下.
作者:汤德军;周选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阐述了双源CT的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通过对双源CT特殊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讨论,并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验证,证明了双源CT时间分辨率高,心血管的成像不受心率的限制;X线吸收剂量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图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更高,可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独特的双能量技术,可进行功能代谢等方面的检查和研究等.指出双源CT比常规CT具有更多优势的功能和应用.
作者:李峰;杨刚;朱宗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不同存放条件下,3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采用不同灭菌方式的细菌污染率比较.方法:用全棉布、医用皱纹纸、纸塑包装材料包装医疗器械,分别进行高压蒸汽和环氧乙烷灭菌,存放在医院内具有代表性的场所,定期做细菌培养.结果:同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灭菌后,细菌污染率对比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灭菌后,细菌污染率对比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灭菌的有效期可以相同;用纸塑包装材料比用全棉布、医用皱纹纸包装的物品灭菌后的保存期可适当延长.
作者:黄虹;兰丽萍;傅桂英;张惠春;吴美珍;颜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科学、合理、有序、有效完成电子伤票系统装备研制.方法:确定系统研制总体目标,研究分折军事卫勤应用需求点,合理设计系统功能;筛选与检测应用技术,坚持自主研发与集成创新;注重装备与信息标准化建设.结果:通过对系统各项试验试用表明,整套系统性能达到了全部战技术指标要求,部队试用效果理想.结论:装备研制必须紧扣部队的应用需求,把握住技术与非技术环节,注重关键技术突破和遵循标准化要求,才可能确保装备研制质量,为保障打赢服务.
作者:连平;张革军;栾颖;刘松君;吕丰训;陈伯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院自2001年起投入使用10台贝尔克血透机,不少机器使用已接近10 000 h.近一近段时间,这批机器出现故障较为频繁,通过维修,笔者发现这些故障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甚至可以认为是使用接近10 000 h的贝尔克血透机容易出现的一些故障[1].现结合维修经过总结了故障原因和维修经验,并提出维护保养的方法.贝尔克血透机的使用和维修人员不但可以针对故障进行维修,还可以通过必要的维护保养减少故障发生、避免故障扩大,以达到减轻维修工作负担和降低维修费用的目的.
作者:付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故障现象每天开机均出现ERROR46,47,需要重新启动才可以正常开机.关机,30min内再次开机,正常.
作者:田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发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生物降解肠吻合支架,并探讨提高临床医生自主研发新型手术器械效率的方法.方法:利用SolidWorks软件将设计思路在普通计算机上三维虚拟实现,并生成工程图申报专利,提交厂家生产.结果:工程图符合专利申报、生产要求,样品顺利进入动物实验阶段.结论:临床医生主动学习和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新型手术器械的自主研发,避免了大量的设计更改,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作者:曹洪;禹正杨;罗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拓宽全频谱量子信息仪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分析量子信息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的反应,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改善、X线胸片吸收和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X线胸片显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重症SARS患者血清LDH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被治疗者未发生治疗副作用.结论:全频谱量子信息是一种治疗急性炎症的有效辅助方法.
作者:李洪敏;王巍;林明贵;李燕峰;陈红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制一种动物疲劳性训练实验系统,以期快速建立应力性骨折动物模型.方法:采用MSP430F4270单片机控制高压发生器输出频率和时长可调的高压脉冲,迫使实验兔进行跳跃运动;训练周期结束后,采用骨闪烁显像术对建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应用该系统成功地建立了兔应力性骨折模型.结论:该系统能方便地调节实验动物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具有建模时间短、成功率高等优点.
作者:宋天一;罗二平;申广浩;张星;甘文科;陈耀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一种全自动生物芯片加样检测系统.方法:采用计算机控制,根据操作流程进行系统功能的模块化设计.结果:该系统可自动完成生物芯片的加样、反应、检测等一系列功能.结论:提高了生物芯片的检测效率,确保了生物芯片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作者:蔡锦达;程曦;刘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客观实时地监控医嘱执行的全过程,预防和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在防止医疗差错的需求牵引下,考虑病区环境,具体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无线网络技术,实现系统架构和软件设计.结果:完成了对医嘱执行全程中每一步的实时检查和确认,包括对患者身份、药品、血袋等的唯一识别.结论:系统对保证患者安全、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王虹;吴飞;张瞩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Stago Compact血凝分析仪是法国STAG0公司近生产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我院于2005年新购置了一台,本文就使用中的1例故障及维修经验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作者:姚四军;齐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建立脊柱简化模型的方法,并对此进行矫正受力分析.方法:通过正位X线片和侧位X线片,提取脊柱的解剖学上的特征,并结合脊柱统计学的知识,重建脊柱三维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整个脊柱包括胸椎(T1~T12)、腰椎(L1~L5)及骶骨的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矫正分析,证明了横向矫正力对脊柱侧凸有一定的矫正作用.结论:该建模方法建模时间短,对患者辐射量少,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刘小丹;王成焘;王冬梅;魏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TEC0 COATRON M4型血凝分析仪采用光学测量法测量血液的粘度,该机使用近5 a来,工作稳定、性能较好、故障率低,现就近期出现的2例故障现象分析如下[1].
作者:汪志坚;白娟;李娅莉;丁元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制显色剂用于战时快速确定电解质电极受堵部位.方法:取相关的试剂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显色剂.用注射器吸取显色剂1 ml,将注射器针头弯曲,直接插入电解仪吸样针里,注入显色剂直至充满吸样管道.结果:该显色液能看到各电极的变化,可快速显示出哪个电极有故障.结论:该显色液成本低廉,使用高效便捷.
作者:周艺峰;周竹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计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MRI资料,结果经手术、肝组织活检或血管、胆道造影证实.结果:64例患者术后均有皮肤、巩膜黄染、发热、腹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14例患者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影像分析明确发现门脉主干吻合口狭窄21例;肝动脉狭窄10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5例;肝门水平非吻合口狭窄5例;移植排异反应17例;肝癌复发9例.结论:磁共振成像仪检查能清晰显示手术血管、胆管的狭窄、扩张,是评价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较好的检查设备.
作者:马毅;王宏;穆学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设计旋转阳极启动电路并制作实验教具,方便直观地对学生示教此项实验内容及测试有关实验数据.方法:在原有启动原理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电路并制作成实验教具,供更多的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故障检修、操作使用.结果:经过数年的实验、测试、示教,达到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结论:该教具的制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能.
作者:裴作升;刘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在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肌兴奋收缩偶联时,肌浆网中的钙释放(即钙火花)现象中,图像噪声的存在使图像信噪比下降,直接导致钙火花图像的某些特征细节淹没在图像噪声中而难以被辨识.进而影响对钙火花图像的识别、分析和分类,因此,减少噪声对图像的影响成了钙火花研究工作的关键.方法:依据小波变换算法(Wavelet Transform,WT),自研软件对捕获到的钙火花图像进行分析及滤噪处理.结果:对实验获得的80余幅钙火花图像进行滤噪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均可以较理想地去除噪声,增强了钙火花图像的信噪比.结论:该研究方法明显提高了钙火花检测结果的直观性,进而可以更清晰地分析研究钙火花的形态参数.
作者:雷长海;马志强;汤莹;孙巍巍;杨勇骥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