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
目的:探讨对风湿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风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检测,并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T值为(37.4±0.82)%,对照组患者的HCT值为(36.2±2.78)%。两组患者的HCT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为(11.8±2.82)mg/L,IgA为(3.63±0.49)mg/L,IgG为(28.07±13.42)mg/L,IgM为(3.19±0.44)mg/L;对照组患者的CRP为(5.13±0.74)mg/L, IgA为(2.34±0.55)mg/L,IgG为(2.83±4.74)mg/L,IgM为(1.39±0.52)mg/L。观察组患者CRP的水平、血浆黏度值、IgA水平、IgG水平以及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风湿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并将其血液检验结果与健康人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有利于进早对患者的风湿并进行确诊,并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田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起效的时间、治疗的时间和妊娠的延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妊娠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优于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效果。盐酸利托君起效快,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妊娠时间。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为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对其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麻醉,为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术中气管插管时、切皮后5min的心率较低,在进行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时、切皮后5min的血压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其他各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吞咽功能恢复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胸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较好,可使患者在术后较快苏醒,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成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例,为无效的患者有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內象限和乳晕中心乳腺癌未发生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进行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內象限和乳晕中心部位乳腺癌手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32例患者,对照组中有30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进行乳腺癌切除手术,为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生存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內象限和乳晕中心乳腺癌未发生内乳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常规根治术后进行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能够降低其短期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但这种治疗方法是否能明显提高患者中长期的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宋晓;信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外来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年龄小于6周岁、无当地户籍且在本地区的居住时间≤3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本地同龄儿童30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单苗、5苗的全程接种率及未接受5苗全程接种的具体原因。结果:流动儿童的BCG、OPV、DPT、MV、HBV及5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105名未接受5苗全程免疫接种的流动儿童未接种相关疫苗的次数共计262频次,其未接种相关疫苗的主要原因为其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免疫效果存有怀疑、错过了接种时间及其他原因,分别占32.06%、19.85%、10.30%和10.30%。结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偏低,加大进行预防接种相关健康教育的力度是提高该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的基础上让其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的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能有效、快速地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使用长春新碱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和长春新碱(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和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提高患者血小板的水平。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史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初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初患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75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加用瑞格列奈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前两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初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闫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急救与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40例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其进行救治,同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导致这40例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原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在进行急救及综合护理干预后,这40例患儿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平均的退热时间为(26.35±5.8)分钟。这40例患儿均未发生癫痫及脑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对在门诊输液的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可控制其病情,防止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进而提升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刘霞;李力;齐灵子;盛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6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2个病灶为交界性病灶,有7个病灶边界模糊。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共发现21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8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1个病灶为交界性肿瘤病灶,有7个病灶的边界较模糊,有9个病灶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5个病灶为囊实性混合团块。结论: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若在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时发现其乳房内的肿块呈叶状分布、边界极为明显、直径超过5cm且无钙化情况时,尤其在发现其病灶有短期迅速增长史时可初步诊断其患有乳腺叶状肿瘤。
作者:薛学医;薛来平;高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天麻钩藤汤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天麻钩藤汤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发生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 SBP与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天麻钩藤汤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彭和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别使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缬沙坦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为氨氯地平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优于氨氯地平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缬沙坦治疗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7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好,可促进其病情的好转,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苏美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3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在术后功能锻炼期间,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毕20天后伤口的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毕20天后,在实验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3例;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8例,发生伤口出血的患者有4例,发生伤口裂开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缓解的时间、咳嗽咳痰缓解的时间、呼吸困难缓解的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成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护理带教过程中应用程序化代教模式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25例护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实习的时间顺序,将这25例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13例护生,对照组有12例护生。在对这两组护生进行血液净化护理带教过程中,我院使用常规代教模式对对照组护生进行代教,使用程序化代教模式对观察组护生进行代教。代教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试的成绩、操作考试的成绩以及他们对代教结果满意度的评分和由他们护理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的成绩、操作考试的成绩、对代教结果满意度的评分和由他们护理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带教过程中应用程序化代教模式可有效地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和对代教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代教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造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造口护理干预,在这45例接受直肠癌造口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造口水肿的情况,护理人员在使用浓度为10%的高渗盐水对其伤口进行湿敷后,水肿快速消退,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任何造口并发症。结论: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改善直肠癌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国利;张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314例腰椎间盘移位患者(4644个椎间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2730例患者发生腰椎间盘膨出,有56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突出,有3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脱出,有817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突,有50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出并突出,有2332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而导致硬膜外脂肪消失及硬膜囊受压,有626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导致神经根受压,有139例患者的病变椎间盘发生钙化,有253例患者发生侧隐窝填塞及神经根湮没的情况,有20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变性、出现真空征的情况,有173例患者罹患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在诊断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移位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腰椎间盘移位症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改变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为此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金勇;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胸外科手术护理,为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胸外科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9±2.7)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3.0)d,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数为97.2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数为80.8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9%。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素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