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远
目的:探讨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骨肽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使用唑来膦酸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骨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序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臂骨的DBMC (远端骨矿含量)、DBD (远端骨密度)、PBMC (近端骨矿含量)、PBD (近端骨密度)以及其S-ALP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S-Ca(血钙)的水平、S-P(血磷)的水平、U-Ca与Cr(尿液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U-HOP与Cr(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的比值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臂骨的DBMC、DBD 、PBMC和PB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LP的水平、S-Ca的水平、S-P的水平和U-Ca与Cr的比值、U-HOP与Cr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的人数大体相当,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骨肽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矿含量,提高其血液中钙、磷等物质的水平,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选方法。
作者:谢沛军;欧治平;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术联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者。我院联合使用切开复位术和限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切开复位术和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手术的用时和术后恢复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术后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术联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具有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和患者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联合进行切开复位术和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优选方法。
作者:姚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进入麻醉恢复室后,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从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者从术毕至苏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启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为发生急性肾衰竭的肝移植患者在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8例发生急性肾衰竭的肝移植患者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并观察其在接受护理前后哥斯拉昏迷评分(GCS)、APACHⅡ指标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进行护理前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GCS评分、APACHⅡ评分及其他相关的血生化指标(除碱性磷酸酶指标以外)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肝移植手术。结论: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在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期间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4例患者。我院使用中医康复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西药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4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代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抽样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比较组(44例),单纯使用贝那普利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为比较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心率及血压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比较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09%,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比较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兰;牛余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我院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实验组的患儿进行沟通,用常规的沟通方式与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沟通。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极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技术及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娟娟;闫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红外止咳贴对这58例患儿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58例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8%,而且在治疗期间没有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用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生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低剂量螺旋CT对这1000例体检者进行肺癌筛查。结果:经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发现,这1000例体检者中有30人患有早期肺癌。他们中有肺部腺癌患者24例,肺部类癌患者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4例。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这30例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结果完全准确。同时,经随访证实,另外970例体检者均未患有肺癌。结论: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准确率高。此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郑信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闭合复位法进行外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骨折的愈合率、再骨折的发生率、治疗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其骨折快速愈合,减少其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喉罩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喉罩静脉全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min,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值在手术各时段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值在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等各时段的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5)h,术毕至苏醒的时间为(7.1±2.4)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3±0.7)h,术毕至苏醒的时间为(10.7±1.5)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中术毕至苏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喉罩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还能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小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针灸分阶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4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针灸分阶段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针灸分阶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陶燕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为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使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氧疗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比例及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0.17±5.53)分,抑郁评分为(46.23±4.51)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0.21±5.43)分,抑郁评分为(46.43±4.66)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1.24±3.65)分,抑郁评分为(40.07±3.21)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6.75±4.68)分,抑郁评分为(44.78±4.25)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次旺桑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深二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深二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有34例患者。我院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肉芽生长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疼痛的评分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肉芽生长的时间、疼痛的评分、创面愈合的时间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深二度烧伤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创面的愈合,并减轻其疼痛感。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昌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9例患者均进行了心脏复苏的抢救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其进行心脏复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这9例心跳骤停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患者有6例,死亡的患者有3例,这些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为66.67%。结论: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进行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我院使用抗凝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凝血酶原的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减慢,但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进行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艳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成批伤员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7起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员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合理的急救护理,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在这197例伤员中,存活的伤员有181例(占伤员总数的91.9%),死亡的伤员有16例(占伤员总数的8.1%),其中因发生颅脑损伤而死亡的患者有9例(占死亡伤员总数的56.3%),因存在复合伤而死亡的患者有5例(占死亡伤员总数的31.2%),因存在开放性骨折而死亡的患者有2例(占死亡伤员总数的12.5%)。结论:在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中,受伤伤员具有人数众多、病情严峻等特点,因此,在对这类伤员进行急救护理时,应保证充足的护理资源,并通过科学的优化管理及有效的救护技能对其进行护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付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胃镜活检,观察对比胃镜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将对比的情况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比,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81.67%,疑诊率为13.33%,未确诊率为5.0%,在判定患者病情分型(Borrmann I~IV型)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0%、75%、28.57%,在判定患者细胞分化程度(分化型癌细胞、分化不良型癌细胞)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90.68%、58.82%。结论: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诊断低分化型胃癌细胞时出现的误差较大。虽然此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将其作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作者:闫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