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琳琳;韩志芳;徐飞
目的:探讨分析按照不同体重标准使用右美托咪啶对肥胖患者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的肥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和C组(30例)。在实施经鼻气管插管麻醉前,为A组患者静脉滴注咪唑安定0.05mg/kg体重;为B组患者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啶1μg/kg体重(以患者的总体重为标准);为C组患者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啶1μg/kg体重(以患者的去脂体重为标准)。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给药前,三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1、T2、T3时段,三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波动,但C组患者的波动幅度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患者呛咳症状的发生率及躁动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去脂体重作为标准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体重)对肥胖患者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岛市某社区20岁以上的4300名常住居民罹患高血压的情况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在这4300名居民中,对其中50名居民未能进行有效的调查,实际接受调查的人数为4250名。对这4250名居民均使用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的方法,对其罹患高血压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中被确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综合干预,然后比较这些患者进行干预前和进行干预后,其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合理用药的比率。结果:在这4250名居民中,有998名居民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48%。对这9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后,这些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及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进行综合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些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后其合理用药的比率明显高于进行综合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比率较高,对其进行短期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其疾病的控制率及合理用药的比率。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186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9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1)。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进行护理前的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伍冬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消炎痛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发生阴道出血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使用安络血联合云南白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消炎痛联合云南白药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9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消炎痛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我院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微波疗法和干扰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和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的优点。因此,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荣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病案分析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市某医学院60例妇产科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学生。为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教学,为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然后比较两组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经过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考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学院妇产科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显著。此外,相关教育研究人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作者:武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全期护理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还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其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期间,我院使用异丙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联合使用异丙酚(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瑞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拔除气管插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从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和拔除气管插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从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可有效地缩小其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波动的幅度,缩短其气管插管的时间,而且安全性高。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陶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为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5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及50例非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并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非结核病组患者与肺结核组患者、肺外结核组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患者和肺外结核组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均较高。但与肺外结核患者相比,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更高。在临床上,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肺结核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后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偏大、患有高血压、患有心肌梗死、患有糖尿病、有心绞痛病史等。结论:年龄、罹患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有心绞痛病史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介入诊疗后发生心脏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在为此病患者进行介入诊疗期间应针对上述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降低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林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9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采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对比分析其遵医行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遵医行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及药动学指标。方法:分别以人工配置胃液、肠液及大肠液进行HSYA模拟肠道稳定性试验(实验一)。以红花黄色素原料、丹参复方注射液为实验试剂为大鼠进行灌胃,取血进行血药浓度实验(实验二)。结果:进行实验一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均符合相关的实验要求。取0.12mg的HSYA进行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达到98.91%。HSYA在进入人工胃液内6h后其质量减少0%,在进入人工肠液6h后其质量减少4.2%,在进入人工大肠液中6h后其质量减少32.7%。进行实验二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相关的要求。应用红花黄色素溶液、丹红注射液为大鼠进行灌胃的吸收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清除率、转运速率常数等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单方组大鼠的HSYA曲线下面积、峰值时间、分值浓度均低于复方组大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肠道给药时,红花黄色素的稳定性欠佳。若为患者口服此药应尽量使其在胃部被充分吸收。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复方制剂为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对该物质的吸收度。
作者:张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进行三种不同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三组患者均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在此基础上,为A组患者进行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为B组患者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为C组患者使用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在进行手术前后三组患者的BUT(泪膜破裂时间)及SIT(泪液分泌试验)的结果。结果: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干眼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BUT及SIT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患眼角膜缘屏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趁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期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期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进行综合性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SDS和SAS的评分情况。结果:进行综合性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综合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有助于其心理状态的快速调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素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动态心电图患者的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R-R间期超过1500ms的患者进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有36例患者被确诊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ms,窦房结传导时间≥22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750ms,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显示长R-R间期>1500ms,有部分>2000ms,呈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当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长R-R间期>1500ms时,应为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在临床检查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七氟烷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术对行疝修补术的患儿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疝修补术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1例患儿。在这两组患儿进行手术时,我院使用七氟烷对对照组患儿进行麻醉,联合使用七氟烷和骶管阻滞麻醉术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T0(麻醉开始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20min时)、T4(手术结束时)、T5(进入恢复室10min时)的MAP(动脉压)和HR(心率)以及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T1、T2、T3、T4和T5的MAP及H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术中体动的几率、呼吸抑制的几率和苏醒期躁动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七氟烷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术对行疝修补术的患儿实施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患儿发生麻醉不良反应几率低等优点。因此,此麻醉方法可作为进行疝修补术患儿的首选麻醉方法。
作者:王鹤;王文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为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临床表现改善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缩短其病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季成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活血凉血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活血凉血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ro-BNP及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Pro-BNP、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凉血法进行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其体内Pro-BNP和胆红素的水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颁;姜丕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宫颈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研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2(MCM2)、p63和 p16标记物在宫颈病变分级中的表达,并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探讨宫颈病变的发生机制。
作者:黄敬皓;陈玉华;何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