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迪庆州孕妇感染乙肝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迪庆州医院进行分娩的614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6140例孕妇感染乙肝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她们中感染乙肝孕妇的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了研究。结果:经调查发现,这6140例孕妇中有248例孕妇感染了乙肝,乙肝的感染率为3.87%。在这248例感染乙肝的孕妇中,有藏族孕妇194例,占感染乙肝孕妇总数的78.22%。感染乙肝的孕妇发生死胎、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感染乙肝的孕妇中,进行免疫阻断治疗的孕妇其胎儿感染乙肝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免疫阻断治疗孕妇的胎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云南省迪庆州孕妇感染乙肝的几率尚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在以后的工作中,云南省迪庆州的医务人员要重点向藏族孕妇大力宣传预防乙肝的重要性,以降低她们发生死胎、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几率。此外,云南省迪庆州的医务人员还要注意指导感染乙肝的孕妇及时进行免疫阻断治疗,以降低其胎儿感染乙肝的几率。
作者:文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为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为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康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显著缩短其病程,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0例患者均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这40例患者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这4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副反应,对这8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其副反应未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其中,出现变态反应的患者有6例,出现血液系统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出现消化系统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其中,以变态反应为常见。结论: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副反应的症状均较轻微。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副反应,应立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祁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在施行GP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仅采取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进行6周的治疗后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CA125、CEA、EGFR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4.1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化疗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南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的疼痛感,促进其早日康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启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间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12.34)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4.65) 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11.63)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5.21)mmol/L,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89)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8.97)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9.33)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1.45)mmol/L,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临床检验过程中部分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进行探究。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型号的全自动分析仪(sysmex XT1800、STA compact及R oche c6000)对生化、血液及免疫项目进行检验,选择其中的14项指标,对其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采用扩展值表达(平均值±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结果,其中配套检验系统对14项指标进行了不同浓度不确定度的测定,并做出了详细的评估和报告。结论:评估临床检验当中部分项目测量的不确定度,可充分显示出被检验指标测定结果的分布特征,总结测量结果的概率分散趋势及分布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我们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我市城区、农村的各1所初级中学、小学,在小学,选择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初级中学,选择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各选择1个班。对这些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这976名学生中,检出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学生有57人,其感染率为5.84%。小学生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中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蛔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肠道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学生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城区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地区学生发生肠道蛔虫、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关单位应加大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4],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宗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输液室常见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对其进行解决的对策。方法:对近几年我院门诊输液室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我院门诊输液室常见的差错事件主要有输液反应、静脉穿刺失败等,相关单位应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增加对输液患者的巡视频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业素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营造洁净的输液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输液室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引起门诊输液室发生差错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相关部门应提高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蒋合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寇吉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参与性教学法在传染病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44名进行传染病实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参与性教学组,传统教学组中有123名学生,参与性教学组中有121名学生。对传统教学组学生使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参与性教学组使用参与性教学法进行教学,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实验技能的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结果:经过教学后,参与性教学组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实验技能的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实训课的满意度、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参与性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传染病实训教学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教学方法值得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媛玲;黄玲;赵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2.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手术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燚;王万东;聂乐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药质量的好坏可对中药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中药行业十分注重中药质量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中药质量检验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且中药质量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下促使中医药发展不断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因此,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将对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杨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对诊断生殖器疱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56例及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和I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和I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体IgM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生殖器疱疹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军;余勋;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胃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外治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胃痞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应文;贺康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月经失调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月经失调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月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与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和麻醉后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指标变化的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结果:麻醉前,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对照组患者肺动脉压指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秀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3.3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效果较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稳定。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娟;刘贺;卢伟东;庞志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更昔洛韦组和更昔洛韦与热毒宁联合组,为更昔洛韦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为更昔洛韦与热毒宁联合组患儿联合应用更昔洛韦和热毒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的CD4+、CD8+及CD4+/CD8+值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侯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及药动学指标。方法:分别以人工配置胃液、肠液及大肠液进行HSYA模拟肠道稳定性试验(实验一)。以红花黄色素原料、丹参复方注射液为实验试剂为大鼠进行灌胃,取血进行血药浓度实验(实验二)。结果:进行实验一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均符合相关的实验要求。取0.12mg的HSYA进行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达到98.91%。HSYA在进入人工胃液内6h后其质量减少0%,在进入人工肠液6h后其质量减少4.2%,在进入人工大肠液中6h后其质量减少32.7%。进行实验二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相关的要求。应用红花黄色素溶液、丹红注射液为大鼠进行灌胃的吸收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清除率、转运速率常数等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单方组大鼠的HSYA曲线下面积、峰值时间、分值浓度均低于复方组大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肠道给药时,红花黄色素的稳定性欠佳。若为患者口服此药应尽量使其在胃部被充分吸收。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复方制剂为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对该物质的吸收度。
作者:张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动态心电图患者的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R-R间期超过1500ms的患者进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有36例患者被确诊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ms,窦房结传导时间≥22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750ms,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显示长R-R间期>1500ms,有部分>2000ms,呈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当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长R-R间期>1500ms时,应为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在临床检查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