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周瑾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滞剂, 临床效果,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其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为(130.7±1.5) mmHg,心率为(79.3±1.5)次/min;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为(113.5±1.2)mmHg,心率为(66.3±1.6)次/min。治疗后,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这60例患者中,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有1例,死亡率较低(仅为1.67%)。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安氟醚对老年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安氟醚进行麻醉后其心肌酶谱受到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安氟醚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的时间以及麻醉前后SP(收缩压)、HR(心率)和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S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麻醉前,两组患者LDH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和AHBD(ɑ-羟丁酸脱氢酶)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麻醉后,观察组患者LDH、CPK和AHBD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安氟醚对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虽然能提高其麻醉的效果,但会使其心肌酶谱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临床医生应谨慎使用安氟醚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

    作者:郭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超检查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经治疗性诊断及病理检查证实患有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为其进行B超检查在诊断其肿瘤类型及病情分期方面的准确性。结果:在本组103例患者中,有95例(占92.23%)患者在进行B超检查后其肿瘤类型得到准确的诊断。在本组患者中有26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有19例患者的病情分期经B超检查得到明确的诊断,其诊断的准确率为73.08%。结论:为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可准确诊断其病情,降低其病情的误诊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莲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体位管理对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对其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产程指导,为观察组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分娩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的时长及分娩方式。结果:分娩结束后,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的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以纠正胎儿胎头的位置,缩短产程的时长,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温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儿。我院给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利巴韦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其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发热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此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优选药物。

    作者:周马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30例患者均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这130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的FPG、HbAlc、PPG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这130例患者的FPG、HbAlc、PPG水平均显著优于进行治疗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这些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3.08%。大部分低血糖事件出现在剂量调整期,其发生率与使用剂量的增加无明显联系。这130例患者的体重在进行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出现了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结论: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柴学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和接受手术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共完成手术220例次。我院对这220例次手术的患者和进行手术的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这220例次手术中,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73%。他们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巡回护士未能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服务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和手术环境欠佳。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91%。他们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结论:总体来说,我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尚处于令医生和患者满意的状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会将提高业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作为工作的重点。

    作者:韩雪琴;雷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我们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我市城区、农村的各1所初级中学、小学,在小学,选择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初级中学,选择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各选择1个班。对这些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这976名学生中,检出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学生有57人,其感染率为5.84%。小学生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中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蛔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肠道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学生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城区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地区学生发生肠道蛔虫、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关单位应加大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4],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宗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和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岛市某社区20岁以上的4300名常住居民罹患高血压的情况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在这4300名居民中,对其中50名居民未能进行有效的调查,实际接受调查的人数为4250名。对这4250名居民均使用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的方法,对其罹患高血压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中被确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综合干预,然后比较这些患者进行干预前和进行干预后,其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合理用药的比率。结果:在这4250名居民中,有998名居民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48%。对这9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后,这些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及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进行综合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些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后其合理用药的比率明显高于进行综合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比率较高,对其进行短期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其疾病的控制率及合理用药的比率。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癌症化疗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癌症化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癌症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其早日康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敦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产妇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产妇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8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SAS评分、疼痛的程度及其改行剖宫产的比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改行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焦虑心理和疼痛的程度,提高其分娩质量。此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宏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蛋白琥珀酸铁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富马酸亚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铁代谢指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HCT、Hb、MCV的指标明显较高(P<0.05),MCH的指标明显较低(P<0.05),RBC的指标有所降低(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SI的指标明显升高,FEP的指标明显降低,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6.3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贫血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评分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W后、4W后、6W后及12W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两组患者MAS评分及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MA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7.29±4.50)天,治疗费用为(6400±170)元,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9.83±4.12)天,治疗费用为(6390±168)元,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排解其抑郁、不安的不良情绪,还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红;王金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点的分析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这些患者中,男性中老年患者较多,其职业主要是农民,在1~4月份发病的患者较多。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乏力、巩膜黄染、纳差、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肝肿大、大便色变浅、脾肿大、皮肤瘙痒、腹水。患者的年龄越大,住院的时间越长,总胆红素的水平越高,ALT值和白蛋白值越低(P<0.05)。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重叠酒精肝患者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仅患有AHE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全年皆可发病,其中冬季和春季发病较多,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重叠感染患者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王飞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其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为(130.7±1.5) mmHg,心率为(79.3±1.5)次/min;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为(113.5±1.2)mmHg,心率为(66.3±1.6)次/min。治疗后,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这60例患者中,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有1例,死亡率较低(仅为1.67%)。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三年来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9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36.9%,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美托洛尔相比,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符明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痤疮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对痤疮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我院收治的296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48例患者。我院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0%(144/14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22%(98/14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克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氯诺昔康配伍液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进行配伍,并在25±1℃的环境下观察和检测这两种药物的配伍液在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及两种药物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配伍后的8h内,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其外观和pH值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也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在将这两种药物配伍8h以后,其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下降为96.6%。结论:在25±1℃的环境中,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较为稳定。但在配伍8h以后,该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会明显下降。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后的8h内使用其配伍液。

    作者:杜红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沈阳市某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该医院使用头孢曲松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曲松钠(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起效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杜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5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喘、咳嗽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於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7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进行的临床治疗体会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欣母沛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纱条填塞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纱条填塞的平均时间为8~14min,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有9例,无一例患者发生隐性出血、活动性出血、纱条取出困难及纱条血染的情况,无一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97.2±163.7)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为(11.48±4.97)%;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27.5±101.6)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为(7.13±3.12)%。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12±1.1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98±1.08)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程度均达到了甲级愈合的标准,均未发生晚期出血及产褥感染的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B超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均良好,均未发生盆腔炎等不良症状,子宫复旧情况良好。结论:应用欣母沛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沈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