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吴琴;高云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抗纤维化
摘要: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该文对其对肝脏、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半枝莲总黄酮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磷脂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TFSB)对高脂饲养ApoE基因缺陷(ApoE-/-)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早期抑制AS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1周龄♂ApoE-/-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TFSB低、中、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取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均给予高脂饲养4周后给药,8周后全部处死, 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血液流变仪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高切),温氏法测红细胞比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G、TC、HDL-C、LDL-C表达水平, ELISA法检测血清磷脂转运蛋白(PLTP)及维生素E(VE)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PLTP蛋白表达水平及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造模成功;TFSB各剂量组对模型小鼠主动脉AS形态学有改善作用,可明显降低AS模型小鼠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TFSB各剂量组可明显降低AS模型鼠的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低切、高切),且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FSB各剂量组血清PLTP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PLTP与VE水平呈负相关(r=-0.675, P<0.01);与模型组相比, TFSB中、高剂量组能够明显抑制肝脏PLTP及FXR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TFSB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FXR水平,从而调节PLTP 水平、升高VE 水平、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减少小鼠的AS 损伤,进而发挥抗AS 的作用。

    作者:祝娉婷;孙云;刘兆国;刘玉萍;卜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牛蒡子苷元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元对大鼠C6胶质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同时探讨牛蒡子苷元与替莫唑胺合用对脑胶质瘤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脑内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牛蒡子苷元连续皮下给药15 d,替莫唑胺从d5开始给药,连续灌胃给药5 d;测量肿瘤的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瘤组织中GFAP、PCNA和CD4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蒡子苷元均能明显降低大鼠 C6胶质瘤的肿瘤体积( P <0.05),给予牛蒡子苷元可使脑胶质瘤大鼠的PCNA和CD40表达明显降低(P<0.05),GFAP表达明显升高(P<0.05);牛蒡子苷元与替莫唑胺合用能明显减少脑胶质瘤大鼠的肿瘤体积(P<0.01),其肿瘤抑制率均高于单独牛蒡子苷元和替莫唑胺;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PCNA和CD40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GFAP明显升高(P<0.05),均好于单独用药。结论牛蒡子苷元能明显抑制大鼠C6胶质瘤生长,并且与替莫唑胺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作用机制与影响脑胶质瘤相关蛋白(PCNA和GFAP)表达和调节机体免疫(抑制CD40表达)相关,为牛蒡子苷元上报新药提供临床前药理试验支持。

    作者:苏勤勇;李晓梅;姚景春;王平平;张贵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棉酚通过Akt/β-catenin通路抑制胃癌细胞迁移

    目的:探讨棉酚( gossypol)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棉酚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Western blot 法检测丝/苏氨酸激酶/β-链蛋白( Ak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及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 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显示,棉酚对胃癌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大;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棉酚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棉酚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率高于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棉酚可明显下调胃癌细胞的p-Akt、β-catenin、cyclin D1、MMP-2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棉酚通过下调Ak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胃癌细胞迁移。

    作者:杨丹;王丽;李珠;刘赵阳;刘畅;郭丽;付佳;祁荣;王俊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抗肿瘤机制及其作用靶点CRBN的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来那度胺、泊马度胺)为小分子谷氨酸衍生物,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此外,它们还具有其它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如抑制血管新生、致畸,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特别是针对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对沙利度胺分子靶标的筛选和其靶分子cereblon ( CRBN )发现,为其药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开发新一代无毒副作用和具有更高效抗肿瘤活性的新一代沙利度胺衍生物提供了新的线索。该文将从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制、新靶点及对MM的治疗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黄海宁;张浩;汪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J34对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及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第3代选择性PARP-1抑制剂PJ34对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 A549/DDP生长活性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顺铂( DDP )、PJ34单药或联合作用于A549/DDP细胞,MTT法检测各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ARP-1蛋白、MDR相关蛋白( LRP、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 PJ34单药对A549/DDP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毒剂量的PJ34可明显增强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内PARP-1蛋白、MDR相关蛋白( LRP、GST-π)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549/DDP细胞的顺铂耐药性与细胞内PARP-1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PJ34有明显的顺铂增敏作用,能部分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LRP、GST-π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姚圆圆;郝吉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通过IRS-1/Akt信号通路改善ob/ob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ob/ob小鼠腹腔注射罗格列酮,观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海马组织中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进而探讨引起这些变化的机制。方法C57BL/6J ♂ ob/ ob 小鼠分两组,一组腹腔注射罗格列酮(RSG),即罗格列酮组(ob/ ob-RSG),一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即生理盐水组( ob/ ob-Saline),同鼠龄正常 C57BL/6J(WT)♂小鼠为同型对照,即正常组(WT)。饲养7个月后注射药物并连续检测随机血糖10 d,新事物探索实验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海马中 BACE1、磷酸化Tau、磷酸化IRS1及IRS1、磷酸化Akt 及Akt 等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 的方法检测Aβ1-40的水平。结果罗格列酮组小鼠随机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并趋于正常组。新事物探索实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相对于生理盐水组有所改善。罗格列酮组小鼠海马组织中BACE1及磷酸化Tau 的表达水平相对于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并趋于正常组。类似的,海马组织中Aβ水平在罗格列酮处理后明显下降。罗格列酮组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S1以及下游Akt 的磷酸化水平相对于生理盐水组均明显增高,并趋于正常组。结论 ob/ ob 小鼠在注射罗格列酮后,海马组织中IRS1/ Akt 胰岛素信号通路被激活进而改善肥胖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柴水琴;李继斌;王宏英;宋晔;刘丹;肖晓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糖氧剥夺/再灌注诱导的SH-SY5 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 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ANF )对糖氧剥夺/再灌注(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perfusion, OGD/R)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对细胞进行糖氧剥夺(OGD)6 h,再灌注(R)12 h。在再灌注时期,根据是否给予重组人MANF蛋白处理(2μmol·L-1,12 h),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 NC)、NC+MANF组、OGD/R组和OGD/R+MANF组。随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SH-SY5Y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PI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内源性MANF蛋白、内质网( ER)应激相关蛋白 GRP78/BiP、p-IRE1、p-eIF2α及促凋亡蛋白 cleaved caspase-3和 CHOP 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OGD/R组SH-SY5Y细胞胞体变小、变圆,突起缩短或消失。进一步研究发现, MANF 能明显改善 OGD/R 诱导的 SH-SY5Y细胞存活率下降和死亡率增加。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OGD/R组细胞内源性MANF蛋白表达增高;ER应激相关蛋白GRP78/BiP、p-IRE1、p-eIF2α表达增高;促凋亡蛋白CHOP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给予重组人 MANF 蛋白可降低 OGD/R 组 GRP78/BiP、CHOP 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论 OGD/R 可诱导凋亡性ER应激;MANF蛋白可通过抑制OGD/R诱导的凋亡性ER应激而对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瑞;刘珺;沈玉君;沙曼琪;徐胜春;沈玉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补心汤总黄酮对获得性无助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HPA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采用小鼠获得性无助模型评价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的抗抑郁作用,并探究在应激状态下,XBXT-2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电脑程序控制的穿梭箱条件反射系统,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诱导获得性无助模型,经过穿梭箱回避程序筛选,将成功诱导无助行为的小鼠分为模型组、度洛西汀( Dlx,20 mg·kg-1)组和XBXT-2(25,50 mg·kg-1)组,灌胃给药4 d,每日采用条件性回避反应测试程序,测定小鼠的逃避失败次数和逃避潜伏期。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皮质酮( 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α/β)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的表达水平。结果亚慢性给予XBXT-2(25,50 mg·kg-1)可明显减少获得性无助小鼠逃避失败次数和(或)逃避失败潜伏期,在行为学有效基础上,亦可明显降低获得性无助小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上调海马GRα/β蛋白和BDNF的表达。结论 XBTX-2

    作者:陈力;薛瑞;于能江;王玉露;胡晓旭;仇志坤;赵楠;李云峰;徐江平;张有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 BBR)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低剂量(35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BBR(50mg·kg-1)、BBR(100mg·kg-1)和BBR(200mg·kg-1)剂量治疗组结果。分别在给

    作者:倪伟建;丁海华;唐丽琴;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可逆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酪氨酸激酶的过度表达和过度激活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多种酪氨酸激酶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目前已经上市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属于可逆性抑制剂,这些药物具有选择性差、药效不够强烈和持久以及易引发耐药性等缺点。近些年,不可逆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这一类药物分子以不可逆的共价键与酪氨酸激酶上ATP结合域进行结合,从而使该靶点永久性失活。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不可逆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解决可逆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几个缺点。目前,已经有一批不可逆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入市场或临床研究阶段。该篇综述是对不可逆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结构、药理和药化特征及其研究进展等进行总结和阐述。

    作者:郭建军;朱晶;赵永跃;权腾飞;苗震宇;卜海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鼠在体肠吸收杜仲中几种成分的特征研究

    杜仲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其味甘,性温,归肝经、肾经,为国家二级珍稀树种,是传统名贵滋补药材。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疾病[1-3]。

    作者:侯靖宇;潘洁;谢玉敏;陈鹏程;王永林;王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疼痛中的作用研究

    鞘氨醇-1-磷酸受体1(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R1)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其能调节多种下游信号分子和细胞功能。研究发现S1PR1在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激活S1PR1产生致痛作用还是镇痛作用尚存在争议。该文讨论了 S1P/S1PR1信号在疼痛研究中的新观点与进展,以增进对其生物学功能及病理作用的了解。

    作者:黄金路;万丽丽;郭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芩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脑缺血/再灌注+黄芩苷组( I/RB组),每组20只。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I/RB组大鼠造模后12 h行黄芩苷(100 mg · kg-1)灌胃,每天两次,连续7d。 S组及I/R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造模7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BrdU免疫组化标记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RB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P<0.05),海马齿状回(DG)和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 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P<0.01),脑组织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 P<0.01)。结论黄芩苷能明显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COX-2蛋白的表达,促进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李蓉;李振华;杨俊卿;谌贝贝;承欧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姜黄素衍生物C085对K56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C085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MTT 法观察C08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085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探讨C085引发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检测其对BCR-ABL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磷酸化及对其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C-1荧光染色法检测C085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C085在低浓度下抑制K562细胞,IC50只有其母体姜黄素的1/5甚至更低;在24h即对K62细胞有较强的诱导凋亡作用,主要是中、晚期凋亡。与阳性对照药IM相比,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对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085可下调BCR-ABL的自磷酸化和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蛋白Stat 5和Crkl的磷酸化水平,作用均强于IM。 JC-1荧光染色法结果表明,C085通过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的PT孔使其开放,下调Bcl-2、上调Bax,诱导细胞凋亡,促凋亡作用强于IM。结论 C085可抑制 BCR-ABL+ K562细胞的生长,与其抑制BCR-ABL蛋白激酶活性,下调相关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的PT孔使其开放,激活凋亡相关蛋白,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吴莺;陈瑞家;吴丽贤;许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安全性试验研究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盐酸川芎嗪配伍组成的中药注射剂,临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治疗[1]。结合国家SFDA《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为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安全性,本文参照《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和有关文献[2-3]对其过敏性、刺激性、溶血性以及异常毒性进行了研究,为做好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郑林;董永喜;谢玉敏;张晓红;董莉;李勇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肢体后适应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肢体后适应(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对急性高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50%葡萄糖(6 mL·kg-1)造成急性高血糖模型,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将大脑中动脉栓塞1.5 h后再灌注,且同时刻给LRIP组大鼠LRIP操作,将大鼠左后肢股动脉夹闭5 min/再通5 min(此为1个循环),连续3个循环。再灌注2h后,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力;取全脑切片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结果 LRIP能改善急性高血糖状态下脑IRI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升高血清中NO浓度及SOD活力,能减小脑梗死面积,以上指标LRIP组与IRI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LRIP对急性高血糖状态大鼠的脑 IRI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部分通过升高血清SOD活力及NO水平实现。

    作者:陈刚领;徐岚溪;赵欢;吴晓莹;柴玲玲;曾冬琳;吴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蛇葡萄素钠联合卡铂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钠(AMP-Na)单用及其与卡铂(CBP)合用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两药单用及合用对GLC-82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GLC-8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GLC-82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对于GLC-82细胞, AMP-Na与CBP合用, CBP的IC50由(17.10±4.78)mg·L-1降低到<3.12mg·L-1(P<0.01),表明Amp-Na对卡铂抑制GLC-82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协同效应(CDI<1)。TEM及FCM检测结果表明,单用AMP-Na及与卡铂合用均可诱导GLC-82细胞凋亡、坏死,两药合用后坏死率由(2.56±0.41)%升高到(71.83±5.43)%(P<0.01)。AMP-Na单用及与卡铂合用作用于GLC-82细胞48h后, caspase-3的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AMP-Na和CBP具有协同诱导GLC-8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内caspase-3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作者:王霞;韩伟;葛斌;吴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Caco-2细胞模型上跨膜转运的研究

    目的: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小肠吸收转运的机制。方法在Caco-2细胞模型上进行IPHP的跨膜转运实验,探讨药物浓度、pH、温度、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2抑制剂MK-571和丙磺舒对IPHP在体外细胞模型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IPHP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IPHP不同浓度从A侧到B侧的渗透系数Papp(AP-BL)(×10-5)分别为:(2.21±0.200)、(3.56±0.306)、(3.81±0.179)、(4.23±0.229)、(4.17±0.262)cm·s-1, B侧到A侧的渗透系数Papp(BL-AP)(×10-5)分别为:(3.57±0.209)、(4.51±0.113)、(4.97±0.229)、(5.24±0.550)、(5.07±0.557)cm·s-1,外排率分别为:1.61、1.26、1.3、1.23、1.21。温度和pH对其转运均有影响,而P-gp抑制剂对于IPHP的转运没有明显的影响, MRP2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IPHP的转运量(P<0.05)。结论IPHP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方式主要是被动扩散,且其转运不受P-gp外排

    作者:胡婷婷;黄成;孟晓明;陈昭琳;沈陈林;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mLDL对小鼠肠系膜动脉α1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及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mmLDL对小鼠肠系膜动脉α1受体的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mmLDL,微血管肌张力描记仪观察NA引起的小鼠肠系膜动脉收缩量效曲线变化, RT-PCR、Western blot 检测α1受体及α2受体表达。结果mmLDL引起NA收缩量效曲线明显增强,表现为Emax值由生理盐水( NS )组的(120.75±3.44)%上升为(161.00±6.87)%(P<0.01),pEC50值由NS组的(5.65±0.05)上升为(6.20±0.08)(P<0.01)。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引起量效曲线的明显右移,mmLDL引起α1受体mRNA水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对α2受体表达基本没有影响。结论尾静脉注射mmLDL上调小鼠肠系膜动脉α1受体。

    作者:郭立军;江高峰;李海鹏;李琼;刘恩岐;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的影响

    目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外源性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模型,在CPP重燃前给予侧脑室注射CCK-8(0.1、1μg),以观察外源性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影响。另外, CPP 重燃前共同给予侧脑室注射 CCK-8和CCK受体拮抗剂( 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CCK2受体拮抗剂L-365,260)、CCK-8和阿片受体拮抗剂(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AP),以探讨 CCK-8抑制足底电击诱导吗啡 CPP重燃的相关机制。结果①足底电击成功重燃CPP的表达,并且0.1和1μg CCK-8有效抑制了CPP重燃过程。② 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和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CTAP均可阻断CCK-8对足底电击诱导吗啡CPP重燃的抑制作用。结论 CCK-8可以通过CCK1受体抑制足底电击诱导的吗啡CPP重燃,并且这种作用与阿片受体相关。

    作者:贾慧;刘涛;文迪;孙东磊;臧国庆;于峰;闫玉仙;马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