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浩;夏本立;周志明;王力
目的 比较过氧乙酸与酸性氧化电位水(EOW)对消化内镜的实际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使用过程评估和抽样检测方法,评价两种化学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和使用可操作性.结果 经手工方式清洗,分别用含量2 300 mg/L过氧乙酸标准液与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浸泡作用3min.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5.46%;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结论 用过氧乙酸和酸性氧化电位水清洗消毒消化内镜均可取得快速有效的消毒效果,但酸性氧化电位水无刺激性且腐蚀性轻.
作者:周晓;李鹏;韦键;冀明;张澍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提要 目的 观察一种快速手消毒剂的实际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该快速手消毒剂对外科手实际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同时与聚维酮碘作平行比较.结果 两组各200人次分别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和聚维酮碘消毒后,即刻、60、120、180 min等4个时段采样检测,全部无细菌生长.200人次使用某品牌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部皮肤,无1例出现红斑、水肿和皮疹,有3例出现瘙痒,不良反应率为1.5%.200人次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手部皮肤,不良反应率为6%.结论 快速手消毒剂和聚维酮碘对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效果无差别,消毒后均未培养出存活细菌,但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后皮肤速干性好,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李荷花;王苗凤;马玲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一起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探索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及对标本的病原学检测,了解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结果 该医院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13例MRSA感染病人,为一起MRSA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从13例患者标本中所分离的MRSA除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之外,对其他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经细菌基因分析证明13例患者感染的MRSA具有同源性,同时也同环境标本分离的MRSA具有同源性.结论 该医院发生一起MRSA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感染的发生与医务人员手及诊疗用品接触传播有关,经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使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作者:王燕;周垚;张映华;张俭;张浩军;杨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一种以次氯酸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的杀菌效果.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实验室杀菌效果观察.结果 用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5 min,对悬液内沙门菌、志贺菌、单增李斯特杆菌、绿脓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结论 这种含氯消毒液对试验所用6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姜晓杰;王文杰;祁美荣;陈向红;高金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住院741例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741例肝硬化患者中有261例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18.39%.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其次为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引起老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基础病致使免疫力低下、长期住院、上消化道出血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明确,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薛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发生湿包的原因,有效地控制湿包的发生,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方法 对产生湿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观察,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年共发生湿包58个,灭菌包过大造成包内冷凝水19个,物品装载不合理、摆放不当16个,蒸汽质量差12个,与灭菌器相关的其它因素问题11个.结论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在灭菌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操作者应高度重视.
作者:金梅英;冯其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为加强医院感染与消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学检验,对兰州市511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连续7年监测资料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采集各种标本4967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8.00%.厂矿医院和民营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0.38%和93.81%,县区级医院合格率为89.12%,市级医院合格率为88.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个体诊所合格率分别为83.40%和70.94%.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质量合格率低,分别为84.51%和78.19%;无菌器材灭菌合格率为96.54%.结论 兰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有待提高,应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与监测.
作者:陈继军;王芸;陆润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治疗口腔疾病时,操作过程全部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治疗中被患者唾液、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感染的口腔治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感染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针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特点,结合医院质量管理,创造口腔科安全就医环境,我们专门制定和加强了口腔科消毒管理措施,以提高消毒与灭菌质量.
作者:刘学宁;黄亮;赵硕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布情况与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011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共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50例,其中肺部感染258例,占57.3%;尿路感染81例,占18%;胃肠道感染62例,占13.8%.主要危险因素是各种插管留置.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侵入性操作是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巧玲;于淑琴;李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和载体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有效碘450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过氧化氢的手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3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氯己定的手消毒凝胶作用3min,对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结论 乙醇氯己定手消毒凝胶可以快速灭活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聚维酮碘消毒液与乙醇过氧化氢手消毒液有效灭活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需要10 min以上.
作者:王玲;刘起展;冷红英;褚宏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真菌分离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对住院血液病患者医院内获得真菌的感染标本进行了真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从3929份病人标本中检出病原菌共894株,其中真菌260株,占29.1%.真菌分离率由2009年22.1%上升到2011年34.3%,其中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居前2位.所分离出的真菌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性无明显改变,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率有所增加.结论 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逐年提高,应加强抗真菌药物应用管理.
作者:洪攀;傅佳萍;罗洪强;陆明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为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植入物的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对植入物在接收清点、浸泡清洗、包装、灭菌、存贮和发放各环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自2009年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以来,所有植入物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符合要求,无一例由植入物引起的医院感染.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植入物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有效地保证了植入物的消毒灭菌质量.
作者:易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分布特征,探讨其卫生状况,改善和加强其卫生监督与管理.方法 对全市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消毒餐饮具卫生检测.结果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共113家,全部分布在环城区县之中,现场卫生学调查合格率为84.1%,消毒餐饮具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3.8%.结论 天津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整体卫生状况合格率较高,但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律意识未达到法规要求,仍存在着卫生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作者:李作永;张磊;周丕露;徐卫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某区星级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于2008-2011年每年夏秋季对某区三至五星级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 该区星级宾馆房间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平均超标率为5.6%,二氧化碳平均超标率到50.8%;集中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平均超标率达到58.5%,真菌总数超标率也达到27.7%.该区星级宾馆集中空调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杆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2.2%和26.7%.结论 该区星级宾馆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重要指标合格率偏低,嗜肺军团杆菌检出率较高,存在传播感染的风险.
作者:周晓红;王峥;胡薇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管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与分析住院病人血管导管相关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建立防控与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使得医务人员做到了血管置管操作技术熟练、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科学选用导管、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局部消毒以及手卫生措施,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结论 血管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明确,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护理对策.
作者:钟丽娟;陶映;于美芳;王米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桐乡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消毒质量.方法 对桐乡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消毒质量进行抽样调查和产品检验.结果 3年共采样检测461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0.89%.2010 -2012年合格率分别为87.42%、90.20%和94.90%.产品消毒合格率为82.09%,空气、工作台面和工人手合格率分别为77.36%、93.39%和95.45%.结论 桐乡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质量存在不合格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
作者:严卓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环境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调查2009-2011年重症医学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 共采样监测标本323份,合格283份,合格率为87.62%.检出致病菌4株,其中3株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症医学科物体表面主要的致病菌.加强管理措施,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保证重症医学科环境质量和提高医疗安全的重要对策.
作者:王惠芳;来瑞平;符湘云;谢多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几种典型的制备酸性氧化电位水(EOW)的商用电极的性能,并评价了其所制备的EOW水质、能耗与杀菌效果.为制备EOW的电极选择涂层金属元素和制备涂层钛阳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析氯/析氧电位、强化寿命测试及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研究.结果 B3和B4都是呈典型龟裂“岛状”形态的涂层钛电极,含较多Ru、Ir及少量Pt元素,表面细小簇状晶粒的析出有助于提高涂层活性;B3和B4的析氧电位较低,与其涂层上含有的对析氧反应具有优良催化活性的RuO2和IrO2有关;电极寿命大小为:B3>B4>B2,水质达标时单位能耗为:B2 >B4 >B3.结论 电极性能受涂层成分、活性组元素含量、结构形貌等因素的影响;B2、B3和B4对析氯反应的催化活性高于析氧反应,都是偏析氯型电极;用B4制备的EOW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杀灭能力.
作者:吴蔚;张旻;曾新平;唐文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管理.方法 按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监测技术和结果判断标准,对2011年8月临床各科室使用中的长期给氧组和间断给氧组的氧气湿化器,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共采样748份,其中长期给氧组386份,合格率为90.67%,间断给氧组362份,合格率为61.8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类产碱假单胞菌较多.结论 加强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预防控制医院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王靖;张方兰;丁太平;沈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风险管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进行感染控制.方法 通过识别和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进行环节管理,降低感染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成因,正确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结果 通过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及职业暴露后等4个环节管理,规范了手术人员责任和行为,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切断了医源性感染传播.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感染隐患,确保了具有严重感染风险的手术过程安全.
作者:王靖;杨爱芝;赵应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