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宁;黄亮;赵硕辉
目的 调查一起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探索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及对标本的病原学检测,了解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结果 该医院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13例MRSA感染病人,为一起MRSA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从13例患者标本中所分离的MRSA除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之外,对其他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经细菌基因分析证明13例患者感染的MRSA具有同源性,同时也同环境标本分离的MRSA具有同源性.结论 该医院发生一起MRSA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感染的发生与医务人员手及诊疗用品接触传播有关,经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使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作者:王燕;周垚;张映华;张俭;张浩军;杨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管理.方法 按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监测技术和结果判断标准,对2011年8月临床各科室使用中的长期给氧组和间断给氧组的氧气湿化器,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共采样748份,其中长期给氧组386份,合格率为90.67%,间断给氧组362份,合格率为61.8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类产碱假单胞菌较多.结论 加强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预防控制医院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王靖;张方兰;丁太平;沈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分析感染特点,以便加强防控.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对本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 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9 -2011年3年期间共入住患者1796例,发生感染患者29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6.48%,日感染率9.53‰.在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中,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5.34‰、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日感染率3.86‰、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日感染率3.31‰.从感染病人标本中共检出3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52.4%.结论 本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血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和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刘亚新;王亚霞;陈娟红;高惠惠;彭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方法,对ICU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理人员总体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不高,在手卫生执行率中接触患者前后合格率为95.6%,配餐前摘手套后合格率为80.4%.观察比较护理人员共24人,手卫生总执行率84.9%.结论 该ICU护理人员总体依从性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为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植入物的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对植入物在接收清点、浸泡清洗、包装、灭菌、存贮和发放各环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自2009年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以来,所有植入物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符合要求,无一例由植入物引起的医院感染.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植入物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有效地保证了植入物的消毒灭菌质量.
作者:易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留置导尿是临床工作中很常见的一项重要护理技术,但留置导尿是造成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危险因素.因此,定期更换集尿袋以减少感染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集尿袋更换时间尚未达成一致,在一些护理教材中提出,每天更换集尿袋或要求每周更换2次,说法不一,没有统一标准.究竟多长时间更换相对比较科学或对预防控制医院内尿路感染有效,我们为此进行系统评价,旨在为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白丽霞;赵惠峰;赵东蔼;周慧;张晓娜;刘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对新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生物荧光法,对纯净水冲洗结合EOW浸泡法与规范流程清洗法清洗后的器械洁净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试验组清洗的100件新购人医疗器械,目测法检测合格率为99%,生物荧光法检测全部合格;对照组清洗的100件新购入医疗器械,目测法检测合格率为87%,生物荧光法检测多数不合格.结论 污染后医疗器械必须采用规范清洗程序,方可确保清洗效果.
作者:张玉桂;涂丽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对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集中清洗、灭菌,为临床提供合格无菌物品的重任.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是无菌物品在储存过程中质量的保证.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从2010年开始对临床科室不常用、易过期与常用小物件的器械选用纸塑包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蔡碧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真菌分离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对住院血液病患者医院内获得真菌的感染标本进行了真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从3929份病人标本中检出病原菌共894株,其中真菌260株,占29.1%.真菌分离率由2009年22.1%上升到2011年34.3%,其中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居前2位.所分离出的真菌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性无明显改变,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率有所增加.结论 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逐年提高,应加强抗真菌药物应用管理.
作者:洪攀;傅佳萍;罗洪强;陆明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治疗口腔疾病时,操作过程全部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治疗中被患者唾液、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感染的口腔治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感染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针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特点,结合医院质量管理,创造口腔科安全就医环境,我们专门制定和加强了口腔科消毒管理措施,以提高消毒与灭菌质量.
作者:刘学宁;黄亮;赵硕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据报道,通过清洁、抑制或杀死手部微生物的手卫生方法可以降低30%的医院内感染,所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3].世界卫生组织(WHO)历来倡导医务人员手卫生,许多国家卫生管理部门乃至世界卫生组织都先后颁布医疗机构人员手卫生指南和相应的规范或标准[4].2009年4月我国专门颁布了《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使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要求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ICU是医院感染高危科室,收治的病人病情重,免疫力低下,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相对较高,因此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更值得重视[5,6].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手卫生依从性对控制ICU医院感染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宗永忠;陈立萍;施亚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中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结合实际建立操作中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 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院感染率为18.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占61.0%.针对侵入性操作种类,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和各种插管留置过程中消毒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 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数要实施侵入性操作,因此医院感染率较高,重点要加强无菌操作和消毒护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黄丽;陶映;王米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永登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供水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永登县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永登县33个供水点基本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33个检测点中,93.9%的检测点采用地下水水源,93.9%的检测点未进行水处理,无任何消毒设备,未进行任何方式消毒;水样合格率仅为32.6%,19个指标中有12项超标,以菌落总数超标为严重,达45.5%.结论 永登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较差,应加强农民群众饮水卫生知识的教育,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同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加强水质监测.
作者:费晓东;李盛;余加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风险管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进行感染控制.方法 通过识别和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进行环节管理,降低感染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成因,正确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结果 通过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及职业暴露后等4个环节管理,规范了手术人员责任和行为,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切断了医源性感染传播.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感染隐患,确保了具有严重感染风险的手术过程安全.
作者:王靖;杨爱芝;赵应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氧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住院75例嗜麦芽寡氧单胞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引发嗜麦芽寡氧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病人高龄、伴严重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创伤性操作等.感染标本分离的嗜麦芽寡氧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及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比较敏感.结论 嗜麦芽寡氧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无特殊现象,该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加强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作者:宗春光;李军;尹成淑;刘敏;王兆鹏;孙启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和载体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有效碘450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过氧化氢的手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3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氯己定的手消毒凝胶作用3min,对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结论 乙醇氯己定手消毒凝胶可以快速灭活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聚维酮碘消毒液与乙醇过氧化氢手消毒液有效灭活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需要10 min以上.
作者:王玲;刘起展;冷红英;褚宏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为卫生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采样和细菌监测方法对医院重点部门采样监测.结果 2007 - 2011年5年室内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和致病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4.42%、83.72%、91.53%、48.0%和99.73%.县级公立医院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和私立医疗机构.结论 喀什地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不高,应重点监测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及个体诊疗所的室内空气和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督促采取改进措施.
作者:何秀英;安允萍;周宇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过氧乙酸与酸性氧化电位水(EOW)对消化内镜的实际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使用过程评估和抽样检测方法,评价两种化学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和使用可操作性.结果 经手工方式清洗,分别用含量2 300 mg/L过氧乙酸标准液与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浸泡作用3min.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5.46%;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结论 用过氧乙酸和酸性氧化电位水清洗消毒消化内镜均可取得快速有效的消毒效果,但酸性氧化电位水无刺激性且腐蚀性轻.
作者:周晓;李鹏;韦键;冀明;张澍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桐乡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消毒质量.方法 对桐乡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消毒质量进行抽样调查和产品检验.结果 3年共采样检测461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0.89%.2010 -2012年合格率分别为87.42%、90.20%和94.90%.产品消毒合格率为82.09%,空气、工作台面和工人手合格率分别为77.36%、93.39%和95.45%.结论 桐乡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质量存在不合格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
作者:严卓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微量泵操作方便,能长时间小剂量匀速地注射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各临床科室广泛应用[1].因不同科室对使用完毕的微量注射泵所采取的消毒方法、消毒时间以及存放的条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使用后的微量注射泵表面及推进器导轨上微生物污染严重.为此,对医院使用的微量注射泵表面进行采样检测,并分析污染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作者:李万兰;严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