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吴桂琴;陶映;王米兰;于美芳

关键词:胆囊切除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目标性监测
摘要:目的 了解胆囊切除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对该医院实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度233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部位感染20例,感染率为8.6%.2011年度260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部位感染9例,感染率为3.5%.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提出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疗养院紫外线灯使用情况调查

    居室内及医疗康复场所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从而对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造成直接威胁[1].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期实施有效消毒,特别是对医疗保健、康复疗养等公共场空气的消毒,就显得非常重要[2].紫外线灯是空气消毒的常用设备,紫外线灯的规范性使用直接关系到空气的消毒效果.为了减少由空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必须规范紫外线灯使用方法.2009-2012年,对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包括附属医院)16个场所的紫外线灯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郝海水;张秀芬;第五进学;唐裕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体温计统一消毒管理的流程设计与实践

    目的 规范体温计消毒流程,便于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提高体温计消毒质量.方法 在临床各科室发放自制的四层抽屉式体温计管理盒及消毒管理流程图,实行统一的消毒方法和流程.结果 统一消毒管理后,体温计消毒质量显著提高,简化了护士的操作程序,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了工作时间.结论 体温计统一消毒管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陈峰英;王作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术器械湿包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有效措施以减少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中手术器械湿包的产生.方法 找出湿包的原因,制定对策.结果 采取有效措施后,2011年1月-2012年5月手术器械湿包显著减少.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湿包的发生.

    作者:陈瑛;胡艳;王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换药碗两种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福州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以骨科、外科、烧伤科为主的三级甲等医院,每天使用的换药碗有500多个,特别是烧伤科使用的换药碗沾有油性物、糊状物等污染物,给清洗带来一定的困难.要确保达到佳清洗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清洗流程,注重清洗效果.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两种不同的清洗方法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ZQ-480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2台,机械清洗酶液,酸性氧化电位水发生器生成的碱性水,40cm×50 cm×50 cm浸泡桶,清洗架,随机抽样医院临床科室回收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换药碗2 000件,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 000件.

    作者:蔡碧芳;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病区护工手卫生监测结果与干预措施

    目的 规范老年病区护工手卫生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方法 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护工手卫生状况,并对干预前后护工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干预前,护工人员手及手接触部位的物体表面检出病原菌;采取干预措施后,护工人员手及手接触部位的物体表面合格率为100%.结论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护工的手卫生状况.

    作者:马海芳;卢丽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种新型有机氯复方洗消剂杀菌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有机氯复方洗消剂的杀菌效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洗消剂理化性能和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该有机氯复方洗消剂为白色粉末,含有效氯为质量分数25.44%,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的水溶液pH值为9.44.用有效氯浓度为400 mg/L的该洗消剂溶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达到100%;用有效氯浓度600mg/L的该洗消剂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均为100%.用有效氯浓度为15 g/L的该复方洗消剂溶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率为100%.结论 该有机氯复方洗消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

    作者:常帅;魏秋华;张文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血液疾病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谱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该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血液病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进行了病原菌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从各类标本中共检出不同病原菌304株,居前3位的是革兰阴性菌占56.9%,真菌占28.3%,革兰阳性菌占14.8%.病原菌主要来自血液标本.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其对头孢类、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相关主要感染疾病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占36.4%,恶性淋巴瘤占29.9%,多发性骨髓瘤占19.8%.结论 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急性白血病为化疗高发感染疾病.

    作者:葛国兴;王清;葛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

    目的 了解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工作中存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结果 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危害有利器损伤和物理化学因子损伤.结论 通过加强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因素.

    作者:胡冬梅;李昀生;姚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效果监测方法的改进研究

    目的 研究改进《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效果监测法,以提高检出率.方法 通过增加取样液体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结果 当菌悬液细菌浓度约为1.5 cfu/ml时,分别取2ml与取1ml倾注培养细菌检出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洗脱液中菌液的浓度≤1.5 cfu/ml时,改进方法的检出限明显高于现有方法.

    作者:邓通洋;林哈妮;程琮;冯维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效果.方法 用细菌定量检测和基因扩增荧光定量技术,对两种消毒液冲洗消毒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 分别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或含50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循环冲洗消毒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并作用10 min,可完全灭活污染在水中的HBV-DNA;作用15 min,可有效杀灭溶血性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次氯酸钠冲洗消毒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15 min,均可达到消毒合格要求,二者无明显差别,但酸性氧化电位水更安全.

    作者:郝玉梅;肖瑞森;柴晓红;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应用与监测

    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使用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是江汉医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CDQ.SJM-100L灭菌器,灭菌介质为58%的过氧化氢,是将过氧化氢经气化之后在激发源高频场作用下产生辉光放电形成各种自由基团[1],这些自由基团极易与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发生反应致微生物死亡.2011年2月18日到2012年3月29日共灭菌无菌包1334个,灭菌物品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合格,微生物培养合格.该灭菌器特点:①杀菌力强,能杀灭各种微生物;②作用温度低,整个灭菌过程温度≤55℃;③灭菌快速,灭菌周期所需时间35 ~ 75 min,与其他低温灭菌技术相比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杨东香;曾光秀;周玉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

    目的 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该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职业暴露50例,其中护士占86%,主要是针刺伤,构成比高达90%.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患者为主,占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6%,其余为其他血源性疾病因子.结论 传染病医院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的因素,HBV为重要的感染因子,应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作者:陈士新;倪晓如;王以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通过采样检测方法,对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通过2005-2011年7年连续监测,该医院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9.3%,透析液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4.2%,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内毒素无超标现象.透析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5.4%,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较好,有利于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龙岩;康万军;曾雪艳;周婷;乔羽;袁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现状调查及合理使用方法研究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使用情况,研究其合理使用方法.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和采样检测方法,对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使用中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在天津市66所医疗机构共抽检805台空气消毒机,均安装在病人较密集的科室,输液室人均面积应达到1.5 m2.经对163间次空气消毒机运行后进行监测,其中60间次符合静态下消毒效果要求.有效合理使用关键要素是消毒机与空间体积要匹配,结合表面擦拭消毒和适当控制人员流动.结论 天津市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使用主要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内,加强合理使用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

    作者:刘军;孙忠;费春楠;沈芃;纪学悦;刘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该医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2011年住院患者21 860例,发生医院感染130例,感染率为0.59%.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率高,占64.61%.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肿瘤病人都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作者:宋静;关瑞锋;于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EOW)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透射电镜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含有效氯浓度为187.9 mg/L的EOW作用20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达到100%.EOW的杀菌效果随有效氯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明显提高;有机干扰物对EOW的杀菌能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H值对灭菌效果影响显著.有效氯浓度相同的次氯酸钠杀菌效果明显低于EOW.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显示,EOW能破坏细菌的胞壁,胞内物质泄漏,核区结构受到破坏.结论 EOW在清洁条件下能有效杀灭细菌芽孢,EOW的杀菌作用是以有效氯为主导,其杀菌效果明显受有机物影响.

    作者:曾新平;李磊;唐文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层流手术室空气细菌浓度监测结果

    目的 观察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质量,加强洁净手术室空气管理.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对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浓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 2011年度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浓度低为0 cfu/30min·Φ 90 mm皿,高为4 cfu/30 min·Φ90 mm皿.手术室空气细菌浓度合格率与洁净系统设备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0.79).结论 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浓度基本不超标,随着洁净系统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对空气净化效果减弱.

    作者:左壮;高月;史际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CU医院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研究湖北省不同级别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资料调查,收集全省部分医院监测网点报告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11年度全省29个监测网点共监测综合ICU住院患者18 70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78%,病人日感染率为13.59‰.所监测的29所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者为37.78%,低者为1.07%.感染因素调查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为28.24‰,导尿管插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为1.57‰,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率为1.2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引起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湖北省监测网点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3种导管相关感染为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等主要防控措施.

    作者:薛菊兰;王景梅;姜前喜;姚忠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理市餐食具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大理市餐食具卫生现状,评价餐食具消毒质量.方法 对大理市2005-2009年监测的31 346件餐食具监测结果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5年平均总合格率为73.03%,全市合格率逐年下降,其中以临时摊点合格率低.结论 提高小摊点餐食具消毒合格率是工作的难点,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从整体上改善餐食具卫生现状,投入必要的资金改善工作环境和设施,消除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隐患.

    作者:杨爱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集束化干预措施

    目的 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控制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结果 全院2011年度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1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1.8%.2011年度医院内获得MRSA感染构成比为32.56%(14/43),明显低于集束化管理前的2010年,该年度医院内获得MRSA感染率为52.17%(24/46).结论 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MRSA医院感染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

    作者:张淑敏;朱熠;陈旭;李辉;庄建文;潘颖颖;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