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韩楠楠;石庭哲;张殿龙

关键词:灸法, 少精子症, 腧穴, 五子衍宗丸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男科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少精症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应用艾灸法进行治疗(选取关元、中极、肾俞和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患者应用五子衍宗丸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在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9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6%。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7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精子改善情况上,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间精子数量比较上,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五子衍宗丸相比,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疗效更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4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为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6.47±37.25)min,术中出血量为(2.70±5.5)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4±0.27)d,术后住院时间为(6.59±1.28)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3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1.4±27.3)min,术中出血量为(129.3±61.3)ml,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为(2.7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8±2.34)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4.2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学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固定与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术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固定与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术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严重交错咬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修复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固定与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相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为(64.2±6.1)%,对照组患者的咀嚼效率为(57.0±6.7)%。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固定与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术对严重交错咬合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怡然;王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采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治疗显效,有6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07%。在试验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治疗显效,有8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曙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有38例患者,B组有44例患者。我院对A组患者进行微创血肿吸引术,对B组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23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中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B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16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中者有7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1%。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28.9%。B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20.5%。A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创血肿吸引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各有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豪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

    目的:探究与分析医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抗菌药物使用的与管理工作的不足与弊端,并根据当前医疗系统内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展针对性地改善建议,旨在促进抗菌药物管理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本地医院当前的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现状进行探究,并就药物监管部门实施干预手段前后医院抗菌药物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应用情况对比,调研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药物监管部门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与管理干预之后,各个医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自59.8%减少至37.2%;住院部门抗菌药物应用率自89.7%减少至65.9%;抗菌药物整体使用剂量比自76.9%减少至54.9%。结论:本次研究从医院的日常医用规范以及医院的行政管理手段入手,监督部门选择动态科学指导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与使用强度控制上起到明显效果,值得在药品监督过程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首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为其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为这66例患儿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的患儿有10例,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的患儿有56例,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56/66=84.85%;为这66例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的患儿有3例,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的患儿有63例,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63/66=95.45%。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χ2=4.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准确率更高、诊断结果更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122例孕妇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1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大出血情况,评价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降低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试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必要性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所有医院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使检验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作者:陈冠城;陈科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这7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进行护理干预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姝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54.4±10.5min、49.8±10.6mL、2.2±0.4d和14.6±2.8d。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108.8±20.6 min、137.4±17.6 mL、3.8±0.9d和22.7±4.8d。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好,术中出血量少,治疗的时间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恩宽;白松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蒙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蒙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门诊收治的10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联合使用蒙药文冠木九味丸、清浊五味丸、清血八味散、红花清肝十三味丸、孟根乌苏十八味丸和硫磺药浴法对这1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好转,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用蒙药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金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I3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PI3K-Akt通路是生长因子受体下游有关细胞生存、增生的主要的信号通路。在多数恶性肿瘤中,PI3K-Akt通路呈被激活状态,因此其一直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备受瞩目。

    作者:于开文;黄钰;孙洁;侯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维生素C对尿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尿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12月期间我院收集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600例糖尿病患者的新鲜尿液进行研究。我们对这600例尿液样本进行了尿糖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他们分为Ⅳ组。其中,Ⅰ组有尿液样本125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2.8mmol/L,Ⅱ组有尿液样本165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5.5 mmol/L,Ⅲ组有尿液样本160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14 mmol/L,Ⅳ组有尿液样本150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28 mmol/L。我们分别在这四组尿液样本中抽取20个尿液样本,并依次在尿液样本中加入0.3 g/L、1.35 g/L、1.95 g/L、2.55 g/L的维生素C,将尿液样本与维生素C进行混合后,再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这些尿液样本进行尿糖检测,研究在已知尿糖浓度的尿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后,尿糖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在Ⅰ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0.3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Ⅱ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1.3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Ⅲ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1.9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Ⅳ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2.5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维生素C可严重影响尿糖的检测结果,且加入的维生素的C浓度越高,尿糖的数值越低。

    作者:张滋勇;代婷婷;罗静;张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应用电针和传统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电针和传统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联合应用电针和传统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智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电针和传统针炙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可显著改善患儿脑部的营养及血液供应状况,促进其受损脑组织的修复,改善其临床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项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有27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古燕凤;刘洁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放置胃管进行传统肠内营养支持,为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5.5±16.2)min,平均住院费用为(4578.5±451.3)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5.2±2.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6±17.1)min,平均住院费用为(5246.7±476.4)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5)d。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7.9±2.5)g/L,PA水平为(235.4±15.4)mg/L,TF水平为(168.6±12.5)g/L,Hb水平为(118.6±8.7)g/L;对照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8.2±2.1) g/L,PA水平为(236.5±16.1)mg/L,TF水平为(169.4±13.1)g/L,Hb水平为(119.7±9.2)g/L。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不仅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其节省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26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对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6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积极的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总结护理此病患者的临床体会。结果:经过积极的救治、护理和转运,本组患者均在10~30分钟被送达急救站,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发生死亡,在急诊科留观处理6个小时内均痊愈出院。结论: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起病急、临床症状较重。护理人员在为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反应迅速,根据其使用相关药物并饮酒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防止其发生相关的并发症,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张爱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血宁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舒血宁(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单纯应用吉西他滨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5%,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