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
目的:探讨风疹疫情暴发及流行的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都匀市2013年4月发病的风疹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2013年4月28日,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现9例风疹病例,其发病率为2.07%。这9例患者均来自都匀市江州镇某小学。导致风疹疫情在该小学暴发流行的原因在于该校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及该校学生未按时接种风疹疫苗。结论:这是一起由校内病例引起并在人群中传播的风疹疫情。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是导致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疾病防控中心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按时为重点人群接种疫苗,这是防止风疹疫情流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肖靓靓;罗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如何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水平,是我国疾病防控机构的任务重心,也是当前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不仅能降低流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还能防止传染病菌危害更多的健康人群,有效地阻止流行性疾病的蔓延。本文通过总结当前疾病防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如何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促进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韩志宏;刘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这6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方面的准确度。结果: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N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3%。其中,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83.8%和98.4%。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为直肠癌术前分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传林;郑先杰;翟二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氟西汀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在使用氟西汀的基础上加用活血疏郁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确切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泽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其进行护理的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问卷的方式对这50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这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不安、躯体化、有强迫症及抗拒敌对情绪。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余慧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效果,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56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56例,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鼻塞、头痛、臭味脓血涕等症状均完全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创面完全愈合,CT检查结果显示各窦口开放正常,且黏膜上皮血管分布正常。在这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黏膜水肿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9%,术后1年病情复发的患者有2例,复发率为3.57%,复发原因是术后冲洗不达标、换药不及时。结论: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手术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忠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男科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少精症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应用艾灸法进行治疗(选取关元、中极、肾俞和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患者应用五子衍宗丸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在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9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6%。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7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精子改善情况上,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间精子数量比较上,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五子衍宗丸相比,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疗效更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楠楠;石庭哲;张殿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对2008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00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10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的患者,有200例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的患者。我们根据是否发生了再出血将这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再出血组有60例患者,未出血组有240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在这300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再出血,其发生率为20.0%。这60例患者均具有出血量大于60ml、凝血块不规则、凝血功能异常、从初次出血到进行手术的时间大于6h的特点。导致这60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包括:有43.3%的患者为脑内动脉的原有基础疾病发生病变,有23.3%的患者为血压波动频繁,有20%的患者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有13.4%的患者为血肿周围的组织出现过度灌注水肿。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其从初次出血到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小于6h可能是导致其发生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患者的凝血块不规则、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出血量过大及手术操作不当等也可导致其术后发生再出血。对此,临床上应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以防患者发生再出血,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周新管;任登鹏;朱家宝;原睿智;梁晓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164例患者中,有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有非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对照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生产结束后,我们对这164例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发生盆腔粘连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B组和对照B组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方面的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并不是其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应根据产妇的自身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周文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实验组(93例),应用布地奈德为对照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1],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48例(占患儿总数的51.6%),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32例(占患儿总数的34.4%),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13例(占患儿总数的14.0%),病情复发的患儿有17例(占患儿总数的18.3%);在实验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60例(占患儿总数的64.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28例(占患儿总数的30.1%),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5例(占患儿总数的5.4%),病情复发的患儿有6例(占患儿总数的6.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VC、FEV及PEF进行测定,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甲蓝和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炉甘石洗剂进行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亚甲蓝和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封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联合应用亚甲蓝和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和实验组(12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25±1.27)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39±2.14)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462.37±29.85)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648.28±81.66)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8.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我科设立总务护士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科设立的总务护士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物品管理。结果:通过设立总务护士,我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物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大大地节约了我科的医疗资源。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物品、药品和仪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物品、药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有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从而为重症监护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坐骨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临床效果及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放置胃管进行传统肠内营养支持,为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5.5±16.2)min,平均住院费用为(4578.5±451.3)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5.2±2.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6±17.1)min,平均住院费用为(5246.7±476.4)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5)d。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7.9±2.5)g/L,PA水平为(235.4±15.4)mg/L,TF水平为(168.6±12.5)g/L,Hb水平为(118.6±8.7)g/L;对照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8.2±2.1) g/L,PA水平为(236.5±16.1)mg/L,TF水平为(169.4±13.1)g/L,Hb水平为(119.7±9.2)g/L。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不仅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其节省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同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对我院收治并确诊的447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实施跟踪随访,随访节点为发病后1个月及发病后3个月,统计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情况及其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我们一共积累和掌握了4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在发病1个月后,有31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7.31%。他们在发病3个月后,有64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15.09%。我们将这64名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组,我们在剩余的360名患者中随机选取64名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然后我们对这两组患者血脂、血压、血糖的情况进行核查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8.44%、60.94%、26.56%,对照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57.81%、23.44%。两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由卡方检验,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的致病及发病过程中,血压、血脂或血糖水平的变化与其并无必然的关联性。
作者:张文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点评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门诊处方1298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98张门诊处方中,合理的处方有1186张,不合理的处方有112张,处方的合格率为91.4%。我院平均每张门诊处方中使用药物的种类数为2.3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的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1.3%,略高于《处方管理办法》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20%的规定;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0.5%,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注射剂的使用率应在13.4%~24.1%之间的标准;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78.0%;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为68.4元。在112张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有5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52.7%;用药不适宜的处方有5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4.6%;超常的处方有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7%。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均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略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略低,需继续采取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张玉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E染色涂片退色后原位免疫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肿瘤细胞诊断的180例细胞涂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涂片均经过HE染色。其中,确定为肿瘤或可疑肿瘤的38例涂片经退色后行原位免疫染色处理,并将其中30例存在对应组织学检测的涂片检测结果与其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免疫染色细胞的确诊率。结果:①HE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0.56%,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9.47%,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97.78%。HE染色和免疫染色细胞确诊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高于HE染色和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0例进行退色原位免疫染色处理的涂片其检测阳性率与组织学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细胞诊断中进行HE染色后的免疫染色操作可以有效提升肿瘤细胞的阳性确诊率,从而有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
作者:林明华;孙百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应用胰岛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脑供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荣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对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为这36例髋臼骨折患者使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这些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的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这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我们对这36例患者进行了骨折复位Matta评分[1],其中评分结果为优的患者有26例,评分结果为良的患者有8例,评分结果为可的患者有2例,骨折复位Matta评分的优良率为94.4%。对这36例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d’Aubigne-Postel评分,其中评分结果为优的患者有24例,评分结果为良的患者有9例,评分结果为可的患者有2例,评分结果为差的患者有1例,髋关节功能d’Aubigne-Postel 评分的优良率为91.7%。结论: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对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臻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