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E染色涂片退色后原位免疫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林明华;孙百臣

关键词:肿瘤, 诊断, HE染色涂片, 退色, 免疫染色
摘要:目的:探讨HE染色涂片退色后原位免疫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肿瘤细胞诊断的180例细胞涂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涂片均经过HE染色。其中,确定为肿瘤或可疑肿瘤的38例涂片经退色后行原位免疫染色处理,并将其中30例存在对应组织学检测的涂片检测结果与其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免疫染色细胞的确诊率。结果:①HE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0.56%,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9.47%,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97.78%。HE染色和免疫染色细胞确诊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高于HE染色和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0例进行退色原位免疫染色处理的涂片其检测阳性率与组织学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细胞诊断中进行HE染色后的免疫染色操作可以有效提升肿瘤细胞的阳性确诊率,从而有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3.24±11.21)分,SAS评分为(53.24±10.82)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41.01±8.41)分,SAS评分为(42.82±8.01)分;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4.01±10.31)分,SAS评分为(54.61±10.31)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53.71±12.81)分,SAS评分为(53.21±12.98)分。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负面情绪的发生,有利于将患者的心态调整至佳状态,促进其快速康复。

    作者:武华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都匀市某小学风疹疫情暴发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风疹疫情暴发及流行的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都匀市2013年4月发病的风疹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2013年4月28日,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现9例风疹病例,其发病率为2.07%。这9例患者均来自都匀市江州镇某小学。导致风疹疫情在该小学暴发流行的原因在于该校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及该校学生未按时接种风疹疫苗。结论:这是一起由校内病例引起并在人群中传播的风疹疫情。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是导致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疾病防控中心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按时为重点人群接种疫苗,这是防止风疹疫情流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肖靓靓;罗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后牙牙隐裂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后牙牙隐裂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后牙牙隐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04例后牙牙隐裂患者随机分为全冠组和综合组,每组各有52例患者。对全冠组患者进行全冠修复治疗,对综合组患者进行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冠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疗效的Ⅰ级率为86.54%,其疗效的Ⅱ级率为13.46%。综合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在进行裂沟封闭治疗的21例患者中,其疗效的Ⅰ级率为66.67%,其疗效的Ⅱ级率为23.81%,其疗效的Ⅲ级率为9.52%;在进行根管治疗的31例患者中,其疗效的Ⅰ级率为77.42%,其疗效的Ⅱ级率为19.35%,其疗效的Ⅲ级率为3.23%;综合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疗效的Ⅰ级率为73.08%,其疗效的Ⅱ级率为21.15%,其疗效的Ⅲ级率为5.77%。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进行全冠治疗与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进行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综合治疗,其疗效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进行全冠修复治疗的效果依赖于修复材料的质量,且价格相对昂贵。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患者的病情较轻,则无进行全冠修复治疗的必要。

    作者:杨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论使用西咪替丁对老年患者精神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西咪替丁(Cim)对老年患者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013年期间在我院使用西咪替丁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1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0例患者在使用西咪替丁后出现的精神行为异常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容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多在其用药后的3天内出现。因此,临床医生在给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时,应适当减少此药的用量,并注意观察其在使用西咪替丁后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给其停药并进行急救。

    作者:冯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单纯应用硫酸镁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为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D-二聚体水平、24h尿蛋白水平及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水平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为(77.3±2.1)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为(70.7±2.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9.9±2.1)分;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为(91.2±1.9)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为(92.4±3.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4.2±2.6)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采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治疗显效,有6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07%。在试验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治疗显效,有8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曙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急诊室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急诊室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行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9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7.8%,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93.5±4.2)分,对照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78.4±6.3)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室为患者进行输液护理时引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丰富临床护理的内涵,符合“因人施护”的理念,可提高输液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史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我科设立总务护士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科设立的总务护士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物品管理。结果:通过设立总务护士,我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物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大大地节约了我科的医疗资源。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物品、药品和仪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物品、药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有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从而为重症监护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4492例癌痛患者,并为其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这4492例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基本评分低于治疗前(7.37),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这4492例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6.8%。其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为:所有患者的连续用药时间均≥15d,有57.6%患者的连续用药时间≥30d。③这449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接受治疗前,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为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英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卫生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包含糖尿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加平稳。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以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相关数据。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方;韩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男科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少精症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应用艾灸法进行治疗(选取关元、中极、肾俞和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患者应用五子衍宗丸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在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9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6%。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7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精子改善情况上,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间精子数量比较上,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五子衍宗丸相比,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疗效更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楠楠;石庭哲;张殿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分别为1.6%和1.6%,对照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分别为6.6%和8%。观察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5.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褥疮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白长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艾滋病病毒实验室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病毒(HIV)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主要包括进行免疫学抗体抗原检测和进行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进行免疫学抗体抗原检测的目的是检测患者的HIV感染因子。此检测包括进行HIV抗体检测和进行HIV抗原检测,其中进行HIV抗体检测的目的是对HIV感染者进行早期的筛查和确认,进行HIV抗原检测的目的是对HIV感染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及其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进行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的目的是判断患者的HIV感染情况,以及对其病程进行监控。本文结合近年来医学界对艾滋病进行诊疗的研究和报道资料,对HIV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释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电切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剩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本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接受经尿道电切治疗后,其剩余尿量(PVR)明显下降,其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升高,其大尿流率(Qmax)及国际前列腺症状的评分(IPSS)明显下降,其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这4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7.39%。结论:应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为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因行机械通气而发生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为6.5%,对照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为20.4%,观察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3%,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22.4%,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0.0%,对照组患儿的死亡率为4.1%,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其发生院内感染及VAP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霭玲;卢咏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孕妇。我院给治疗组孕妇使用地屈孕酮进行治疗,给对照组孕妇使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孕妇治疗的效果、治疗后继续妊娠的情况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孕妇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6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7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孕妇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3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孕妇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孕妇中有41例孕妇能够继续妊娠,对照组孕妇中有36例孕妇能够继续妊娠。治疗组孕妇中能够继续妊娠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孕妇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好,可有效地提高孕妇继续妊娠的几率,而且安全性高。此药可作为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首选药物。

    作者:顾晓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儿。在为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万托林进行治疗,在为观察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其发生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其家属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哮喘患儿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为其进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降低其发生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几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春霞;陈美元;陆夏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胸腺五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胸腺五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我院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40例患儿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7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在对照组的40例患儿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胸腺五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