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霭玲;卢咏雪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37例患者中,我们对9例患者进行了宫腔镜下清宫术,对16例患者进行了阴式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手术,对12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及疤痕修补术。结果:这37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其血β-HCG 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在12~31d之间。在手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对于发生了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患者,我们应根据其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对其病灶的大小、分型及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选择宫腔镜下清宫术、阴式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术、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可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伟艳;何倩影;成志;吴海燕;刘永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与进行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治疗后其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发生撤退性出血的天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均不再发生异常的阴道出血,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随访3个月其月经规律,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毒性反应,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有1例患者发生乳房胀痛,其病情均未经治疗自行好转,未影响用药治疗。结论: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增生,缩短其出血时间,促进其凝血机能和子宫内膜的修复,恢复其月经的规律性,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要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取风池、太阳、合谷、下关、内庭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取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科学针刺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1.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02±0.52)个疗程,对照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92±0.6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法相比,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治愈此病的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CT检查误诊、漏诊小肝癌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发生CT检查误诊、漏诊事件的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对这12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患者中,发生误诊事件的患者有6例,发生漏诊事件的患者有6例。在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上,因技术性原因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5例,因诊断者经验不足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4例,因仪器原因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3例。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注意观察患者肝脏的改变、减少伪影的出现是避免CT检查误诊漏诊小肝癌的关键所在。
作者:陶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引起的,是多种心血管病发展的终结果。目前,慢性心衰的病理过程尚不完全清楚,有待于临床上做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临床上主要使用动物模型研究慢性心衰的病理过程。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简单探讨一下临床上对慢性心衰动物实验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靓;黄金玲;施慧;王桐生;方海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2010-2013年间某医院消化系统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2013年期间某院消化系统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我院消化系统用药的总金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销售金额排名在前十位的药物以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肝胆疾病的药物为主,单品销售金额大的药物均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结论: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保证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基础上,大程度地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沈明丰;徐国华;戴亚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40.2±41.3)ml,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60.5±71.8)ml,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冀涛;郭斌;李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进展,为治疗此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查阅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总结治疗此病的相关方案。结果: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主要包括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手术疗法、中药自拟方配合手术疗法、中药内服外治法配合手术疗法。此类疗法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均有理想的临床疗效。结论:联合应用中医方剂和西医外科手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及运动功能的恢复,避免其因长期应用西药而发生不良反应。在应用此类疗法的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骨折的类型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朝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现状及问题。方法:对我社区中心卫生院近期收治的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放养”式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饮食控制情况以及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和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稳定,患者的饮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较为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对照组患者能够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但护理人员对其病情的掌握不够全面、治疗不够得当、饮食控制较为薄弱,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仍有误区。另外,在我社区中心卫生院存在人员匮乏和管理不善等情况。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社区的护理服务中,存在人才短缺、管理不善等情况,需要社区中心卫生院配齐管理和护理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徐桂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进行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5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70例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发生手术疼痛、焦虑情绪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发生疼痛的程度较轻,HAMA评分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进行手术的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可改善其术前的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恐惧及紧张等不良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使患者在术后更快地康复,减轻其发生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其对手术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改善其预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E染色涂片退色后原位免疫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肿瘤细胞诊断的180例细胞涂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涂片均经过HE染色。其中,确定为肿瘤或可疑肿瘤的38例涂片经退色后行原位免疫染色处理,并将其中30例存在对应组织学检测的涂片检测结果与其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免疫染色细胞的确诊率。结果:①HE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0.56%,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9.47%,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97.78%。HE染色和免疫染色细胞确诊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高于HE染色和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0例进行退色原位免疫染色处理的涂片其检测阳性率与组织学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细胞诊断中进行HE染色后的免疫染色操作可以有效提升肿瘤细胞的阳性确诊率,从而有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
作者:林明华;孙百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点评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门诊处方1298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98张门诊处方中,合理的处方有1186张,不合理的处方有112张,处方的合格率为91.4%。我院平均每张门诊处方中使用药物的种类数为2.3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的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1.3%,略高于《处方管理办法》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20%的规定;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0.5%,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注射剂的使用率应在13.4%~24.1%之间的标准;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78.0%;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为68.4元。在112张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有5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52.7%;用药不适宜的处方有5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4.6%;超常的处方有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7%。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均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略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略低,需继续采取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张玉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莫沙必利(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楼康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西咪替丁(Cim)对老年患者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013年期间在我院使用西咪替丁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1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0例患者在使用西咪替丁后出现的精神行为异常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容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多在其用药后的3天内出现。因此,临床医生在给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时,应适当减少此药的用量,并注意观察其在使用西咪替丁后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给其停药并进行急救。
作者:冯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没有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此药可作为治疗急性鼻窦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荣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们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缬沙坦片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少。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史丰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4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为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6.47±37.25)min,术中出血量为(2.70±5.5)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4±0.27)d,术后住院时间为(6.59±1.28)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3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1.4±27.3)min,术中出血量为(129.3±61.3)ml,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为(2.7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8±2.34)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4.2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学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122例孕妇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1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大出血情况,评价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降低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应用布比卡因为对照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应用罗哌卡因为观察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各项麻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58.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蒙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门诊收治的10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联合使用蒙药文冠木九味丸、清浊五味丸、清血八味散、红花清肝十三味丸、孟根乌苏十八味丸和硫磺药浴法对这1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好转,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用蒙药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金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