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艳;何倩影;成志;吴海燕;刘永珠
目的:探讨分析羊膜在治疗部分眼表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眼表疾病患者(72眼)应用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本组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除3例烧伤患者在术后出现羊膜脱落以外,本组其他患者眼表重建的情况均良好。本组患者在进行羊膜移植术治疗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其羊膜与组织贴附良好,呈半透明状,在术后第7日变为全透明的薄层,在术后14日左右开始溶解,在术后30日左右与附近结膜良好融合。在术后,本组患者的视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平均视力为0.7-1.0。结论:用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治疗多种眼表疾病,可良好地重建眼表,而且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睿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在实验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3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9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明确中药的物质基础及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人们对中药的理解突破化学物质基础的传统观念。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也不断涌现。本文现对在新思路引导下建立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模式及方法进行浅要的介绍。
作者:谷卫华;谷海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为41例观察A组患者在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47例观察B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为34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患者和观察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术后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患者和观察B组中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术后妊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提高其妊娠率,取得确切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有38例患者,B组有44例患者。我院对A组患者进行微创血肿吸引术,对B组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23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中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B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16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中者有7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1%。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28.9%。B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20.5%。A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创血肿吸引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各有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豪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对产妇出现术后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共16例产妇发生腹胀,占16.33%,患者平均肛管排气时间为(32.9±4.3)小时,2例患者肠梗阻,1例患者肠黏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结论:明确剖宫产术后产妇出现腹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使腹胀发生率得到控制,加快产妇的身体以及心理恢复速度。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剩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本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接受经尿道电切治疗后,其剩余尿量(PVR)明显下降,其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升高,其大尿流率(Qmax)及国际前列腺症状的评分(IPSS)明显下降,其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这4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7.39%。结论:应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164例患者中,有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有非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对照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生产结束后,我们对这164例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发生盆腔粘连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B组和对照B组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方面的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并不是其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应根据产妇的自身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周文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65起不良护理事件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发生的65起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Excel软件对这65起不良护理事件的类型、发生原因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这65起不良护理事件中,发生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给药错误(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8%)、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5%)、发生药物渗漏(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4%)、收集标本错误(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2%)和管路脱落(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1%)。在导致这65起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护士查对不严(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46.15%)、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15.38%)、护士对医嘱的处理不当(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13.84%)、护士对患者的管路护理不当(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10.7%)和护士存在不良情绪(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6%)。结论:给药错误、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以及发生药物渗漏等是我院常见的不良护理事件,导致上述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护士查对不严、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不足和对医嘱的执行不当等。我院护士只有在护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护理制度进行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1],提高我院整体护理服务的水平。
作者:孟月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4492例癌痛患者,并为其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这4492例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基本评分低于治疗前(7.37),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这4492例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6.8%。其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为:所有患者的连续用药时间均≥15d,有57.6%患者的连续用药时间≥30d。③这449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接受治疗前,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为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英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他们在治疗第10天和治疗2个月后运动功能的评分和语言功能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9.02±3.13分、9.56±3.33分、12.77±3.41分和13.35±3.01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8.93±2.88分、9.65±3.43分、10.21±3.31分和10.75±2.89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的第10天,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促进其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此药可作为治疗丘脑出血的优选药物。
作者:祖丽阿亚提·阿尤甫;阿孜古丽·艾合买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64例患儿中,有51例患儿出现了麻醉苏醒期躁动,约占麻醉患儿总数的79.7%。在这51例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中,出现呓语症状的患儿有4例,出现不自主肢体运动症状的患儿有19例,出现情绪躁动、哭闹症状的患儿有28例。我们对这51例患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后发现,造成患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主要有:患儿的分泌物增多、患儿出现分离焦虑和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我们根据造成患儿躁动的原因,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经过护理,在这51例患儿中,有42例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得到了缓解,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2.35%。结论:对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躁动,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仲维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在乡镇卫生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84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失败率、液体外渗率、疼痛率、出血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失败率、液体外渗率、疼痛率、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乡镇卫生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穿刺的失败率、液体的外渗率、患者的疼痛率和出血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提高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莉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应用布比卡因为对照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应用罗哌卡因为观察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各项麻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58.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给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9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髓核摘除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加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髓核摘除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世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血宁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舒血宁(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尿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12月期间我院收集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600例糖尿病患者的新鲜尿液进行研究。我们对这600例尿液样本进行了尿糖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他们分为Ⅳ组。其中,Ⅰ组有尿液样本125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2.8mmol/L,Ⅱ组有尿液样本165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5.5 mmol/L,Ⅲ组有尿液样本160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14 mmol/L,Ⅳ组有尿液样本150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28 mmol/L。我们分别在这四组尿液样本中抽取20个尿液样本,并依次在尿液样本中加入0.3 g/L、1.35 g/L、1.95 g/L、2.55 g/L的维生素C,将尿液样本与维生素C进行混合后,再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这些尿液样本进行尿糖检测,研究在已知尿糖浓度的尿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后,尿糖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在Ⅰ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0.3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Ⅱ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1.3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Ⅲ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1.9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Ⅳ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2.5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维生素C可严重影响尿糖的检测结果,且加入的维生素的C浓度越高,尿糖的数值越低。
作者:张滋勇;代婷婷;罗静;张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37例患者中,我们对9例患者进行了宫腔镜下清宫术,对16例患者进行了阴式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手术,对12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及疤痕修补术。结果:这37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其血β-HCG 值降至正常的时间在12~31d之间。在手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对于发生了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患者,我们应根据其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对其病灶的大小、分型及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选择宫腔镜下清宫术、阴式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术、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加疤痕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可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伟艳;何倩影;成志;吴海燕;刘永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40.2±41.3)ml,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60.5±71.8)ml,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冀涛;郭斌;李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