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分析

周文菊

关键词:剖宫产,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164例患者中,有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有非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对照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生产结束后,我们对这164例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发生盆腔粘连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B组和对照B组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方面的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并不是其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应根据产妇的自身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处方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对其进行预防的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开出的13902张处方的点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处方点评小组,每张处方都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其他成员及组长对点评结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探讨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预防的措施。结果:在这13902张处方中,有13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所占比例为0.95%;有13770张处方用药合理,所占比例为99.0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这132张处方,其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包括诊断结果与实际用药不符、重复用药、大处方用药、对特殊人群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用法或用量异常。结论:进行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医生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根据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几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桂贞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26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对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6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积极的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总结护理此病患者的临床体会。结果:经过积极的救治、护理和转运,本组患者均在10~30分钟被送达急救站,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发生死亡,在急诊科留观处理6个小时内均痊愈出院。结论: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起病急、临床症状较重。护理人员在为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反应迅速,根据其使用相关药物并饮酒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防止其发生相关的并发症,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张爱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这7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进行护理干预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姝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和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抑郁症的病情,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智英;王会明;李丹;王晨;张恩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PCEA法进行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法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取风池、太阳、合谷、下关、内庭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取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科学针刺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1.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02±0.52)个疗程,对照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92±0.6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法相比,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治愈此病的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在乡镇卫生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在乡镇卫生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84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失败率、液体外渗率、疼痛率、出血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失败率、液体外渗率、疼痛率、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乡镇卫生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穿刺的失败率、液体的外渗率、患者的疼痛率和出血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提高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莉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为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2)d,参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3.1)d,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4451.5元,参照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5967.5元,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6.67%,参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48.00%,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2.00%,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琼;姜寅芳;查剑凤;谷卫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孕妇。我院给治疗组孕妇使用地屈孕酮进行治疗,给对照组孕妇使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孕妇治疗的效果、治疗后继续妊娠的情况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孕妇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6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7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孕妇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3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孕妇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孕妇中有41例孕妇能够继续妊娠,对照组孕妇中有36例孕妇能够继续妊娠。治疗组孕妇中能够继续妊娠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孕妇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好,可有效地提高孕妇继续妊娠的几率,而且安全性高。此药可作为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首选药物。

    作者:顾晓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169例初治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169例初治的结核病患者因进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分析防止此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9例因进行抗结核治疗而造成药物性肝炎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服药史、所患的肝病、病情特点、起病到就诊的时间、复查肝功能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诱发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与HBsAg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9-64岁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8岁以下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高,为45%。本研究中白蛋白水平在29g/l以上的患者与白蛋白水平小于28g/l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发热患者与不发热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因素与其年龄、所患结核病的分型、营养状况、有无过敏史、服药时间、有无发热等因素有关。在为初治结核病患者进行初期抗结核治疗时若针对其病情特点使用护肝药物为其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几率,使其顺利完成药物治疗,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文倩;刘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急诊室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急诊室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行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9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7.8%,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93.5±4.2)分,对照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78.4±6.3)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室为患者进行输液护理时引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丰富临床护理的内涵,符合“因人施护”的理念,可提高输液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史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本组50例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有28例患者被诊断发生了肋骨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有1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正常,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有10例患者存在无移位骨折。有1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疑似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这10例患者患有肋骨骨折,本组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共有54根,被检出的疑似骨折有16根;在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为103根。在为本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时,我们对疑似骨折的肋骨采用曲面重组进行检测,显示肋骨骨折的几率为100%,此外我们还发现有5例患者发生肺挫裂伤,有1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发生锁骨骨折。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徐清珍;郭俊;于佳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论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的MRI特征性征象(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的MRI(核磁共振)特征性征象。方法:对2008年~2012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例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例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并对其MRI图像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这3例患者的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在MRI检查中均表现为囊实性肿瘤,其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和明显长T2以及无强化的水样信号改变,其实性部分的表现为: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与肌肉组织相比),T2WI上呈明显低信号(低于肌肉组织),部分病灶内可见小囊样高信号,DWI上信号不高,轻度强化。结论: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在MRI检查中存在T2WI上呈明显低信号、部分病灶内见小囊样高信号、DWI上信号不高和轻度强化等明显的特征。这为临床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此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黄庆文;孙海峰;詹阿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我科设立总务护士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科设立的总务护士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物品管理。结果:通过设立总务护士,我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物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大大地节约了我科的医疗资源。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物品、药品和仪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物品、药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有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从而为重症监护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1例因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而出现过敏反应病例的分析

    目的:探讨一例患者因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而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一例因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而发生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在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后的表现,以及发生过敏反应后对其采取的措施。结论:灯盏花素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1]。灯盏花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可使患者出现全身发痒、胸闷乏力、皮疹、心悸等,在应用该药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表现,一旦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学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这6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方面的准确度。结果: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N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3%。其中,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83.8%和98.4%。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为直肠癌术前分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传林;郑先杰;翟二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肝功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荣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单纯应用吉西他滨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5%,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2±5.1)min,术中出血量为(15.4±2.9)ml,下床活动时间为(26.7±4.4)h,平均住院时间为(5.8±0.7)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4±4.9)min,术中出血量为(30.4±5.1)ml,下床活动时间为(50.9±2.8)h,平均住院时间为(9.1±1.1)d。除手术时间基本相同以外,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耿三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我院门诊处方的点评及用药情况的分析

    目的:分析点评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门诊处方1298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98张门诊处方中,合理的处方有1186张,不合理的处方有112张,处方的合格率为91.4%。我院平均每张门诊处方中使用药物的种类数为2.3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的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1.3%,略高于《处方管理办法》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20%的规定;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0.5%,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注射剂的使用率应在13.4%~24.1%之间的标准;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78.0%;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为68.4元。在112张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有5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52.7%;用药不适宜的处方有5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4.6%;超常的处方有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7%。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均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略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略低,需继续采取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张玉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