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英;王会明;李丹;王晨;张恩荣
目的:探讨用醒脑静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在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的显效率为46.67%,治疗的有效率为4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33%。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的显效率为16.67%,治疗的有效率为46.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为5.43±1.38d,平均的GCS评分为15.48±4.82分;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为7.82±1.85d,平均的GCS评分为9.46±4.80分。治疗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醒脑静治疗意识障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缩短其苏醒的时间,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20例患儿均进行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这20例患儿中,有4例患儿的病情出现恶化,有2例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对这6例患儿分别进行抢救治疗和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应用胰岛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脑供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荣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四物汤类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应用西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应用四物汤类方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在观察组8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和有效的患者共有7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9%;在对照组8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和有效的患者共有6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6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6.6%,12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7.9%;对照组患者6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14.6%,12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17.2%。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物汤类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钱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65起不良护理事件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发生的65起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Excel软件对这65起不良护理事件的类型、发生原因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这65起不良护理事件中,发生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给药错误(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8%)、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5%)、发生药物渗漏(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4%)、收集标本错误(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2%)和管路脱落(占不良护理事件总数的11%)。在导致这65起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护士查对不严(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46.15%)、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15.38%)、护士对医嘱的处理不当(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13.84%)、护士对患者的管路护理不当(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10.7%)和护士存在不良情绪(占不良护理事件原因总数的6%)。结论:给药错误、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以及发生药物渗漏等是我院常见的不良护理事件,导致上述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护士查对不严、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不足和对医嘱的执行不当等。我院护士只有在护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护理制度进行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1],提高我院整体护理服务的水平。
作者:孟月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应用三联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四联疗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研究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溃疡愈合的患者有39例(占患者总数的97.50%);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溃疡愈合的患者有34例(占患者总数的92.50%),研究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5.00%,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及Hp再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珍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他们在治疗第10天和治疗2个月后运动功能的评分和语言功能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9.02±3.13分、9.56±3.33分、12.77±3.41分和13.35±3.01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8.93±2.88分、9.65±3.43分、10.21±3.31分和10.75±2.89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的第10天,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促进其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此药可作为治疗丘脑出血的优选药物。
作者:祖丽阿亚提·阿尤甫;阿孜古丽·艾合买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给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9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对2008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00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10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的患者,有200例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的患者。我们根据是否发生了再出血将这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再出血组有60例患者,未出血组有240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在这300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再出血,其发生率为20.0%。这60例患者均具有出血量大于60ml、凝血块不规则、凝血功能异常、从初次出血到进行手术的时间大于6h的特点。导致这60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包括:有43.3%的患者为脑内动脉的原有基础疾病发生病变,有23.3%的患者为血压波动频繁,有20%的患者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有13.4%的患者为血肿周围的组织出现过度灌注水肿。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其从初次出血到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小于6h可能是导致其发生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患者的凝血块不规则、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出血量过大及手术操作不当等也可导致其术后发生再出血。对此,临床上应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以防患者发生再出血,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周新管;任登鹏;朱家宝;原睿智;梁晓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122例孕妇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1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大出血情况,评价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降低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对这60例乳腺炎患者的乳腺炎细胞进行病理检查,检查后发现,这些患者中,有32例患者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有28例患者患有肉芽肿性乳腺炎。我们根据这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和2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别对他们进行对症治疗,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这60例乳腺炎患者均全部治愈。其中,在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通过接受手术治疗痊愈的患者有7例,通过接受药物加手术治疗痊愈的患者有20例,通过接受药物治疗痊愈的患者有5例;在2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通过接受药物治疗痊愈的患者有10例,通过接受手术加药物治疗痊愈的患者有13例,通过接受单纯手术治疗痊愈的患者有5例。结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行乳腺炎进行准确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虞敏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然后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仅为72.7%,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有2例,并发切口渗液的有1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有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有6例,并发皮下气囊的有2例,并发切口渗液的有3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有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不但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胡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CT检查误诊、漏诊小肝癌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发生CT检查误诊、漏诊事件的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对这12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患者中,发生误诊事件的患者有6例,发生漏诊事件的患者有6例。在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上,因技术性原因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5例,因诊断者经验不足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4例,因仪器原因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3例。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注意观察患者肝脏的改变、减少伪影的出现是避免CT检查误诊漏诊小肝癌的关键所在。
作者:陶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和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抑郁症的病情,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智英;王会明;李丹;王晨;张恩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为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肾上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护理的有效率,降低其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闫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治疗显效,有6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07%。在试验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治疗显效,有8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曙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3.24±11.21)分,SAS评分为(53.24±10.82)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41.01±8.41)分,SAS评分为(42.82±8.01)分;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4.01±10.31)分,SAS评分为(54.61±10.31)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53.71±12.81)分,SAS评分为(53.21±12.98)分。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负面情绪的发生,有利于将患者的心态调整至佳状态,促进其快速康复。
作者:武华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为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2)d,参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3.1)d,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4451.5元,参照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5967.5元,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6.67%,参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48.00%,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2.00%,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琼;姜寅芳;查剑凤;谷卫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一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椎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脊椎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78例患者使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一期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这7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38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有27,治疗效果为可的患者有10例,治疗效果为差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优良率为83.3%。这7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8.3±21.3)min,患者在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97.23±10.2)ml。这些患者中,术后复发的患者有2例,术后出现脊椎凸畸形的患者有2例,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的患者有1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结论:使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一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椎结核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贾宏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