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敏晶
目的:探讨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莫沙必利(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楼康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痫前期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硫酸镁的基础上加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生胎心异常的几率、尿蛋白、脉压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维持胎儿在羊水中的正常胎动和胎盘的养分供给,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曾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有38例患者,B组有44例患者。我院对A组患者进行微创血肿吸引术,对B组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23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中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B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16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中者有7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1%。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28.9%。B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20.5%。A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创血肿吸引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各有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豪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出血对母儿结局的影响,降低产前出血母儿病死率。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前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临床上产前出血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对妊娠产生的影响,并将这些临床救治和护理内容进行归纳成经验谈。结果: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就是快速找到产前出血的原因,而降低母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就是适时终止妊娠。结论:想要保证母儿健康安全就要很好地应对产前出血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作者:彭贤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分别为1.6%和1.6%,对照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分别为6.6%和8%。观察组患者发生褥疮和感染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5.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褥疮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白长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取模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在治疗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临床缓解者有27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临床缓解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确切,其产生的毒副作用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他们在治疗第10天和治疗2个月后运动功能的评分和语言功能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9.02±3.13分、9.56±3.33分、12.77±3.41分和13.35±3.01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8.93±2.88分、9.65±3.43分、10.21±3.31分和10.75±2.89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的第10天,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促进其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此药可作为治疗丘脑出血的优选药物。
作者:祖丽阿亚提·阿尤甫;阿孜古丽·艾合买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与进行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治疗后其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发生撤退性出血的天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均不再发生异常的阴道出血,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随访3个月其月经规律,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毒性反应,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有1例患者发生乳房胀痛,其病情均未经治疗自行好转,未影响用药治疗。结论: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增生,缩短其出血时间,促进其凝血机能和子宫内膜的修复,恢复其月经的规律性,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要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6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98±19)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1±7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81±27)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7±3)d。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癌患者使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范位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道危重症患儿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PICU接受治疗的133例呼吸道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对这133例患儿进行了141次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并对导致小儿呼吸道常见疾病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在这133例患儿中,有82例患儿在镜下显示其气管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肿胀、充血且部分为突出小颗粒样,有48例患儿其支气管内有异物且伴有内膜炎,有9例患儿出现支气管开口狭窄和炎性阻塞,有22例患儿存在支气管软化或变异狭窄,有8例患儿患有支气管内膜结核,有12例患儿患有咽后壁滤泡增生,有3例患儿其肺部存在含铁的血黄素沉着,有3例患儿患有声门下瘤状阻塞或息肉,有3例患儿存在气管外压迫。导致小儿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常见原因有:异物、炎症、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气管狭窄软化、肺发育畸形、息肉、瘤性阻塞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可为小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帮助,弥补了影像学对该病进行检查和诊断的不足。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本组50例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有28例患者被诊断发生了肋骨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有1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正常,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有10例患者存在无移位骨折。有1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疑似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这10例患者患有肋骨骨折,本组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共有54根,被检出的疑似骨折有16根;在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为103根。在为本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时,我们对疑似骨折的肋骨采用曲面重组进行检测,显示肋骨骨折的几率为100%,此外我们还发现有5例患者发生肺挫裂伤,有1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发生锁骨骨折。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徐清珍;郭俊;于佳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效果,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56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56例,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鼻塞、头痛、臭味脓血涕等症状均完全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创面完全愈合,CT检查结果显示各窦口开放正常,且黏膜上皮血管分布正常。在这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黏膜水肿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9%,术后1年病情复发的患者有2例,复发率为3.57%,复发原因是术后冲洗不达标、换药不及时。结论: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手术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忠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已经决定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7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然后探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在手术中的舒适度、在手术前的焦虑程度、生命体征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时血压都有所升高,但对照组患者血压升高的情况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耿会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取风池、太阳、合谷、下关、内庭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取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科学针刺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1.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02±0.52)个疗程,对照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92±0.6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法相比,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治愈此病的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4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为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6.47±37.25)min,术中出血量为(2.70±5.5)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4±0.27)d,术后住院时间为(6.59±1.28)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3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1.4±27.3)min,术中出血量为(129.3±61.3)ml,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为(2.7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8±2.34)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4.2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学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这60例患者的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对其发病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为其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云龙;张艳芳;郭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局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之后再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被评价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7例,被评价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10例,被评价为稳定的患者有3例,没有患者被评定为进展,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在对照组的患者中,被评价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例,被评价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9例,被评价为稳定的患者有6例,被评价为进展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E染色涂片退色后原位免疫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肿瘤细胞诊断的180例细胞涂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涂片均经过HE染色。其中,确定为肿瘤或可疑肿瘤的38例涂片经退色后行原位免疫染色处理,并将其中30例存在对应组织学检测的涂片检测结果与其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免疫染色细胞的确诊率。结果:①HE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0.56%,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89.47%,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为97.78%。HE染色和免疫染色细胞确诊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染色联合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高于HE染色和免疫染色的细胞确诊率,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0例进行退色原位免疫染色处理的涂片其检测阳性率与组织学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细胞诊断中进行HE染色后的免疫染色操作可以有效提升肿瘤细胞的阳性确诊率,从而有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
作者:林明华;孙百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20例患儿均进行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这20例患儿中,有4例患儿的病情出现恶化,有2例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对这6例患儿分别进行抢救治疗和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这6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方面的准确度。结果: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N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3%。其中,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83.8%和98.4%。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为直肠癌术前分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传林;郑先杰;翟二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