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管;任登鹏;朱家宝;原睿智;梁晓波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现状及问题。方法:对我社区中心卫生院近期收治的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放养”式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饮食控制情况以及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和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稳定,患者的饮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较为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对照组患者能够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但护理人员对其病情的掌握不够全面、治疗不够得当、饮食控制较为薄弱,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仍有误区。另外,在我社区中心卫生院存在人员匮乏和管理不善等情况。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社区的护理服务中,存在人才短缺、管理不善等情况,需要社区中心卫生院配齐管理和护理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徐桂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164例患者中,有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有非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82例,我们将其分为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的7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对照B组的6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生产结束后,我们对这164例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发生盆腔粘连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观察B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B组和对照B组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方面的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并不是其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应根据产妇的自身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周文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细辛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喘息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儿。我们给对照组患儿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阿莫西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82%。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中有1例患儿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儿中有2例患儿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两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同,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细辛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雪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妇科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妇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结果: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SBP、DBP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妇科病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等指标,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刁秀莲;张彩虹;陈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PI3K-Akt通路是生长因子受体下游有关细胞生存、增生的主要的信号通路。在多数恶性肿瘤中,PI3K-Akt通路呈被激活状态,因此其一直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备受瞩目。
作者:于开文;黄钰;孙洁;侯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6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整体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各143例患者。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接受中医整体护理干预,普通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变化、肺功能改变以及病情急性发作的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6-MWT值、SGRQ分值均有所改善,但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6-MWT值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P<0.05),而SGRQ评分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P<0.05)。②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FEV1、FEV1占预计值%以及FEV1/FVC(%)均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之间,TCL占预计值%、RV占预计值%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③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急性发作率及平均急性发作次数均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更有利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郑晓红;刘镌;罗玉;敬晓蓉;邱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和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合并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抑郁症的病情,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智英;王会明;李丹;王晨;张恩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然后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仅为72.7%,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有2例,并发切口渗液的有1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有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有6例,并发皮下气囊的有2例,并发切口渗液的有3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有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不但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胡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对其感染进行防治的方法。方法:对2009年~2011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52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652例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对这652例患者,在手术前的一般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和并对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其进行手术的时间、失血量、是否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等情况进行对比。术后,对他们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研究发现,在这65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院内感染的患者有85例。导致这些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①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超过240分钟的患者感染率较高。②患者在术中失血量较大,失血量大于700毫升的患者感染率较高。③未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的患者。结论:导致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手术中失血量过多、术后切口未使用碘伏冲洗、未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等。针对这些原因,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在手术过程中尽量缩短施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失血量,并使用碘伏代替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在术后,应针对患者的致病菌和基础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地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此防治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唐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为其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为这66例患儿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的患儿有10例,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的患儿有56例,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56/66=84.85%;为这66例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的患儿有3例,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的患儿有63例,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63/66=95.45%。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χ2=4.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准确率更高、诊断结果更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剩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本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接受经尿道电切治疗后,其剩余尿量(PVR)明显下降,其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升高,其大尿流率(Qmax)及国际前列腺症状的评分(IPSS)明显下降,其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这4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7.39%。结论:应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对医院药房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两家医院的药房(甲药房和乙药房),对甲药房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管理,乙药房按照常规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通过为期3个月的管理实践之后,分别对这两个药房的管理效果进行评比。结果:通过为期3个月的药房管理实践,我们对110例在这两个药房取药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药房各55例患者。在对甲药房进行评分的55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给其评优,占60.00%,有21例患者给其评良,占38.18%,有1例患者给其评差,占1.82%。在对乙药房进行评分的55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给其评优,占50.91%,有18例患者给其评良,占32.73%,有9例患者给其评差,占16.36%。甲药房的优良评分率为98.18%,乙药房的优良评分率为83.64%,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对药房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药房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水平。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3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27h后发生中间综合征、呼吸肌麻痹,经抢救无效死亡;有37例患者经彻底洗胃、应用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胆碱酯酶复活剂氯磷定、血液灌注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及使用呼吸机等积极的抢救后,治愈出院。结论:重度AOPP在急性中毒中较为常见,早期进行诊断、早期应用长托宁及氯磷定等药物、必要时早期进行血液灌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郭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为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2)d,参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3.1)d,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4451.5元,参照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5967.5元,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6.67%,参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48.00%,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2.00%,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琼;姜寅芳;查剑凤;谷卫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和实验组(12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25±1.27)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39±2.14)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462.37±29.85)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648.28±81.66)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8.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西咪替丁(Cim)对老年患者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013年期间在我院使用西咪替丁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1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0例患者在使用西咪替丁后出现的精神行为异常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容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多在其用药后的3天内出现。因此,临床医生在给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时,应适当减少此药的用量,并注意观察其在使用西咪替丁后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给其停药并进行急救。
作者:冯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肝功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荣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出血对母儿结局的影响,降低产前出血母儿病死率。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前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临床上产前出血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对妊娠产生的影响,并将这些临床救治和护理内容进行归纳成经验谈。结果: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就是快速找到产前出血的原因,而降低母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就是适时终止妊娠。结论:想要保证母儿健康安全就要很好地应对产前出血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作者:彭贤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实验组(93例),应用布地奈德为对照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1],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48例(占患儿总数的51.6%),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32例(占患儿总数的34.4%),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13例(占患儿总数的14.0%),病情复发的患儿有17例(占患儿总数的18.3%);在实验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60例(占患儿总数的64.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28例(占患儿总数的30.1%),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5例(占患儿总数的5.4%),病情复发的患儿有6例(占患儿总数的6.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VC、FEV及PEF进行测定,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压控制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偏高组,对其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相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更能真实地反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论: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追踪观察是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秀琴;宋中华;梁胜;汪玉忠;邱肃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