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对感染的防治对策

唐虎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 防治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对其感染进行防治的方法。方法:对2009年~2011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52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652例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对这652例患者,在手术前的一般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和并对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其进行手术的时间、失血量、是否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等情况进行对比。术后,对他们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研究发现,在这65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院内感染的患者有85例。导致这些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①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超过240分钟的患者感染率较高。②患者在术中失血量较大,失血量大于700毫升的患者感染率较高。③未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碘伏冲洗切口的患者。结论:导致肝胆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手术中失血量过多、术后切口未使用碘伏冲洗、未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等。针对这些原因,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在手术过程中尽量缩短施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失血量,并使用碘伏代替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在术后,应针对患者的致病菌和基础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地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此防治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坐骨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临床效果及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安全感和舒适度。结果:在进行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37.51±4.69)相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20.97±3.45)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其康复,降低其焦虑程度,满足其不同时期的需求,提高其安全感和舒适度,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黎金梅;黎桂婵;李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行PKP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PKP (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KP手术的2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28例患者进行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28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而且均能在短时间内下床活动,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结论:对行PKP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病情的康复,缩短其下床活动的时间,降低其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红飞;赵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腹式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为腹腔镜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为阴式组患者使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排气的时间。结果: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少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明显早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少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这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鹏;杨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本组50例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有28例患者被诊断发生了肋骨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有1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正常,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有10例患者存在无移位骨折。有1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疑似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这10例患者患有肋骨骨折,本组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共有54根,被检出的疑似骨折有16根;在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为103根。在为本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时,我们对疑似骨折的肋骨采用曲面重组进行检测,显示肋骨骨折的几率为100%,此外我们还发现有5例患者发生肺挫裂伤,有1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发生锁骨骨折。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徐清珍;郭俊;于佳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为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2)d,参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3.1)d,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4451.5元,参照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5967.5元,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6.67%,参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48.00%,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2.00%,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琼;姜寅芳;查剑凤;谷卫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一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一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椎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脊椎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78例患者使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一期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这7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38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有27,治疗效果为可的患者有10例,治疗效果为差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优良率为83.3%。这7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8.3±21.3)min,患者在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97.23±10.2)ml。这些患者中,术后复发的患者有2例,术后出现脊椎凸畸形的患者有2例,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的患者有1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结论:使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一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椎结核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贾宏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羊膜在治疗部分眼表疾病方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羊膜在治疗部分眼表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眼表疾病患者(72眼)应用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本组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除3例烧伤患者在术后出现羊膜脱落以外,本组其他患者眼表重建的情况均良好。本组患者在进行羊膜移植术治疗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其羊膜与组织贴附良好,呈半透明状,在术后第7日变为全透明的薄层,在术后14日左右开始溶解,在术后30日左右与附近结膜良好融合。在术后,本组患者的视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平均视力为0.7-1.0。结论:用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治疗多种眼表疾病,可良好地重建眼表,而且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睿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卫生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包含糖尿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加平稳。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以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相关数据。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方;韩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为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因行机械通气而发生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为6.5%,对照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为20.4%,观察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3%,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22.4%,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0.0%,对照组患儿的死亡率为4.1%,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其发生院内感染及VAP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霭玲;卢咏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我科设立总务护士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科设立的总务护士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物品管理。结果:通过设立总务护士,我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物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大大地节约了我科的医疗资源。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物品、药品和仪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物品、药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有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从而为重症监护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为(77.3±2.1)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为(70.7±2.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9.9±2.1)分;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为(91.2±1.9)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为(92.4±3.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4.2±2.6)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放置胃管进行传统肠内营养支持,为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5.5±16.2)min,平均住院费用为(4578.5±451.3)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5.2±2.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6±17.1)min,平均住院费用为(5246.7±476.4)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5)d。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7.9±2.5)g/L,PA水平为(235.4±15.4)mg/L,TF水平为(168.6±12.5)g/L,Hb水平为(118.6±8.7)g/L;对照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8.2±2.1) g/L,PA水平为(236.5±16.1)mg/L,TF水平为(169.4±13.1)g/L,Hb水平为(119.7±9.2)g/L。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不仅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其节省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取风池、太阳、合谷、下关、内庭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取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科学针刺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1.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02±0.52)个疗程,对照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92±0.6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法相比,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治愈此病的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探讨用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用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常规药物(如布他林等)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显效,占73.53%,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显效,占44.1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7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此病的治愈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其进行护理的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问卷的方式对这50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这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不安、躯体化、有强迫症及抗拒敌对情绪。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余慧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4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为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6.47±37.25)min,术中出血量为(2.70±5.5)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4±0.27)d,术后住院时间为(6.59±1.28)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3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1.4±27.3)min,术中出血量为(129.3±61.3)ml,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为(2.7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8±2.34)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4.2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学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出现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出现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这些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在6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经阴道超声检查被确诊的有54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0.0%(54/60),漏诊的有5例,被误诊有3例,误(漏)诊率为13.33%(8/60)。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来说,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临床上仍可出现漏诊或误诊的现象,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结合其临床表现、血HCG测定结果等。

    作者:迟玉君;郭斌;冀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处方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对其进行预防的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开出的13902张处方的点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处方点评小组,每张处方都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其他成员及组长对点评结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探讨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预防的措施。结果:在这13902张处方中,有13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所占比例为0.95%;有13770张处方用药合理,所占比例为99.0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这132张处方,其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包括诊断结果与实际用药不符、重复用药、大处方用药、对特殊人群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用法或用量异常。结论:进行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医生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根据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几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桂贞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细辛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细辛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喘息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儿。我们给对照组患儿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阿莫西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82%。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中有1例患儿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儿中有2例患儿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两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同,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细辛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雪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