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贞才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痫前期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硫酸镁的基础上加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生胎心异常的几率、尿蛋白、脉压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维持胎儿在羊水中的正常胎动和胎盘的养分供给,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曾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给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9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应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PCEA法进行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法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已经决定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7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然后探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在手术中的舒适度、在手术前的焦虑程度、生命体征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时血压都有所升高,但对照组患者血压升高的情况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耿会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患儿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64例患儿中,有51例患儿出现了麻醉苏醒期躁动,约占麻醉患儿总数的79.7%。在这51例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中,出现呓语症状的患儿有4例,出现不自主肢体运动症状的患儿有19例,出现情绪躁动、哭闹症状的患儿有28例。我们对这51例患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后发现,造成患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主要有:患儿的分泌物增多、患儿出现分离焦虑和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我们根据造成患儿躁动的原因,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经过护理,在这51例患儿中,有42例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得到了缓解,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2.35%。结论:对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复合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躁动,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仲维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四物汤类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应用西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应用四物汤类方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在观察组8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和有效的患者共有7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9%;在对照组8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和有效的患者共有6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6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6.6%,12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7.9%;对照组患者6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14.6%,12个月的病情复发率为17.2%。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物汤类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钱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我科设立总务护士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科设立的总务护士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物品管理。结果:通过设立总务护士,我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物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大大地节约了我科的医疗资源。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设立总务护士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物品、药品和仪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物品、药品和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和合格率,有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从而为重症监护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他们在治疗第10天和治疗2个月后运动功能的评分和语言功能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9.02±3.13分、9.56±3.33分、12.77±3.41分和13.35±3.01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分别为8.93±2.88分、9.65±3.43分、10.21±3.31分和10.75±2.89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的第10天,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用纳洛酮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促进其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此药可作为治疗丘脑出血的优选药物。
作者:祖丽阿亚提·阿尤甫;阿孜古丽·艾合买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感冒后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儿。我院给观察组患儿使用安儿宁颗粒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儿使用小儿感冒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9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3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疗效确切。此药可作为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健;戴瑞芝;李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所有医院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使检验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作者:陈冠城;陈科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急诊室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行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9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7.8%,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93.5±4.2)分,对照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78.4±6.3)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室为患者进行输液护理时引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丰富临床护理的内涵,符合“因人施护”的理念,可提高输液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史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引起的,是多种心血管病发展的终结果。目前,慢性心衰的病理过程尚不完全清楚,有待于临床上做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临床上主要使用动物模型研究慢性心衰的病理过程。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简单探讨一下临床上对慢性心衰动物实验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靓;黄金玲;施慧;王桐生;方海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应用胰岛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脑供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荣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应用三联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四联疗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研究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溃疡愈合的患者有39例(占患者总数的97.50%);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溃疡愈合的患者有34例(占患者总数的92.50%),研究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5.00%,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及Hp再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珍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放置胃管进行传统肠内营养支持,为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5.5±16.2)min,平均住院费用为(4578.5±451.3)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5.2±2.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6±17.1)min,平均住院费用为(5246.7±476.4)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5)d。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7.9±2.5)g/L,PA水平为(235.4±15.4)mg/L,TF水平为(168.6±12.5)g/L,Hb水平为(118.6±8.7)g/L;对照组患者的ALB水平为(38.2±2.1) g/L,PA水平为(236.5±16.1)mg/L,TF水平为(169.4±13.1)g/L,Hb水平为(119.7±9.2)g/L。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胃造口管放置空肠营养管不仅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其节省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为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指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进行常规治疗相比,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的创伤性小,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费用较低,易被患者接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红;白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血宁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舒血宁(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例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1例患者进行了骨髓象检查、血细胞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查、血脂检查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同时观察他们的临床特征。结果:这11例患者均存在发热、进行性外周血细胞减少的表现,部分患者存在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所有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或轻微升高,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或下降,对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可见数量不一的噬血细胞。结论:临床医生在遇到出现持续或间歇性高热、外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的患者时,要尽快对其进行骨髓象检查、血细胞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查、血脂检查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在上述检查中,进行骨髓细胞涂片检查可见数量不一的噬血细胞,可将这一表现作为临床上诊断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控制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27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15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9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2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10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21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13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9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83.02%。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7.3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霞;刘俊凤;吕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