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戴瑞芝;李峥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2±5.1)min,术中出血量为(15.4±2.9)ml,下床活动时间为(26.7±4.4)h,平均住院时间为(5.8±0.7)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4±4.9)min,术中出血量为(30.4±5.1)ml,下床活动时间为(50.9±2.8)h,平均住院时间为(9.1±1.1)d。除手术时间基本相同以外,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耿三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69例初治的结核病患者因进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分析防止此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9例因进行抗结核治疗而造成药物性肝炎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服药史、所患的肝病、病情特点、起病到就诊的时间、复查肝功能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诱发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与HBsAg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9-64岁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8岁以下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高,为45%。本研究中白蛋白水平在29g/l以上的患者与白蛋白水平小于28g/l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发热患者与不发热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因素与其年龄、所患结核病的分型、营养状况、有无过敏史、服药时间、有无发热等因素有关。在为初治结核病患者进行初期抗结核治疗时若针对其病情特点使用护肝药物为其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几率,使其顺利完成药物治疗,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文倩;刘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这6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方面的准确度。结果: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N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3%。其中,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83.8%和98.4%。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为直肠癌术前分期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传林;郑先杰;翟二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儿。在为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万托林进行治疗,在为观察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其发生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其家属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哮喘患儿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为其进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降低其发生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几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春霞;陈美元;陆夏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进展,为治疗此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查阅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总结治疗此病的相关方案。结果: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主要包括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手术疗法、中药自拟方配合手术疗法、中药内服外治法配合手术疗法。此类疗法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均有理想的临床疗效。结论:联合应用中医方剂和西医外科手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及运动功能的恢复,避免其因长期应用西药而发生不良反应。在应用此类疗法的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骨折的类型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朝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3.24±11.21)分,SAS评分为(53.24±10.82)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41.01±8.41)分,SAS评分为(42.82±8.01)分;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4.01±10.31)分,SAS评分为(54.61±10.31)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53.71±12.81)分,SAS评分为(53.21±12.98)分。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负面情绪的发生,有利于将患者的心态调整至佳状态,促进其快速康复。
作者:武华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固定与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术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严重交错咬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修复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固定与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相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为(64.2±6.1)%,对照组患者的咀嚼效率为(57.0±6.7)%。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固定与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术对严重交错咬合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怡然;王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给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9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不同的胃肠促动力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奥美拉唑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为对照组用患者联合应用奥美拉唑胶囊和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在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费用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黄宝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实验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血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以及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分别为90.6±3.6 mmHg、82.3±6.3次/min和97.1±2.6%。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分别为87.4±4.3 mmHg、79.4±5.2次/min和95.4±2.3%。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分别为499±103.9 min和176.9±64.9 min,对照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分别为451.2±99.3 min和137.1±61.7 min。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好,麻醉作用时间长,对患者MBP、HR和SpO2的影响小。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对2008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00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10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的患者,有200例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的患者。我们根据是否发生了再出血将这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再出血组有60例患者,未出血组有240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在这300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再出血,其发生率为20.0%。这60例患者均具有出血量大于60ml、凝血块不规则、凝血功能异常、从初次出血到进行手术的时间大于6h的特点。导致这60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包括:有43.3%的患者为脑内动脉的原有基础疾病发生病变,有23.3%的患者为血压波动频繁,有20%的患者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有13.4%的患者为血肿周围的组织出现过度灌注水肿。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其从初次出血到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小于6h可能是导致其发生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患者的凝血块不规则、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出血量过大及手术操作不当等也可导致其术后发生再出血。对此,临床上应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以防患者发生再出血,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周新管;任登鹏;朱家宝;原睿智;梁晓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接受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2005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211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整理其一般资料、病变范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并针对患者的病变范围、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病情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11例患者中,术后病情复发的患者有58例(占患者总数的4.8%),其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46例,他们的年龄为22~65岁,其中复发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30例(占患者总数的10.3%),复发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28例(占患者总数的3%)。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情复发的58例患者中,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6%),接受单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21例(占患者总数的23.9%),接受单侧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4%),接受一侧腺叶次全切除联合对侧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8.7%),接受一侧腺叶全切除联合对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6.4%),接受一侧次全切除联合对侧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0.3%)。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和单侧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的术后病情复发率与其病变的范围和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呈正相关。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病变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其术后病情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张福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西咪替丁(Cim)对老年患者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013年期间在我院使用西咪替丁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1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0例患者在使用西咪替丁后出现的精神行为异常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容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多在其用药后的3天内出现。因此,临床医生在给老年人使用西咪替丁时,应适当减少此药的用量,并注意观察其在使用西咪替丁后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给其停药并进行急救。
作者:冯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了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这60例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综合护理后,这6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6.87±1.47mmol/L,早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9.23±3.46mmol/L,午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8.47±3.14mmol/L,晚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10.68±3.85mmol/L,睡前的血糖值为9.92±4.11mmol/L。与护理前相比,其血糖值明显下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其发生护理风险,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卢英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4492例癌痛患者,并为其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这4492例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基本评分低于治疗前(7.37),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这4492例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6.8%。其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为:所有患者的连续用药时间均≥15d,有57.6%患者的连续用药时间≥30d。③这449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接受治疗前,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为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英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后牙牙隐裂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后牙牙隐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04例后牙牙隐裂患者随机分为全冠组和综合组,每组各有52例患者。对全冠组患者进行全冠修复治疗,对综合组患者进行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冠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疗效的Ⅰ级率为86.54%,其疗效的Ⅱ级率为13.46%。综合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在进行裂沟封闭治疗的21例患者中,其疗效的Ⅰ级率为66.67%,其疗效的Ⅱ级率为23.81%,其疗效的Ⅲ级率为9.52%;在进行根管治疗的31例患者中,其疗效的Ⅰ级率为77.42%,其疗效的Ⅱ级率为19.35%,其疗效的Ⅲ级率为3.23%;综合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疗效的Ⅰ级率为73.08%,其疗效的Ⅱ级率为21.15%,其疗效的Ⅲ级率为5.77%。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进行全冠治疗与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进行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综合治疗,其疗效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进行全冠修复治疗的效果依赖于修复材料的质量,且价格相对昂贵。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患者的病情较轻,则无进行全冠修复治疗的必要。
作者:杨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安全感和舒适度。结果:在进行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37.51±4.69)相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20.97±3.45)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其康复,降低其焦虑程度,满足其不同时期的需求,提高其安全感和舒适度,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黎金梅;黎桂婵;李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为(77.3±2.1)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为(70.7±2.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9.9±2.1)分;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为(91.2±1.9)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为(92.4±3.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4.2±2.6)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用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常规药物(如布他林等)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显效,占73.53%,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显效,占44.1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7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此病的治愈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对产妇出现术后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共16例产妇发生腹胀,占16.33%,患者平均肛管排气时间为(32.9±4.3)小时,2例患者肠梗阻,1例患者肠黏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结论:明确剖宫产术后产妇出现腹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使腹胀发生率得到控制,加快产妇的身体以及心理恢复速度。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