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秀莲;张彩虹;陈艳玲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所有医院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使检验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作者:陈冠城;陈科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应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PCEA法进行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法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妇科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妇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结果: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SBP、DBP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妇科病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等指标,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刁秀莲;张彩虹;陈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肝功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荣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应用胰岛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脑供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荣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给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6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9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牙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取风池、太阳、合谷、下关、内庭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取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科学针刺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51.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02±0.52)个疗程,对照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92±0.6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法相比,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治愈此病的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实验组(93例),应用布地奈德为对照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1],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48例(占患儿总数的51.6%),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32例(占患儿总数的34.4%),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13例(占患儿总数的14.0%),病情复发的患儿有17例(占患儿总数的18.3%);在实验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60例(占患儿总数的64.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28例(占患儿总数的30.1%),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5例(占患儿总数的5.4%),病情复发的患儿有6例(占患儿总数的6.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VC、FEV及PEF进行测定,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69例初治的结核病患者因进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分析防止此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9例因进行抗结核治疗而造成药物性肝炎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服药史、所患的肝病、病情特点、起病到就诊的时间、复查肝功能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诱发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与HBsAg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9-64岁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8岁以下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高,为45%。本研究中白蛋白水平在29g/l以上的患者与白蛋白水平小于28g/l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发热患者与不发热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因素与其年龄、所患结核病的分型、营养状况、有无过敏史、服药时间、有无发热等因素有关。在为初治结核病患者进行初期抗结核治疗时若针对其病情特点使用护肝药物为其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几率,使其顺利完成药物治疗,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文倩;刘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特点与此病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老年组患者相比,中青年组患者因肥胖、吸烟而引发此病的几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患者发生胸痛的几率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几率低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和肥胖。中青年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作者:陈胜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的对象也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现象。如何让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对象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其临床护理的能力,制定和认真实施多层次的护理教学计划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陈洪霞;刘增梅;王喜园;张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在心脏介入诊疗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方法,分析对其进行急救护理的效果,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在心脏介入诊疗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进行急救护理后,这70例在心脏介入诊疗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其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对在心脏介入诊疗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可提升心脏介入诊疗术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喜炎平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区各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为其加用喜炎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喜炎平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学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社区内2010年至2012年期间的常驻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并为居民建立个体化的健康档案以及专门的高血压病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的治疗。结果:经过为期两年多的综合治疗,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平行下降的趋势,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50%,血压的控制效果显著。结论:通过对本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戴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20例患儿均进行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这20例患儿中,有4例患儿的病情出现恶化,有2例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对这6例患儿分别进行抢救治疗和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治疗显效,有6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07%。在试验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治疗显效,有8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使用盐酸氨溴索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曙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用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常规药物(如布他林等)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显效,占73.53%,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显效,占44.1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7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此病的治愈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纸质知情同意书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我院纸质知情同意书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纸质知情同意书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我院对纸质知情同意书的管理上存在同意书制作的质量不高、同意书的保存不好、同意书容易遗失等问题。结论:对纸质知情同意书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周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