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应用布比卡因为对照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应用罗哌卡因为观察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各项麻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58.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与进行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治疗后其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发生撤退性出血的天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均不再发生异常的阴道出血,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随访3个月其月经规律,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毒性反应,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有1例患者发生乳房胀痛,其病情均未经治疗自行好转,未影响用药治疗。结论: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增生,缩短其出血时间,促进其凝血机能和子宫内膜的修复,恢复其月经的规律性,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要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2±5.1)min,术中出血量为(15.4±2.9)ml,下床活动时间为(26.7±4.4)h,平均住院时间为(5.8±0.7)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4±4.9)min,术中出血量为(30.4±5.1)ml,下床活动时间为(50.9±2.8)h,平均住院时间为(9.1±1.1)d。除手术时间基本相同以外,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耿三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坐骨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临床效果及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高压氧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接受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2005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211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整理其一般资料、病变范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并针对患者的病变范围、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病情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11例患者中,术后病情复发的患者有58例(占患者总数的4.8%),其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46例,他们的年龄为22~65岁,其中复发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30例(占患者总数的10.3%),复发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28例(占患者总数的3%)。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情复发的58例患者中,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6%),接受单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21例(占患者总数的23.9%),接受单侧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4%),接受一侧腺叶次全切除联合对侧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8.7%),接受一侧腺叶全切除联合对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6.4%),接受一侧次全切除联合对侧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0.3%)。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和单侧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的术后病情复发率与其病变的范围和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呈正相关。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病变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其术后病情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张福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为其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为这66例患儿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的患儿有10例,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的患儿有56例,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56/66=84.85%;为这66例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的患儿有3例,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的患儿有63例,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63/66=95.45%。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χ2=4.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准确率更高、诊断结果更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出现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这些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在6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经阴道超声检查被确诊的有54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0.0%(54/60),漏诊的有5例,被误诊有3例,误(漏)诊率为13.33%(8/60)。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来说,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临床上仍可出现漏诊或误诊的现象,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结合其临床表现、血HCG测定结果等。
作者:迟玉君;郭斌;冀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我卫生院收治的发生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44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愈率为65.9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在对照组44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0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0例,治愈率为47.7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为4.55%,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运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在研究组26例患者中,发生肺炎的患者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在对照组26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脓胸的患者有1例,发生肺炎的患者有2例,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4%。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景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莫沙必利(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楼康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男科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少精症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应用艾灸法进行治疗(选取关元、中极、肾俞和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患者应用五子衍宗丸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在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9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6%。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17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精子改善情况上,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间精子数量比较上,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五子衍宗丸相比,应用艾灸法治疗少精症的疗效更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楠楠;石庭哲;张殿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蒙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门诊收治的10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联合使用蒙药文冠木九味丸、清浊五味丸、清血八味散、红花清肝十三味丸、孟根乌苏十八味丸和硫磺药浴法对这1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好转,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用蒙药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金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生长期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前方牵引器为其进行矫治,观察对比矫治前后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21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坚持完成治疗,有3例患者未能配合戴用矫治器,中途放弃治疗。在这18例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前牙反牙合的情况均得到解除,侧貌有明显改善,X线检查结果显示:①SNA:矫治后平均增大2.9°,说明上颌骨相对于前颅底有明显的前移。②ANS-Ptm:牵引后平均增大1.37mm,表明上颌骨的长度增加。③U1-SN角:矫治后平均增大了3.86°,说明上颌骨向前方生长,上牙弓前移,上切牙唇倾度增加。④SNB:矫治后平均减小2.59°,表明下颌骨相对于前颅底有明显的后移。⑤L1-MP:矫治后平均减小3.19°,说明下切牙的舌倾度增加。⑥ANB:矫治后平均增大4.25°,说明上颌骨相对下颌骨的位置有明显的前移,反牙合面形有所改善。⑦NA-PA:矫治后平均增大5.08°,说明上下颌骨的凸度趋向正常。⑧U1-L1:矫治后平均增大4.41°,表明上下切牙均有代偿性唇倾及舌倾。结论:应用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尹晓琴;杜岚;彭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剩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本组46例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接受经尿道电切治疗后,其剩余尿量(PVR)明显下降,其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升高,其大尿流率(Qmax)及国际前列腺症状的评分(IPSS)明显下降,其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这4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7.39%。结论:应用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卫生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包含糖尿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加平稳。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以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相关数据。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方;韩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控制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27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15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9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2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10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21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13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9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83.02%。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7.3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霞;刘俊凤;吕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为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2)d,参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3.1)d,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4451.5元,参照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为5967.5元,研究组患儿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6.67%,参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48.00%,研究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2.00%,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琼;姜寅芳;查剑凤;谷卫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用纱布填塞产妇的子宫腔,并观察其对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这76例产妇中,只有1例产妇的子宫再次出血,其余产妇均只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对这1例产妇进行对症治疗后,其子宫出血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笑菊;纪忠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所有医院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使检验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作者:陈冠城;陈科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医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抗菌药物使用的与管理工作的不足与弊端,并根据当前医疗系统内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展针对性地改善建议,旨在促进抗菌药物管理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本地医院当前的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现状进行探究,并就药物监管部门实施干预手段前后医院抗菌药物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应用情况对比,调研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药物监管部门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与管理干预之后,各个医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自59.8%减少至37.2%;住院部门抗菌药物应用率自89.7%减少至65.9%;抗菌药物整体使用剂量比自76.9%减少至54.9%。结论:本次研究从医院的日常医用规范以及医院的行政管理手段入手,监督部门选择动态科学指导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与使用强度控制上起到明显效果,值得在药品监督过程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首盛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