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分析

朱笑菊;纪忠晶

关键词:宫腔填塞纱布, 剖宫产, 术中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用纱布填塞产妇的子宫腔,并观察其对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这76例产妇中,只有1例产妇的子宫再次出血,其余产妇均只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对这1例产妇进行对症治疗后,其子宫出血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产前出血孕妇进行临床救治和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产前出血对母儿结局的影响,降低产前出血母儿病死率。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前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临床上产前出血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对妊娠产生的影响,并将这些临床救治和护理内容进行归纳成经验谈。结果: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就是快速找到产前出血的原因,而降低母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就是适时终止妊娠。结论:想要保证母儿健康安全就要很好地应对产前出血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作者:彭贤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法治疗中重度AE-COPD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法治疗中重度AE-COPD(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并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可必特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变化以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在实验组中,治疗显效的患者有14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在对照组中,治疗显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PaCO2及FEV1均优于治疗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组患者之间,其治疗后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可必特雾化吸入相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AE-COPD的疗效更显著,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世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与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关联性

    目的:探析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同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对我院收治并确诊的447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实施跟踪随访,随访节点为发病后1个月及发病后3个月,统计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情况及其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我们一共积累和掌握了4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在发病1个月后,有31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7.31%。他们在发病3个月后,有64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15.09%。我们将这64名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组,我们在剩余的360名患者中随机选取64名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然后我们对这两组患者血脂、血压、血糖的情况进行核查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8.44%、60.94%、26.56%,对照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57.81%、23.44%。两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由卡方检验,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的致病及发病过程中,血压、血脂或血糖水平的变化与其并无必然的关联性。

    作者:张文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急诊室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急诊室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行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9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7.8%,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93.5±4.2)分,对照组患者的输液效果评分为(78.4±6.3)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室为患者进行输液护理时引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丰富临床护理的内涵,符合“因人施护”的理念,可提高输液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史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胸腺五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胸腺五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我院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40例患儿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7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在对照组的40例患儿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胸腺五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研究组(81例),应用利巴韦林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为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53%,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6%,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16%,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但差异不十分显著(P>0.05,X2=0.3248),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振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血宁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舒血宁(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联合使用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

    目的:探究与分析医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抗菌药物使用的与管理工作的不足与弊端,并根据当前医疗系统内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展针对性地改善建议,旨在促进抗菌药物管理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本地医院当前的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现状进行探究,并就药物监管部门实施干预手段前后医院抗菌药物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应用情况对比,调研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药物监管部门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与管理干预之后,各个医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自59.8%减少至37.2%;住院部门抗菌药物应用率自89.7%减少至65.9%;抗菌药物整体使用剂量比自76.9%减少至54.9%。结论:本次研究从医院的日常医用规范以及医院的行政管理手段入手,监督部门选择动态科学指导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与使用强度控制上起到明显效果,值得在药品监督过程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首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6例患儿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这36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儿,所有患儿的患肢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患肢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其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梁惠侠;陈雪云;宁秀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探析接受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原因

    目的:探讨分析接受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2005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211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整理其一般资料、病变范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并针对患者的病变范围、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病情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11例患者中,术后病情复发的患者有58例(占患者总数的4.8%),其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46例,他们的年龄为22~65岁,其中复发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30例(占患者总数的10.3%),复发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有28例(占患者总数的3%)。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情复发的58例患者中,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6%),接受单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21例(占患者总数的23.9%),接受单侧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4%),接受一侧腺叶次全切除联合对侧结节切除术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8.7%),接受一侧腺叶全切除联合对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6.4%),接受一侧次全切除联合对侧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0.3%)。接受单纯结节切除术和单侧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的术后病情复发率与其病变的范围和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呈正相关。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病变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其术后病情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张福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169例初治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169例初治的结核病患者因进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分析防止此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9例因进行抗结核治疗而造成药物性肝炎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包括服药史、所患的肝病、病情特点、起病到就诊的时间、复查肝功能的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诱发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与HBsAg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9-64岁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18岁以下的患者与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高,为45%。本研究中白蛋白水平在29g/l以上的患者与白蛋白水平小于28g/l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发热患者与不发热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因素与其年龄、所患结核病的分型、营养状况、有无过敏史、服药时间、有无发热等因素有关。在为初治结核病患者进行初期抗结核治疗时若针对其病情特点使用护肝药物为其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几率,使其顺利完成药物治疗,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文倩;刘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探讨用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用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常规药物(如布他林等)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显效,占73.53%,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显效,占44.1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7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此病的治愈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的分析及对此类产妇护理的对策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对产妇出现术后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共16例产妇发生腹胀,占16.33%,患者平均肛管排气时间为(32.9±4.3)小时,2例患者肠梗阻,1例患者肠黏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结论:明确剖宫产术后产妇出现腹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使腹胀发生率得到控制,加快产妇的身体以及心理恢复速度。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3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27h后发生中间综合征、呼吸肌麻痹,经抢救无效死亡;有37例患者经彻底洗胃、应用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胆碱酯酶复活剂氯磷定、血液灌注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及使用呼吸机等积极的抢救后,治愈出院。结论:重度AOPP在急性中毒中较为常见,早期进行诊断、早期应用长托宁及氯磷定等药物、必要时早期进行血液灌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郭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些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主要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在急诊 PCI 术中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等。年龄>70岁、具有吸烟史、冠心病类型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合并 COPD是导致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确定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对为其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恒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社区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在社区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社区内2010年至2012年期间的常驻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并为居民建立个体化的健康档案以及专门的高血压病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的治疗。结果:经过为期两年多的综合治疗,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平行下降的趋势,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50%,血压的控制效果显著。结论:通过对本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戴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没有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此药可作为治疗急性鼻窦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荣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与进行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治疗后其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发生撤退性出血的天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均不再发生异常的阴道出血,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随访3个月其月经规律,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毒性反应,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有1例患者发生乳房胀痛,其病情均未经治疗自行好转,未影响用药治疗。结论: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增生,缩短其出血时间,促进其凝血机能和子宫内膜的修复,恢复其月经的规律性,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要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益气滋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医益气滋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西药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的患者使用中医益气滋阴活血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4小时尿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医益气滋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唐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为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为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肾上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护理的有效率,降低其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闫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