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
目的:探讨分析对骨折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处的消肿时间为(4.2±1.1)d,对照组患者骨折处的消肿时间为(9.5±2.3)d,观察组患者骨折处的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消失时间为(4.5±0.6)d,对照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消失时间为(7.6±3.2)d,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36例患儿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这36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儿,所有患儿的患肢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患肢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其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梁惠侠;陈雪云;宁秀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风疹疫情暴发及流行的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都匀市2013年4月发病的风疹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2013年4月28日,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现9例风疹病例,其发病率为2.07%。这9例患者均来自都匀市江州镇某小学。导致风疹疫情在该小学暴发流行的原因在于该校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及该校学生未按时接种风疹疫苗。结论:这是一起由校内病例引起并在人群中传播的风疹疫情。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是导致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疾病防控中心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按时为重点人群接种疫苗,这是防止风疹疫情流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肖靓靓;罗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纸质知情同意书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我院纸质知情同意书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纸质知情同意书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我院对纸质知情同意书的管理上存在同意书制作的质量不高、同意书的保存不好、同意书容易遗失等问题。结论:对纸质知情同意书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周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没有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此药可作为治疗急性鼻窦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荣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230例接受静脉输注钙剂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15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及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结果:实验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为0.87%,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为0.00%,对照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为29.57%,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为25.22%。实验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和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静脉输注钙剂的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钙剂外渗、因钙剂外渗而造成皮肤坏死及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时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如何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水平,是我国疾病防控机构的任务重心,也是当前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不仅能降低流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还能防止传染病菌危害更多的健康人群,有效地阻止流行性疾病的蔓延。本文通过总结当前疾病防控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如何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促进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韩志宏;刘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社区内2010年至2012年期间的常驻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并为居民建立个体化的健康档案以及专门的高血压病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的治疗。结果:经过为期两年多的综合治疗,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平行下降的趋势,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50%,血压的控制效果显著。结论:通过对本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还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戴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痫前期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硫酸镁的基础上加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生胎心异常的几率、尿蛋白、脉压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维持胎儿在羊水中的正常胎动和胎盘的养分供给,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曾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我院悉心的护理,在观察组患者中,护理结果为显效者有22例,护理结果为有效者有16例,护理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在对照组患者中,护理结果为显效者有19例,护理结果为有效者有12例,护理结果为无效者有9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其肢体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小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孕产期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指导,为观察组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为(40.2±9.9)分,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为(40.5±10.2)分,产后24h的出血量为(282.7±22.5)ml;对照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为(52.6±8.4)分,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为(49.9±10.1)分,产后24h的出血量为(410.2±35.9)ml。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能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妇科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妇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结果: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SBP、DBP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妇科病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等指标,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刁秀莲;张彩虹;陈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彩超心动图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彩超心动图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220例CAS患者中,有143例患者患有颈总动脉(CCA)粥样硬化,占患者总数的65.0%,其中患有颈动脉分叉处(BCA)粥样硬化的患者有130例,占患者总数的59.09%,患有颈动脉主干粥样硬化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5.91%;有62例患者患有颈内动脉(ICA)粥样硬化,占患者总数的28.18%;有15例患者患有颈外动脉(ECA)粥样硬化,占患者总数的6.82%。在这220例CAS患者中,有205例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患者总数的93.18%,其中存在混合斑的患者有62例,占患者总数的28.18%,存在硬斑的患者有70例,占患者总数的31.82%,存在软斑的患者有73例,占患者总数的33.18%。在这220例患者中,有77例患者存在血管变窄的情况,占患者总数的35.0%,其中狭窄程度为轻度的患者有46例,占患者总数的20.91%,狭窄程度为中度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8.64%,狭窄程度为重度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5.00%,狭窄程度为完全闭塞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0.45%。结论: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彩超心动图检查,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位置、程度、斑块的特征及血管变窄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实验组(93例),应用布地奈德为对照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1],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48例(占患儿总数的51.6%),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32例(占患儿总数的34.4%),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13例(占患儿总数的14.0%),病情复发的患儿有17例(占患儿总数的18.3%);在实验组93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60例(占患儿总数的64.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28例(占患儿总数的30.1%),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5例(占患儿总数的5.4%),病情复发的患儿有6例(占患儿总数的6.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VC、FEV及PEF进行测定,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控制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27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15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9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2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10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21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13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9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83.02%。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7.3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霞;刘俊凤;吕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取模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在治疗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临床缓解者有27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临床缓解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确切,其产生的毒副作用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出血对母儿结局的影响,降低产前出血母儿病死率。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前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临床上产前出血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对妊娠产生的影响,并将这些临床救治和护理内容进行归纳成经验谈。结果: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就是快速找到产前出血的原因,而降低母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就是适时终止妊娠。结论:想要保证母儿健康安全就要很好地应对产前出血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作者:彭贤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尿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12月期间我院收集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600例糖尿病患者的新鲜尿液进行研究。我们对这600例尿液样本进行了尿糖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他们分为Ⅳ组。其中,Ⅰ组有尿液样本125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2.8mmol/L,Ⅱ组有尿液样本165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5.5 mmol/L,Ⅲ组有尿液样本160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14 mmol/L,Ⅳ组有尿液样本150例,样本中尿液的尿糖值为28 mmol/L。我们分别在这四组尿液样本中抽取20个尿液样本,并依次在尿液样本中加入0.3 g/L、1.35 g/L、1.95 g/L、2.55 g/L的维生素C,将尿液样本与维生素C进行混合后,再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这些尿液样本进行尿糖检测,研究在已知尿糖浓度的尿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后,尿糖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在Ⅰ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0.3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Ⅱ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1.3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Ⅲ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1.9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在Ⅳ组尿液样本中加入浓度为2.55 g/L的维生素C时,尿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维生素C可严重影响尿糖的检测结果,且加入的维生素的C浓度越高,尿糖的数值越低。
作者:张滋勇;代婷婷;罗静;张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产时护理及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评价护理的效果,并将观察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护理,这55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有21例患者选择了剖宫产,有34例患者选择了阴道自然分娩。生产后,所有患者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均良好,无一例患者发生子痫及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对保证母婴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们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缬沙坦片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少。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史丰奇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