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分析

李祖英

关键词:品管圈, 急诊护理, 应用分析, 满意度
摘要:目的: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4月对急诊科1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50,品管圈)和对照组(n=50,常规管理),通过对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来评价活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4.8±1.5)d短于对照组(6.5±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5)。结论:品管圈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减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中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以及预防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提供更加切实的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进入医院的乳腺肿瘤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总发生率5例(18.52%)明显高于实验组1例(3.70%),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自感症状,其中两组在肿胀、绷紧、沉重、麻木这四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29.63%)明显低于实验组满意度(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改善,发现能够有效患者乳腺肿瘤的自感症状,控制淋巴水肿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嘉嘉;蔡洁;龙莎莎;孙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析加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使患者能够得到更为安全、优质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防范能力,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以降低发生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概率。该文对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护理风险的因素判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作者:刘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农村在岗卫技人员《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针对农村在岗卫技人员基本素质、医疗水平等参差不齐的现状,提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其特点,注重教材选用、师资队伍、教学平台建设、联系临床及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专科教育有所区别,提高教学效果,使之学以致用。

    作者:季丹;方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试验组(65例),分别给予内科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德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0例颅内结核CT影像学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观察颅内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方法:抽取某医院200例颅内结核患者参与本研究,对200例患者实施颅内结核CT扫描诊断,观察200例患者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结果:200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阳性率为67.5%,增强扫描后,可见脑膜、脑血管、脑实质发生病变,阳性率为97.0%。根据CT扫描结果诊断出结核性脑炎患者7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6例,结核性血管炎患者32例,结核瘤患者12例,诊断准确率为97.5%,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缺乏典型性,临床诊断时应重视对患者头颅增强CT扫描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以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哮喘阶梯式分级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阶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阶梯式治疗方案,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哮喘发作次数、喘息天数、住院次数、肺功能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后哮喘发作次数、喘息天数、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肺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予以阶梯式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卢超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晚期胃癌化疗中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XELOX方案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毒副作用临床观察。方法:8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共2周期(每周期21d)。治疗组为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滴d1~10。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62.5%VS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影响;在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减少等方面,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则无较大影响。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虽未能增加XELOX方案的近期临床缓解率,但明显降低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姜孝娟;黄勇;张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治疗作用的观察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消失率约为21.67%,治疗12个月,颈动脉斑块消失率约占58.33%,未消失斑块大小均有所收缩;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治疗前共118块,治疗6个月后增加7个,增长率约为5.93%,治疗12个月后增加19个,增长率约为16.10%;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效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低治疗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消退颈动脉斑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茂春;骆科美;刘忠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程序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总结护理程序在先心病患儿介入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1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介入术后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肺结核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平均分成干预组和一般组,对一般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前调查发现两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一般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作者:庹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医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5例),分别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6MWT水平、MLHF-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MWT水平和MLHF-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前(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缓解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程度。

    作者:李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分析

    目的: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4月对急诊科1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50,品管圈)和对照组(n=50,常规管理),通过对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来评价活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4.8±1.5)d短于对照组(6.5±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5)。结论:品管圈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减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祖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加强青年医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的强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中国高校扩招后大批青年学生逐渐从高校毕业走向医护工作岗位,要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营造医患和谐的良好氛围,广大青年医护工作者是关键。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主题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是各级医疗服务机构乃至整个医疗服务行业都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曾凡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提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从培养护生以人为本思想、理解人体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联系临床护理知识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方琼;刘梅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民族区域护理人员亚健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目的:针对民族区域护理人员亚健康发生率高,制订5项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形成护理人员亚健康的纠正办法。方法:随机选某医院临床护理人员50名,干预前将干预措施认知度调查表、亚健康突出表现调查表发给对象进行测评。测评后开始实施为期6个月的干预,再对抽取人员进行干预措施认知度和亚健康7项干预效果测评。结果:干预后,亚健康表现突出的7项指标下降,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结论:经过实施干预,亚健康群体可以向健康方向发展。

    作者:赵光英;吕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2例呼吸科危重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及其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预防和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对某医院32例危重老年患者压疮进行积极护理干预。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的概率。结论:对危重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压疮的发生。

    作者:周红梅;付金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心绞痛发生率、收缩压以及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后收缩压以及心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32.65%和住院时间(15.47±1.38)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5.10%与(22.78±2.1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专科标准化交接流程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专科标准化交接流程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医院2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交接流程,观察组患者通过制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交接流程表格,实施专科标准化交接流程,规范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交接过程。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交接平均耗时(11.8±2.7)min,对照组为(19.5±3.1)min,观察组因双方护理人员交接而产生问题的发生率为6.92%,对照组为25.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专科标准化交接流程,既规范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交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护理安全,促进各护理单元的团结协作,也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范小宁;程春梅;靳玉萍;张锡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职护理专业生理教学改革初探

    人体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难点所在。该文通过多年对中职护理专业人体生理学教学实践的探讨,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资源、改进课堂教学、借助教辅工具、提高动手能力的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顾祖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生鼻饲教学中循证法的运用与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目的:评价循证法应用于护生鼻饲教学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4名护生随机分组:对照组127名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127名接受循证法教学,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分别有92.13%、88.19%的护生存在鼻饲恐惧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鼻饲恐惧症SAS评分与教师信任度密切相关(P<0.05);教学结束后观察组的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自我效能评分及教学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教学后鼻饲成功率为96.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2%(P<0.05)。结论:在护生鼻饲教学中应用循证法指导教学能够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提高鼻饲成功率与教学质量。

    作者:程晓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